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本是南郡治所。
但如今,南郡却都已是不复存在,被南下的曹操分拆为了襄阳郡与临江郡。前者基本便是曹操所控制的原本南郡地界,刘备所辖之地则被归于临江郡。
刘备本就与曹操势不两立,临江郡又非此地故名,自然是不愿认同这曹操临时起意取的名字,沿用原本南郡之名又难免混淆,索性便将自己所辖南郡之地改称宜都郡,仍是以江陵作为治所。
故而如今应是:
宜都郡,江陵。
自江东之行返回之后,为了防止记忆淡忘,马良便连夜将大冶铁矿所在的方位对照标注在地图之上,随后又为了防止引人怀疑,又圈出了另外两处地点,随后又先画靶后射箭的补充了这三个地方为何会有矿藏的论证,又详述了几种找寻矿藏的办法,一起呈交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看完马良的此篇汇报之后,亦是颇感惊异,连赞数声之后却又将其递回了马良手中。
“地利矿藏,季常之才犹胜管子。只是如今两家合力抗曹,实非良机,待日后时机合适之时,季常再亲自将此策献与主公。”
对于这位真大腿的嘱咐,马良自然是认同的,点头称是,默默将其放回了怀中。
原本,在刘备治下,内政之事乃是由糜竺徐庶等人负责,诸葛亮这个军师本应是专职负责军略战事有关事宜。
只是,相比起此前困居新野弹丸之地,如今坐拥近半南郡,又有十数万百姓慕名追随而来,内政所需管理的事务也早已不知翻了多少倍,糜竺能力有限,徐庶亦是分身乏术,越发得到刘备倚重的诸葛亮自然也免不了参与到许多内政之中。
而偏偏,如今备战抗曹又是绝对的头等大事,粮草后勤军备战船又是其中重中之重,军事内政皆是行家里手的诸葛亮也是自然而然地担起重任,如今虽名为军师,但却反倒成为了事实上的内政一把手,自然也就成了马良这个功曹的顶头上司。
所以无论何事,马良基本都是向诸葛亮进行汇报,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老本行造纸。
寻矿之事暂时告一段落,诸葛亮也就顺势问起本职工作:“如今战事迫在眉睫,需要登记入册之事繁多,季常造纸之事如何,可曾遇到什么困难?”
马良闻言,自是摇头,有过去大半年的造纸经历,他的手下已经积累起了一批熟练的造纸工匠,不仅对于造纸流程了熟于心,手下将作掾宋茂之子宋喜更是已经熟知造纸翻车的结构,日常维护修葺得心应手,几乎不需马良操心。
而江陵身处南方,附近亦是竹林密布,石灰等原材料也并不稀缺,水利条件更是远胜新野,造纸自然不成问题。
“回军师,直到眼下,一切顺遂。若是不出意料的话,今日晚些时候第一批纸便会送达。七日之后,造纸产量便能达到新野时两倍。”
“有季常此言,我便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