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他想要见识一下,能让楚嬴如此重视的种子,到底是什么奇物。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州学的事。
顺州地处帝国北疆,位置偏远,百姓困顿,典型的穷山恶水之地。
这也导致,大楚建国一百八十年来,一直鲜少有身怀大才的学士来此教化,以至常年文脉不昌。
至如今,不仅同处一地的卫学关停了,就连这座唯一的州学院也越来越没落。
偌大一个书院,连院正、教习加上学子,总共也不过两掌之数。
人数少到如此地步,几乎已经成了摆设。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经济发不发展,和人才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优质的人才,都来源于优质的教育。
所以,了解此间情况的楚嬴,一早就和苏立计划,要将顺城的教育搞起来,重振州学和卫学。
不过,楚嬴所谓的教育,和苏立理解的又不同。
按照楚嬴的说法,他的教育理念是普及基础学问,学以致用,主要用于培养有知识的产业人才。
这对传统的官本位教育路线,几乎是颠覆性的挑战和革命。
苏立毕竟是传统教育的受益者,一开始,他并不同意,两人为此争论过无数次。
但,随着白石滩工业区的建设和发展,苏立最终被楚嬴一点点说服了。
一切的真理都来自于实践。
在亲身参与过工业区的建设后,苏立渐渐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