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上午十点,王长辉没有去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到街上。
在办公室里困兽斗了两天,不仅没有一点儿进展,还自甘堕落地做了情绪的奴隶。
“毛主席教导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灵感,得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走到这火热的生活中去!”王长辉在心中振振有词。
王长辉一走到莎句县的街头,灵感依然毫无踪影,但心思却灵动了许多,僵硬了两天的腿脚也灵便起来。
王长辉深吸了一口街头巷尾的烟火之气,心里再也没有了昨日的火气。
他来到莎句县最繁华的地段,这会儿正是人们上班、孩子上学的高峰时段。
街上人头攒动,人们虽没有上海街头那般的行色匆匆,但也是步履不停。
王长辉驻足在人流之中,看着年轻的维吾尔族青年熟练地从馕坑里快速取出一张张已烤得金黄酥脆的馕饼,在身前油亮的桌上堆成小山,再把已碾压成饼的雪白面团放进馕坑之中。
新鲜出炉的浓郁麦香立刻就引来了路人的驻足,大家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每人买上一张馕,趁热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咀嚼得津津有味。
一个维吾尔族老奶奶缓缓推来一辆手推车,上面放着一个保温桶。
保温桶前,雪白浓稠的酸奶早已分装到塑料碗中,整齐地码在车头。
买了馕饼的人,立刻又过来要上一碗手工酸奶,自己在酸奶上撒上一勺白糖,一边走,一边用馕饼蘸着吃。
“这番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才是新疆人民的日常。新疆处处的市井之内,都有如此浓烈的烟火气息呢。”王长辉被维吾尔族朴实的生活场景所感染,饥肠也被馕饼的香气挑逗得咕咕作响。
他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饭呢。
于是,他也买了一张馕、一碗酸奶,把自己融进了新疆的早市之中。
当然,他今天不是翘班来逛街的。
他走到莎句县的老街路口,旁边便是热闹的阿勒屯广场,做完晨礼的穆斯林刚从阿勒屯清真寺缓缓而出,众多的外地游客也正等着进入阿曼尼沙罕纪念园,去瞻仰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王的王妃、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伟大的阿曼尼莎汗。
“哎哟,我最亲爱的朋友,尊敬的王局长,是清晨的东风把你吹来了吗?”一位四十来岁、大腹便便的维吾尔中年人,远远看见王长辉,便笑容满面地小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