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世民和万家子的对话总是欢快的,毕竟都是些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本身就很快乐。
在聊过李昭的烦恼后,三人很快便将话题转到了对史书和战例的讨论上,三人都兴致颇高,也都算言之有物。
撒开了聊去,半个时辰眨眼就过了。
这让李昭觉得既舒服又熟悉,有些像是在大学或是刚刚加入律所时,团队小组内众多同事一起讨论案例的场景。
因为意有所指,这一次李昭把案例选定在了汉王杨谅的谋反事上。
他心里很清楚,李世民已经看透了他借古喻今的小九九,而这本也是他想要达成的目的。
虽然李昭不清楚未来局势的具体走向,可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他自是一清二楚。扇动曾经的赢家下牌桌,这事没什么风险,但预期回报率真的很高。
有什么理由不做呢?
世间事的选择都是这样,若有机会,争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一步步求个更好的未来。这便是李昭的打算。
汉王杨谅的谋反其时不远,相关信息也更加充足。
更关键的在于,那家伙也是从晋阳起兵,这对未来的“太原公子”李世民来说会很有启发作用。
李昭着重在这个失败案例上花了些时间,三人把杨谅当断不断、反反复复导致战略失败的教训聊透,算达成了此行目的。
三人聊了许久,尽兴而散。临走时,李昭对李世民又暗示一番,可以先行招纳些人才作为储备。李世民心领神会,亲自送李昭离开。
走到门口时,恰好唐国公李渊正自过来,四人在廊下恰好相遇。
李昭在之前几次面圣时都偶然见过这位历史人物,只不过都没能直接打上交道,就实来说这是两人私下的第一次相见。
此时一见,这位“李唐国父”的面貌还真有些……奇妙。他忍住表情的变幻,不断自我告诫“嘲笑他人容貌是不道德的……”
李渊自是认得李昭的,这个年轻人给他留下的印象颇深。
一个毫无背景跟脚的商贾之子,最近却多次出现在了皇帝的嘴边,更是在东征失败的背景下立下了罕见的大功劳,现在已经成了五品鹰扬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