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隆冬刚至。
大雪刚过的京城王府井大街,素白与灰色斑驳的墙体交相辉映,墙上‘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建设’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
“卖糖葫芦嘞……擦皮鞋……”街头摊贩断断续续的吆喝声掺杂在一起此起彼伏,给僵硬的冷冽带来几分生机。
李向荣站在街道旁一间小酒馆的门前,仰头看着面前刻有‘向阳酒馆’字样有些破旧的红木牌匾。
最后又撇了一眼木门上张贴的招聘告示,这才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看到一个身穿素色碎花棉袄的中年女人绕过实木柜台朝着他迎了过来,一脸媚态的询问:“小伙子,里面坐!花生米儿、小肚儿、蒜肠儿你看看吃点什么!”
李向荣暗自打量了一番,看姿容打扮,应该是老板娘了。
旁边粗麻灰棉袄、束腿大棉裤的小二正忙忙叨叨地给客人上菜倒酒,只有她相对悠闲地来回招呼客人。
李向荣摆了摆手,浅笑道:“我不是来喝酒吃饭的,是看到你们门口张贴的招工信息,进来问问你们还招不招账房先生。”
那女人当即了然,仰头一笑用手指点了点李向荣:“哦~对,我们这儿的账房先生前几天辞职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呢!”
说完,指了指身后柜台上她刚刚还在扒拉的算盘珠子和账本。
李向荣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向柜台上的算盘珠子,心想着,自打三天前穿越过来接连找了两天的工作,今天应该是要有着落了。
这时,又听那老板娘尖细着嗓子咋咋呼呼道:“看你模样倒是精干,什么学历啊?能算好账吗?学历低了我们这儿可不要,起码得小学毕业。”
中年女人看到大小伙子都是打心眼里稀罕,尤其是李向荣这种长的周正、看上去一股蓬勃向上劲头的,更是得意。
说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就没褪下去过。
李向荣就知道这种小酒馆招账房先生的要求不高,所以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态来的,这会儿便如实回答:“学历是高中,不过高三念一半,前几天刚辍学。”
听到‘高中’两个字,老板娘明显表情一滞,随后多少收敛了些笑意:“高中?这可不成,我们这小酒馆池子浅,真是找不起高中生当账房先生,这工钱我也结不起啊!而且你这不好好上高中念大学,来我这儿小地方找什么工作啊?”
如今,全国一年毕业的高中生不过十几万,高中生在这个年代是比较稀缺的高学历人才,也不怪老板娘是这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