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391章 敕封皇子

第391章 敕封皇子(1 / 1)

曹睿微微颔首:「白马王彪,兴平二年生,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封汝阳公,七年徙封白马。」

「既然武帝早年以寿春封你,那你就去寿春任一校尉吧,归属镇东将军曹泰麾下。」

「你可愿往?」

曹彪连连叩首:「臣愿往,只要能为大魏做事,臣都愿往!」

曹睿笑着摇了摇头:「白马王快起来吧,若有他人看到此景,恐怕要说朕苛待宗室了。」

「臣不敢,多谢陛下圣恩!」

曹彪起身直起腰后,脸上依然能看到压抑不住的兴奋神色。

「好,下一人。」曹睿沉声说道。

曹宇出列行礼,口称自己想如寻常士人一般,在洛中有个官职就好,别无他求。

曹宇与曹睿年纪相仿,少年时便互相熟悉。这层关系没想到在十馀年后用上了。

曹睿道:「单父王既然想如士人一般做官,那你就去尚书台为郎吧。不过具体要做什麽,还是要听左仆射的安排。」

「知晓了吗?」

曹宇拜谢道:「臣此前从未想过能入尚书台任职,臣定当尽智竭力丶忠于值守,以报陛下天恩。」

曹睿看着曹宇,轻轻点头示意。

有了曹植丶曹彪丶曹宇三人珠玉在前,剩馀几人也更加敢说话了起来,曹睿也是一一给与满足。

濮阳王曹衮去了崇文观治学。

巨鹿王曹干年少,在洛中赏赐宅院,数年后再入太学。

而鄄城王曹林丶襄邑王曹峻丶寿张王曹徽三人却纷纷表示不求官职,只求安稳的享受天家富贵。

曹睿很能理解他们的感受。

被禁锢在封地中近十年,厌倦了为官丶舍去了对朝堂的所有幻想。凭藉着自己曹操之子的身份,享受些富贵又何妨呢?

作为宗室,求富贵安稳可以。区区一县之地封王,以大魏之广阔并无大碍。

可日后却别想再度加封丶或者更进一步了。

曹睿云淡风轻的说道:「既是朕的亲族,享受富贵也是正理。」

「监国谒者丶防辅吏乃是先帝所设,朕欲废除此制。你们三人回到封地后,在国相的协助下各自治理本县,朕不会派人加以约束。」

曹林等人正要拜谢,却被曹睿拦住了:「稍待,朕还没说完。」

曹睿继续道:「既然大魏以一县之地册封你们为王,若你们治理封地还赶不上寻常县令。不用朕,兖州刺史孙资就能定你们的罪。」

「你们可愿?」

曹睿方才之语说得明白。

朕撤了你们的监视,看在武帝血脉的份上给你们自由丶给你们富贵。若自己封地治理不好,等待的就是削减封邑和夺爵。

可谁会以为自己连一县之地都治理不好呢?

曹林丶曹峻丶曹徽三人纷纷拜谢。

……

洛阳乃是全天下消息最灵通之地,皇帝解了近支宗亲的禁锢丶纷纷任以实职。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洛阳。

曹衮本人都到崇文观上任了,曹彪去了枢密院丶曹宇去了尚书台,这些都是在大庭广众下发生了的事情。

皇帝根本没有半点要遮掩的意思。

翌日上午,曹睿召西阁丶东阁到书房议事。

曹睿轻声说道:「昨日朕封诸侯王之事,诸卿都听说了吗?」

四人纷纷点头。

曹睿道:「除去雍丘王的七人里面,只有三人愿做官为大魏效力,朕已经知足了。」

「这三人的才能品行,朕一时间也摸不透,只能边让他们做事丶边观察其人了。」

司马懿拱手道:「陛下圣明。这三位诸侯王此前几乎都未出仕,才能品行只能日久观察。校尉丶尚书郎这类官职,不低不高,现在安排他们也正合适。」

曹睿点头:「是啊。朕给他们都寻了位置,朕的两个儿子是不是也该敕封呢?」

董昭沉默几瞬,出言道:「禀陛下,皇子年幼封王,在后汉时先例并不多。」

「若皇子年纪渐长,臣担忧或许会令皇子们产生争权的念头。」

曹睿摇头:「争权归争权,生在天家丶哪能对皇位没有欲望呢?难道都不封王,就不争了吗?」

董昭道:「陛下圣明。」

这事本来就没有什麽值得讨论的馀地。

武帝诸子能封王,文帝诸子能封王,到了当今陛下就要卡年龄了?

没这个道理。

曹睿出言问道:「还是以县来封吧。」

「朕的长子曹启丶次子曹延,年龄有别丶也该有个先后顺序。给曹启寻一大县,曹延寻一平常之县就好。」

「封地最好不要离洛阳太远。」

司马懿出言道:「陛下,还封在兖州吗?」

曹睿连忙否认道:「不要封在兖州了,河北吧!哪有把王爵都封在同一州内的道理?」

董昭笑道:「既要给皇长子封一大县,天下诸县莫如邺县。」

「陛下觉得邺城如何?」

曹睿笑道:「邺王吗?邺城之地不错,配朕长子相得益彰。就邺王了!」

司马懿想了一想,笑道:「邺城乃是魏国起家基业之本,的确合适。皇次子的封地就不要离邺城太近了。」

曹睿微微颔首,并未说话。

皇帝没开口,众人也不好说。挑个最好的县很容易,挑个普通一些的丶却总会有些顾忌。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见众人不肯说,曹睿轻声道:「既然是皇次子,朕希望他平安喜乐一些就好。陈郡不是有个长乐县吗?」

「长乐王如何?」

四人一并表示赞同。

「那好。」曹睿点头,看向书房内侍立着的杜恕:「务伯,去将刘中书唤来丶朕要让他来拟旨。」

没过多久,刘放便匆匆赶至。

曹睿道:「刘中书拟旨,在本月内择一吉日,封皇长子曹启为邺王,封皇次子曹延为长乐王,以昭大魏江山永固之理。」

「遵旨。」刘放应道。

为皇子封王之事告一段落,曹睿看了董昭一眼,又对西阁东阁的四人说道:「之前朕与你们说的太庙陪祀一事,朕现在已经想好了。」

「第一批配享太庙的四人,朕选了夏侯元让丶曹子孝丶程仲德丶王景兴。诸卿有何意见?」

书房内的众人互相对视了几眼后,司马懿拱手道:「陛下选出的四位重臣皆是大魏股肱之臣,臣完全赞同。」

「臣附议。」董昭道。

「臣也附议。」满宠丶卫臻一并答道。

曹睿轻轻颔首:「那好,依旧是本月择一吉日开始祭祀吧。」

「第一批四人,第二批朕欲选十八人。」

「十八人的名单,西阁和东阁一并下去议一议,明日报给朕。」

说罢,曹睿缓缓起身:「朕要练剑去了,你们去西阁商议吧。」

「遵旨,臣等告退。」

……

曹睿自去后宫里的演武场练剑,剑术常练常新丶不可荒废,乃是正经的滴水穿石之功。

而西阁内的四人,却为这十八人的名单,心思各异。

司马懿轻咳一声:「陛下让我们选这十八人,那如何去选丶如何去评,还是要有依据支撑的。」

「九文臣九武将,这样如何?」

这般分派,卫臻自然是没意见的。

可作为执掌大魏军务的西阁,董昭和满宠对视了一眼,似乎并不认可这一分派的方式。

道理也很简单。

大魏开国之初的功臣,这就涉及到了魏臣和汉臣的敏感问题。

那些直接听命于曹操霸府的武将们,当然能算魏国的开国功臣。

可那些文臣们呢?到底领的是曹操的官丶还是汉朝的官?

说不清。

况且,武帝曹操创业艰难丶几乎无年不战。乱世正是武将的用武之时,武将们几乎理所当然的功勋更重!

哪能用一半文丶一半武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论起呢?

满宠轻咳一声:「司空,都是国之功臣,只需论功劳大小,何必论文武呢?」

「不如我等先列个名单出来,再从中选择合适的十八人,这样可否?」

西阁东阁的四人,董昭丶满宠丶司马懿丶卫臻,每个人都快成精了。

他们的认可与妥协只是权衡利弊,几乎不会出现算计不到的情况。

司马懿一推,满宠一挡,事情又回到了正轨。

司马懿点头:「满将军所言甚是。既然要选十八人,以大魏臣属之众,总还是要划几条线出来的。」

「将领如何选丶文臣如何选?还是该有个标准出来。」(本章完)

最新小说: 代替登录 他的长夜与黎明[刑侦] 镜界:折叠者 刑侦:三分野火 赛博花园 暗流 [综英美] 镜像理论 欲尽天明 我妈妈是后妈文炮灰[七零] 末世小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