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下诏书后,始皇帝的思绪转回到赵佗的身上。此番赵佗北伐,大破三部月氏,全取河南地,斩获和俘虏甚众。据赵佗的军报,光是缴获的月氏牛羊就有近百万头,数量之庞大,足以补充军国所需,让这一次的战争不至于亏本,自然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同时也证明了赵佗所献的北伐策略,要比南征百越更有前景的多。当然,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伟大的皇帝陛下做出了英明的抉择。不过现在还远没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全取河南地,不过是秦国这一次对外战争的第一阶段罢了。按照原本的计划,在秦军夺取河南地之后,还有两个战略目标。一个是打入河西,占领月氏之地,将彼处吞并为秦土。另一个则是渡河北上,攻取高阙、北假一带,收复被匈奴人占据的赵国故土。如今赵佗呈送来的下一步战略是趁势向北,渡河攻打匈奴。一个原因是如今秦军主力在贺兰附近,离匈奴人所占据的阴山较近。另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有投降的月氏贵女献上了一个灭匈之策。始皇帝拿过赵佗寄来的信件,再度看了一遍。相比扶苏简练的文笔,一个字能抵好几个字的叙述。赵佗寄来的这封信件就是洋洋洒洒一大叠了,不仅汇报了军情战报,还描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始皇帝虽然嫌弃赵佗写的有点多有点拖沓,耽误他的阅读时间,但看的时候还是津津有味。“好一个颇有手腕的月氏女子,算是个人物。不过既然归附于我大秦,还献上攻灭匈奴的策略,朕自是不会吝啬,只要此策成功,剿灭匈奴,当重赏于她。”始皇帝淡淡开口,相比于河西的月氏,他自然是更想消灭北边的匈奴。他听说匈奴的头曼单于,在阴山附近修建了一座城池,名为头曼城,昭显了匈奴在彼处的统治地位。那里,正是昔日赵武灵王所占领的疆土。胡人在诸夏故土上筑造城池。这对号称天下之主的始皇帝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这就像是一根尖刺,深深的扎在了始皇帝的心中。一日不拔头曼城,他就一日难以安寝。对于赵佗提出的紧接着渡河攻取匈奴,夺回高阙等地的战略,他自然是支持的。“投降的月氏人,一切由上将军自行安排处理,他要以投降的胡人建归义军,以胡制胡,此事可。”“战略之事,由他自行决断,一应需求,找太尉府协调,尽数满足供应。”始皇帝让赵高再次拟诏,允诺了赵佗在信中提出的所有要求,对于这场战争也没有远程微操的意思。只是到了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加了一句。“让上将军小心背叛,若有背叛之人,必当以严刑诛之!”说着,始皇帝的目光落到了另外一页纸上。那里,记录了大秦良商乌氏倮为了保全自家经商的利益,背叛大秦,勾结月氏,泄露重要军情给月氏人的详细事情。看到乌氏倮的名字,始皇帝的呼吸急促起来,眼睛有些发红。这是他自己亲自褒奖,作为秦国良商典范的人啊。他甚至还给了乌氏倮“位比封君”的待遇。如今,乌氏倮背叛了他。背叛……虽然赵佗看破了乌氏倮的行径,并且将计就计,反利用乌氏倮向月氏人投放情报,乌氏倮在被擒拿后,也极力配合秦军的行动,最终成功诱杀月氏大军,让秦军打了一场大胜仗。但背叛,就是背叛!始皇帝闭上眼睛。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张面容。帝太后。成蟜。樊於期。燕丹。熊启。乌氏倮。当始皇帝再次睁开眼睛时。眼中已满是冰冷。第五百七十三章 :叛秦者死秦始皇二十七年,九月初。秋风扫过草原,夏日的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渐渐从这片土地上褪去。取而代之,映入人眼中的是一片金色的壮丽草原。在那草原的正中,无数秦军营帐的中间,伫立着一座华丽的高大军帐。上将军赵佗正身跪坐,身前的木案上摆放着来自关中的皇帝诏令。对于他之前寄回去的军报,献上的辉煌战果,皇帝表示很好,在诏书中表扬了赵佗这几个月来所取得的功绩。同时皇帝认可了赵佗呈送到咸阳的战略计划,并允诺了他提出的所有要求。这让赵佗吃了颗定心丸,对于接下来的这场仗,越发的有信心。当然,在心中感谢完始皇帝的信任后。赵佗也自是不会忘了始皇帝的提醒,和其亲自书写的一道关于处置秦国叛徒的诏书。“上将军放心,我已经请樊五百主,去带乌氏倮父子过来了。”郦食其坐在旁边,贴心的开口。“辛苦先生了。”赵佗点了点头,看了看郦食其,又看了另一边的陈平一眼,心里感觉十分舒适。能在历史上留名的谋臣良相果然都是些有本事的,不管是智谋还是察言观色的能力,都很不错。像郦食其,有时候只需赵佗递出一个眼神,他就能理解,并立刻做出回应和安排。这样的人,才是一个优秀的手下。陈平在这方面要差一些,但他比郦食其年轻的多,可成长性还强,如今的时间点也远不是历史上陈平的巅峰期,日后有的是进步空间。这让赵佗更加坚信了收罗历史名人为己用的念头。虽然以他现在的位置,也可以自行培养素人,提拔一些历史上的无名之辈。但那样一来,试错成本就太大了,因为那些没有在历史上留过姓名的人物,赵佗并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和秉性到底是什么样的,需要不停的试探和打磨,这其中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太多,到了最后还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比如赵佗一手带起来的黑臀、西乞孤、张贺等人。赵佗再怎么培养,他们也不过是中人之姿,勉强能用一用,但难以独当一面,肩负起重任。而那些历史名人则相反,比如郦食其,其智谋和口才远超普通人,经过一番锻炼,就可以立下说降一个万乘大国的功勋。哪怕是刚刚招进来的樊哙,也真的有战场先登之勇,萧何也确实在掌管后勤政务上颇为得心应手,可称能吏。这些人能在历史留名,自身的本事就已经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性格特征也十分明显。赵佗只要将他们弄上手,就可以直接用,能省掉许多试探的功夫,自然是远比自己培养素人要好的多。“现在我内政上有了萧何,谋士上有郦食其和陈平,军事上有涉间、曹参、樊哙之流,就只等小韩信长大了。”“到了那时候,可真就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就在赵佗心中得意的时候。帐外有脚步声传来,被赵佗调到身边任职短兵百将的曹参,在帐外叫道:“上将军,乌氏倮父子已经带到。”“嗯,带进来吧。”赵佗收敛心神,接下来,他还要进行一场审判。身材高大的樊哙,押着乌氏倮父子走进帐中。“罪人乌氏倮见过上将军。”“罪人乌氏芳见过上将军。”乌氏倮父子战战兢兢,进帐之后就跪伏在地上,两双眼睛既畏惧又期待的看着赵佗。自从通敌叛国的事情暴露之后,他们两父子就被秦军控制,在前来的路上充作带路向导,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向月氏人传信,以误导月氏的判断,实现秦军的诱敌计划。之前那封劝说月氏翕侯袭取秦军后勤的信,就是被擒获后的乌氏倮所发。鉴于有这些称得上立功的行为,再加上赵佗曾说过,他会向皇帝为乌氏倮父子表功,或许能免了他们的死罪,做个刑徒活下去。所以这段时间,乌氏倮父子在恐惧中依旧保留有一丝活命的希望。现在,终于到了宣判他们命运的时刻了。赵佗面容平淡,问道:“乌氏倮,尔父子深受秦恩,为皇帝所表彰,给予位比封君的赏赐,自当为我秦国尽忠才是。但尔等却为了自身私利,卖国通敌于月氏,泄露我大军机密,可称叛国通敌之罪,尔父子可认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