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公关部,打从进门起,财务和法务的脸也都拉得老长。也是,一旦敲定,她们就得集体蚍蜉撼大树去了。无界可不是好相与的!
“松眠,你怎么看?”老大问我。
我两手一摊,很是光棍,“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版权也是会到期的啊。好好干,到时候再卖卖惨,说不得就是转机。”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现在的问题不是做不做,而是怎么做。
还有……到底怎么做,才不会被一脚踢下桌。
散会之后,老大又把我单独留了下来。
看,这就是流言经久不衰的原因。
有什么话不能一次性说完,非得众目睽睽之下再让我现眼?
我简直要崩溃,“老大……”
“没别的事,就是你上次带的那个新西兰蜂蜜……”
这老狐狸绝壁是故意的!
21
“回来啦?”听到声音,钟青从厨房探出头来。
这画面太温馨,让人忍不住怔神。
……住在一起快一个星期了,我还是有些不习惯。
我换好鞋,走到钟青身前,撞进他怀里,“以前总说这话的是我妹妹。”
“那你要不要回家看看?”钟青高举着手,任我抱着,手里还拿着铲子。
我闷在他的胸膛里,“算了,不差这几天了。刚好她这几天也不在家。”
“跨年预热哦?”钟青的声音里带着笑,顺着震动传过来。
松露已经出门好久了。我也笑了,“是啊!一年跨一次,一次跨半年。你呢?不回家看看?”
“不了,折腾。”钟青把下巴搁在我头上蹭了蹭,“等过年再说。”
钟青原本在家乡就小有名气,这次翻红之后,整个小城的人流量都翻了番。当地政府甚至去钟青家要了张他小时候的照片,用来宣传小城硕果仅存的一处景点,一个人造湖。
“要衣锦还乡了哦。”
钟青显然也很高兴,“月牙湖真的很漂亮!我觉得不比北海公园差。”
“哎,我好像去过诶!”
我这么说,钟青又不答了。
“啊!又要猜?”
钟青忍着笑,“增加点情趣嘛!”
“别加了别加了,”我甚是头大,“你不知道这两天我接了多少电话。”
钟青秒懂,“你的朋友都这么八卦吗?”
“难道你身边没人……好了好了,懂了。苏先生的朋友们时间宝贵,没人在意这些流言蜚,唔。”
我还没说完,钟青就用嘴唇堵住我的嘴。我想说一句,他就亲我一下。
最后我也没心思说了。
难得忙里偷闲,还是及时行乐比较好。
--
从《漫游》回来之后,钟青的日程就变成了到处参加活动,没有一天空档。像今天,我去公司开会,他去拍商务广告,不过比我早回来半小时。
有心人不难发现,《三口之家》虽然是一部主创团队声名不显的小成本自制剧,但它的宣发级别却是极不相称的S级,可谓是铺天盖地。
这一点,单凭万宇是做不到的。
万宇向钟青倾斜的资源,给了业界一个信号。于是资本闻风而来,都想分一杯羹。连《洙河》这种压箱底的IP,都被人横插一脚,万宇自己只能拿小头,可见对方来势汹汹了。
不过,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好久了。
作者有话说:
ing
第15章 文心:青松长眠
陈松眠最后没有留在本校读研。
于是苏文心追到大学,能寻到的也只有陈松眠留下的零星痕迹:登山社宣传栏的合影,同专业学弟嘴里的奇闻逸事,还有他那个在隔壁音乐学院当讲师的表哥……
更教苏文心五味杂陈的事还在后面:苏文心在英国读一年制硕士,却总是隔三差五回来两天。
W大没听说有人见过他,音乐学院却总仿佛有点故事。
……如此奔波为哪般?
--
满腹绮思无处解的苏文心按照原定计划,大学期间上课、实习、赚钱顺便开拓眼界。他像陀螺一样昼夜不休,同寝的室友一度认为他家境贫困,都在默不作声地接济他。
因为过于忙碌,苏文心甚至没有在第一时间察觉。当然,他事后立即请了舍友们一顿大的。
“那你这是为什么啊?”
“……闲的。”
被填海移山般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地舍友们纷纷无语,“你牛。”
父母勤劳肯干、脑筋灵活,是村子里最早在外务工的一批“新农民”,也是最早回村盖起小楼的知名“富户”。所以,苏文心其实从来不缺吃穿。但他也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的一切都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因此平时很是节俭。他手里不是没有余钱,只是觉得很多时候没必要花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