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暗流消弭于无形。
袁耀迫不及待拉起了郑宝,与其讨论起渡江南下的战略。
两人的目的地都是豫章郡,一番深谈下来颇有意气相投之感。
江东三郡,分别为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
刘繇、许贡和王朗各据一方。
因为是吴越故地,开发的比较早,士族之人,教化之民多居于此。
除了这三个朝廷任命的牧守,还有祖郎、严白虎等宗帅豪族,以及杂居在丹阳、会稽南部的山越部族。
如果孙策渡江过去的话,局势就不能用复杂来形容了,那会真的乱成一锅粥。
丹阳郡往西,就是扬州第一大郡豫章郡了。
说它大,是因为此时的豫章郡一个郡的划地面积,是后世整个江西省那么大。
光比大小,比北方的兖州、并州、青州一整个州还要大。
但是豫章也就只有一个大了。
因为开发的比较晚,几乎没有士族,民众也多未开化。
所以基本很少有人注意到他。
士族要避难,基本都会选择去江东,因为豫章“无公卿之家”。
老百姓要逃难迁徙,也大多只听过江东的鱼米之乡。
而袁耀和郑宝同时把目光都瞄准这里的原因就是,豫章没有什么难对付的对手。
本土最有势力的不过是些强族大姓,山越部族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