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朝秦姨娘施了一礼,朱宝柠唇角抿起浅浅的弧度,转身径直往自己住的偏院去了。
秦氏看着朱宝柠的身影,半晌道:宝柠最近好像越来越不需我操心了呢。
孙嬷嬷也看着女孩离去的方向,附和道:是啊,好像自从四小姐与大少爷的关系变好后,小姐就没那么抵触了。
秦氏看眼孙嬷嬷,孙嬷嬷立即敛目也随着朱宝柠离去的方向跟了过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再加上昨日扶她上马车,宝莘觉着李嬷嬷暂时还算让她满意,虽说此人身上毛病也不少,但姑且能用。
不过宝莘总觉着李嬷嬷自昨日送她回来后,好像就憋着什么话没说,浑身不得劲。
没想今日午后,天气如昨儿阴沉,屋外不时狂风低卷的,可却丝毫也不影响李嬷嬷的唠嗑精神。
甚至于听见她那过于夸张的语气措辞,宝莘总觉着李嬷嬷可能就是在等这种时候这种天气,这种氛围,来跟一众她平日的拥趸们说那些话。
宝莘躺在床上,舒展身子的同时,准备也好好听会儿子八卦,没想听了一会儿,听着那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宝莘秀气的眉头不由就缓缓拧了起来。
李嬷嬷用着某种猎奇又隐晦的语气对院子里槐树下一角或站或坐的众人道:你们可知,昨日我陪小姐在梁王府的休息院里时遇着了谁?
有人好奇道:谁?
谁啊?李嬷嬷
李嬷嬷卖了个关子:你们不知,我远远的一瞧见人呐,这心肝可就一颤,以往听过的各种消息都从脑子里蹦了出来,真渗人啊
不过也没想,人倒是真长得不错李嬷嬷忍不住喃喃一句。
老槐树下站着的几个忠实听众实在是有些不耐了,觑上前来,心头猫抓似的,道:到底谁啊李大姐你这么神神秘秘的??
有几个年轻的更是耐不住性子,催促道:嬷嬷你就别吊大家胃口了,快说快说呀!
李嬷嬷便道:你们还猜不到吗,我昨日遇见的,就是宫里那位不受宠的四殿下呀
人群里有人捂着嘴惊呼了一声,显然也是知道些同李嬷嬷掌握到的信息一样的人。
但有些买入府中不算久的小厮们却就不明白其他老人为何会是那种反应了,便更好奇问道:四殿下?那位四殿下怎么了?嬷嬷你为何说到这人,面上会露出这样的神色?
据说那位殿下不也才约莫舞勺年纪,同我们府上大少爷年岁相当吗,嬷嬷你怎会这般害怕那位殿下的?
有人猜测道:莫不是那位殿下小小年纪就心狠手辣,或是他昨日责罚了嬷嬷你?
可是嬷嬷并不像受了罚的样子啊有人见李嬷嬷还能站在这里跟她们唠嗑八卦,怎么也不像是被贵人责罚了的人,便提出了质疑。
李嬷嬷一脸你们这些小丫头片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道:你们呀,到底是年纪太轻了阅历不够,我不妨跟你们说说,不过,这可不能拿出去乱说啊,虽说在京都,这些消息大都是知道的,但像我们这些人,还是自个儿知晓就好了,不然以后休想嬷嬷我再告诉你们那些个有意思的事
人群中一个也上了点年纪,但似乎也同那群愣头青一样不太了解的老妇催促道:好了好了,李姐呀,你就快说吧,这天气不是想听你说说有意思的事,谁搁这里吹风啊,好不容易偷得会儿闲,待会回去,各院里都还有事呢!
李嬷嬷这才不再吊人胃口的道:你们不知道那位四殿下的某些传闻,但总该知晓咱们这阜国内圣人陛下曾下令一定要清缴的那个邪恶组织吧
那个当初让江湖上不少势力都闻风丧胆,更是让京中不少达官贵人们都心有戚戚的邪恶组织
六门局。
李嬷嬷这话一说完,众人不由都打了个寒噤,他们当然都知晓那个江湖上一提名字便可治小儿夜啼,当年令皇室也颇为忌惮头疼的六门局。
虽说自十二年前的一次大清缴之后,六门局已销声匿迹了许久,但前些年,却似乎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五年前京中不就又有一户达官显贵在夜里被灭了门,死状及其凄惨可怖,家主额头上还嵌留有六门局独有的门局标志一枚镌刻着六门缠枝纹,大概半个巴掌大的铁花片吗。
作者有话说:
发红包包
不瞒你们说,男主未来的设定真的牛逼哄哄,所以他慘些好像也是正常的
第6章 褴褛血衣
这件事一出,表面上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但市面上对于某些书籍的管制却越来越严格,达官贵人们府上的护卫也大肆增加,外出时,不少人也是雇佣大量江湖高手随行,仿佛当年被六门局支配的恐惧又回来了。
但没想后来六门局却又销声匿迹,近两年几乎没再听到什么可怖的消息,所以人们渐渐似乎又放松了警惕。
不过也怪不得那些达官贵人们会如此的惧怕,因为普通百姓没人会买他们的命,一般说来只有有权有势或是江湖上有某些价值的人,才会有人想方设法买他们的命,或是为了得到他们的某样东西,而去求助于六门局。
而六门局即是这样的一个组织,那便是只要你能出得起组织给的价格,它便会为你达成所愿。
谁也不知,当找上六门局时,它想要你献出的会是什么,但天下却知,六门局神秘莫测,势力强劲,不管目标是京中贵人还是江湖豪强,只要其接得下这笔单子,就一定会完成任务。
只因局下六门生、死、毒、商、情、网,门门相衬,门门相辅,势力渗透阜国各处。
除了至高皇权无可撼动,国中再无其余势力敢轻撄其锋。
六门局虽如此厉害,但在十二年前,还是遭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重创,整个六门差点分崩离析,被朝廷及其对立的江湖势力连根拔起。
说到邪恶组织遭受重创,带出了另一件事,解释了一下六门局主要分崩离析的原因,李嬷嬷十分大力的恭维了一番当今圣上。
除去那些花哨的词语,宝莘总结了一下,其实就是当今圣上做皇子时,遇见了六门局局主的女儿,无意得知其身份后,为了世间大义,最后还是忍痛灭情,深入险境,才终将六门局几乎完全铲除的事。
之后又力排众议留下了妖女的孩子。
虽不甚宠爱,但到底还是留了人一条命。
那孩子,就是李嬷嬷口中昨日遇着的哥哥了。
宝莘没想到哥哥在这个地方会是这样的身世,她听着当今那位圣上深入险境铲除李嬷嬷所说邪恶势力的故事,不知为何,脑中总忍不住臆想出一幅渣男利用女人达成目的,最后还用孩子来搏取好名声的画面。
说了那么大一长串,没想李嬷嬷才只唠嗑了冰山一角,她接着又说了有关于那位四殿下的几件事,才终于令众人对她当时遇见人的恐惧有些感同身受了。
因为实在是不知该说是这位殿下有些可怜还是可怕了。
据说那位殿下不仅在五岁时得了一场会传染人的怪病,将整个一宫的人都传染死了大半,隔离了半年才痊愈。
在人九岁时,又在一次外出随行中,被江湖上一群凶狠的亡命之徒给绑了。
那些人据说皆是被六门局种下了某种生不如死毒的人,他们集结在一处,抢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山城,将人给残忍的绑在了城楼的旗杆上,就这么衣衫褴褛,浑身是血的绑了三天三夜。
目的,只是为了逼出六门局那位早已隐匿多年不知行踪的局主。
当时圣上不知是不愿被一群乌合之众拿捏,还是顾虑着孩子性命,并未派人不惜一切代价强攻,派去营救的人只是驻扎在山下与那群亡命之徒对峙。
但没想在第四日,城楼里却突然没了动静,众人冲到楼上一看,只能见满楼尸首,城墙上更是堆叠起来,血流了满地。
而那位殿下也早已不知被何人给放了下来,一身褴褛血衣,就这么站在尸首人堆前,满脸荒芜,告诉前来营救的人,他也不知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死的。
当时经过现场查看,官方最后给出的说法是:这群人死状一致,被杀死的手法也相差无几,现场也并没什么复杂的打斗痕迹,所有人都可说是一招毙命,而且还是碾压式的,所以此事很可能只是一人所为一个不知名的高人,但具体高人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