韩昭等人刚刚返回李宅,便有洛阳兵马开入明义坊,随后重又有百人规模的军队护卫在蜀王府邸周围,直如密不透风。
翌日,樊子盖向李家众人及韩昭下了褒奖,只是城外军情未解,暂时没有给李家、韩昭作何赏赐。
只从措辞看,他们对李家及韩昭都已变得颇为客气。同时,他下令全城搜捕,对逃脱的贼徒下令追杀。
官军攻破了斛斯政的别宅,其地却早已经人去屋空。昨夜企图劫走蜀王的贼人好似雾气一般,一刹间便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上春门外,杨玄感的攻城势头开始变得凌厉。
樊子盖无暇处置城内这些小事,交由洛阳府安排衙役搜捕后,开始全力应对叛军攻城。
凭借着洛阳城高池厚,杨玄感一次次的进攻均被化解,但洛阳城内军心士气仍旧是在每日下坠。
毕竟,城内的军队虽然可守却不可避免的越打越少,城外杨玄感虽未成功,人数却越来越多。
此消彼长之下,最后胜负如何,谁能说得清楚?
此时,洛阳急需援军。哪怕不能破了围城之危,至少也可提振下城中军民士气。
李昭选择在此时南下渡河。
经过阿布古达的侦查,在确定偃师附近暂无敌军主力后,李昭随后自河内南渡偃师,抵达洛阳城北。
倒不是杨玄感轻视李昭,实在是他兵力仍然不够,既要集中兵马进攻洛阳,又要留下部分精锐防备卫玄卫文升。
邙山一带又无甚险要,而且路途崎岖,干脆就放给了李昭。
眼见李昭南渡,卫文升大军也适时兵出崤函道。
两军一北、一西开始互相对进,大有要合军的架势。若能合军,两支力量加起来足有五万多人,已足以对杨玄感造成致命威胁。
于是,杨玄感一面停止大规模强攻,留部分队伍继续围洛阳,保持适度攻势不止。
一面,他整率精锐兵马万人,亲自率领进抵金谷,隔鏶、涧扎营,卡住两军会和的必经要点,占据地利后与卫、李两军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