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这第一个就不比买的那个差。”赵世军激动不已,这玩意放在后世,售价绝对值得三线城市一套房。
“小伙子,你拿的这个是清代安肃模,五子登科图蝈蝈葫芦。”中年人指了指葫芦说道。
就这拿东西的动作,要是被后世玩杂项专家看到,绝对会一巴掌将他拍死。
双手带着汗渍,直接拿在手中把玩。
葫芦一圈纹饰“五子登科、太平有象”的图案,其寓意祝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此葫芦周身包浆浓厚,泛出色如玉石的宝光,连图中左侧正在玩耍的孩童都变得生动起来,而右侧的宝象也尽显得憨厚可爱。
其制作精细着实让人爱不释手!
又拿起一个高士清供图扎嘴葫芦,尺寸比较纤细,应为畜养扎嘴之葫芦。色泽如蜜,包浆浑厚莹润。当已盘玩可有上百年。周身图饰高士清供图,一面桌案之上陈列瓶花、茶壶等清供,另一面图饰高士拄杖而立,小童看炉煮茶,颇具文人典雅。
然后就是万福流云纹蝈蝈葫芦,造型如瓷器花瓶,包浆厚重且颜色深似板栗。周身的祥云纹清晰可见,顶部的如意纹饰环绕,使整体构图优美、严谨。
每一个拿起来,手感都超级好,造型也很美观。
“这三个,先放一边,我都要了。”又从里面拿了几个安肃模其他造型的葫芦,放在一旁,每个造型都不一样。
蝈蝈葫芦历史悠久,文字记载可上溯到唐、宋时期,盛于明清,实物有据可证最晚可至清康熙年间。
“我艹,这难道是范......”赵世军突然感觉,信息量有点大。
“小伙子你说的不错,这就是范制葫芦。”中年人点点头说道。
范制葫芦难度大,成功率极低,是半人工半天然,半人工指的是选种育苗,刻模具,天然指的是还要靠天吃饭,一个葫芦从授粉坐果再到套模具,然后撞满开模,再然后打皮晾干,裁翻儿配口框,任何一道工序出了问题,这个葫芦就坏了。
在此之后的蝈蝈葫芦,可以说都有范制葫芦的影子。
无论是清后期,还是之后的民国,都受其影响。
清亡之后,不少官模制造手艺人,将工艺带回家乡,安肃模葫芦的发展才得以加快。
又仔细看了一会,确定这个应该是康熙年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