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关键人选
送别了夏侯玄后,司马懿回身进了堂中。
襄平城太守府的正堂内,气氛却异常的轻松与惬意。
还能有什麽原因?打胜仗了呗!辛苦半年有了收获,陛下在碣石又许下了双倍封邑,自然人人面带喜色。
自司马懿丶满宠以下,各两千石将领和校尉丶以及乌桓丶鲜卑各部首领,尽皆聚于帐中。
见到司马懿进来,曹睿轻咳一声:「此番大魏徵讨辽东而胜,诸卿出力颇多。正如朕此前在淮南丶在汉中为诸卿议论功勋一般,先论将领,两名阁臣之功回洛阳再论。」
司马懿与满宠二人为阁臣,自然没什麽话说,甚至司马懿还觉得有些无聊。
确实是无聊。
征蜀时,各将功勋都是明晃晃摆在众人面前的。张合丶牵招急援陇右丶郭淮死守上邽丶陆逊奇袭白水,属实都是可圈可点。
可此番征讨辽东,大半的力气都用在行军与运粮上,公孙渊军队的实际水平,和吴丶蜀二敌完全无法比拟。
辽隧被攻克的轻易,襄平也没费多少力气拿下,穷途末路的公孙渊一个上午就丧尽全部家当。
若非要说谁更出彩些,或许只有独领一路的刘晔可称道了。其馀诸将,还真难如征蜀一般排序。
难排也要排!这是曹睿作为大魏皇帝的分内工作。
曹睿环视群臣,从容说道:「历来出征,朕都是要列出首功,然后排个一二三来的。」
「度辽将军刘晔!」
在众人的目光聚焦之下,刘晔昂首向前丶自顾自的整理了一下袍服的前襟,从容缓步走到堂内正中,躬身一礼:「臣在!」
曹睿笑道:「朕太和元年遣刘卿与中领军毌丘俭巡视幽并,刘卿在辽东历险之后,复又在幽州任刺史两年有馀。此番征讨辽东之功,不能仅论战斗,而是应将这三年的功勋一起来论。」
「建言丶定策丶练兵丶奔袭丶见机,刘卿诸功并论,足为大魏此番出兵之首功!」
刘晔恭敬立在堂中,此时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涌上心头。不是紧张丶也不是自得,而是所想所念之事平安落地的放松,就如轻呼出一口气一般自在。
刘晔拱手道:「臣能在幽州做事,实赖陛下洪福庇佑,臣岂敢贪天之功?」
曹睿笑道:「莫要推辞了,有功就是有功。」
「刘卿!」曹睿的声音略微加重了些。
刘晔心知重头戏来了,连忙拱手相迎。
「罢刘卿度辽将军之号丶幽州刺史之职。」曹睿有意拖了一丝长音,缓缓说道:「命光禄大夫刘晔为枢密右监,返回朝中枢密院任职!」
枢密院?
刘晔自己曾经想过多种结果。有入朝为九卿的丶有为尚书的丶有任营州刺史的丶甚至还有在辽东任一届都督的,就是没想过入枢密院任职的可能。
但现在枢密院与尚书台并行,分属于西阁和东阁,已是阁臣之下最重要的几个职位之一。与六部九卿隐隐类似,似乎还要更高一些!
刘晔宦海沉浮多年,此刻也没有半点矜持,直接大礼参拜道:「谢陛下隆恩!臣以微末之功得此圣眷,唯万死方能报陛下恩德!」
「平身吧。」曹睿挥了挥手。
刘晔知道皇帝还要再论后面几人之功勋,起身后并未多言闪到了一边。
曹睿从容说道:「左羽林将军文钦披坚执锐丶陷阵夺旗,当为第二。侍中辛毗总持粮草后勤,力保大军远征粮草不失,功为第三。」
「其馀夏侯丶毌丘丶孙丶戴丶姜丶田丶鲜于等诸将,以及鲜卑丶乌桓丶匈奴众将,皆有功无过。具体封邑爵赏,待西阁与枢密院细细论定,而后颁行。」
堂中一众将领纷纷行礼应下,人人皆面露喜色。
军中与朝中类似,甚至与世上的所有组织都是一样。
在论及功劳的时候,大多数人本就无望首功。能够得到有功无过的评价,被『阳光普照』一下,就足以慰藉了。
而这其中最为开心的一人,就是两仗都折损最重的鲜于靖了。
论功已毕,又说了许多勉励与叮嘱的话,众将纷纷行礼告退。
此刻堂中只馀下司马懿丶满宠两名阁臣,徐丶裴丶卢三名侍中,以及刘晔丶文钦丶毌丘俭三人。
大会之后,小会却更为重要。
见众人已经散去,满宠身为西阁阁臣,拱手问道:「陛下,光禄大夫补了枢密右监,不知原本的枢密右监王文舒又将如何?」
曹睿点头:「王文舒先入中书省,后入枢密院为官,在朕的身边待了三年,也是时候将他外放出去了。」
「如诸卿所见,幽州丶营州两州刺史空缺,朕还要大略在营州安排个军职。三个关键人选,诸卿可有推荐之人?」
竟让我们推荐??
堂中一时陷入了安静之中。
满宠率先说道:「禀陛下,臣为西阁阁臣,军事乃是臣的本职。营州初建,四郡还未完全安定,更有高句丽丶百济丶扶馀丶三韩等国在外。不知陛下欲要在营州设立何等军职?」
曹睿笑道:「朕这不是召你们一起共议吗?满将军先说,该设个什麽军职?」
满宠试探性的问道:「方才陛下罢了刘子扬的度辽将军,不若在营州常设一度辽将军?正如大魏在幽州丶并州设立护乌桓将军一般。」
曹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又看向其馀众人:「司空以为呢?」
司马懿道:「臣以为当在营州常设外军,并遣一重将在此监护诸军,一如荆州赵伯然丶扬州陈长文一般。」
「你们呢?」曹睿又看向几名侍中。
几人或是附议满宠丶或是附议司马懿,并没有什麽新的提议。
曹睿感慨道:「朕此前在洛阳命陈司徒为监军时,本来不欲再设都督的。但朕观辽东现状,还是要设一都督,以镇抚诸郡丶征讨不臣的。」
满宠与司马懿的建议被驳回,这两人几乎瞬间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陛下还是没忘记要在辽东开疆拓土,努力将扶馀丶百济丶三韩丶高句丽等国都纳入郡国体系。
看来需要能作战的都督,而不是主守的监军。
满宠拱手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臣举荐前枢密右监王昶王文舒,都督营州诸军事!」
看着满宠这般卖力举荐王昶,刘晔心中似乎有种未尽之感。枢密右监与营州都督,似乎还是营州都督更好些?
曹睿点头:「满将军所言甚善。速诏王昶来襄平履任!」
「是,臣知晓了。」满宠拱手一礼。
朝堂上的关键职位,往往都是这样顺着大势丶而后轻轻推一把而完成的。若是意图太过明显,强行举荐某人任职,那傻子都看得出来是在搞朋党了。
智者不为也。
曹睿继续问道:「幽州刺史与营州刺史,不知诸卿又有何建议?」
司马懿则抢先一步:「启禀陛下,臣举荐大鸿胪崔林为幽州刺史,兵部尚书武周为营州刺史!」
崔林?武周?
老实说,这两个人并不在曹睿此前的考虑里,他从未想过司马懿会举荐这两个人。
曹睿问道:「司空,九卿和尚书转为刺史倒也得体。不过司空为何要举荐这两人呢?」
司马懿拱手说道:「禀陛下,崔林黄初初年曾为幽州刺史,政绩颇佳。但由于前河北都督吴质诋毁,崔林一度被降为河间太守,至太和年间才被提拔为九卿。幽州安定,正需崔林这等能臣治理。」
「而武周为兵部尚书,定能与王文舒一同安定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