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平君位居右相,昌文君亦颇有声名,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并没有在这事情上大做文章。
秦王政只是将扶苏身边的儒士们赶走,让他好好研读律法,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更重实际,更像一个真正的秦人。
如今见扶苏兄妹和赵佗相谈甚欢,甚至能说出“父王灭燕,实则应当”这种话,不由让秦王政心中多了一丝欣喜。
这小子以前可是还劝自己要休养庶民的,如今也知道灭燕的必要性了。
“赵佗此子,懂大义、重实际而轻虚名。心存封侯之志,有助寡人扫荡天下之心,虽是赵人,却更似秦人。希望扶苏能受到他的影响,摆脱那些楚人施予的印记。”
就在秦王政心中思索的时候。
扶苏这边却在略一沉吟后,竟说道:“敢禀父王。燕丹无耻,遣刺客谋害父王,是以燕国当诛。如今我秦国已经占据了蓟城,也将贼首燕丹擒获至咸阳,可谓仇已复,贼已灭。”
“而自父王遣王翦将军和桓齮将军攻赵开始,距今已有十年。其中攻赵五次,历时九年,才将赵国覆灭,之间又亡了韩国,如今又发大军灭了燕国。征战十年间,士卒亡殁……”
此话一出,立在一旁的赵佗眼皮猛跳,他看着扶苏的眼神变了。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扶苏以后会被贬去上郡监军了。
没看到秦王的脸色都变了吗?
就连嬴阴嫚也察觉到自家父王的怒火在熊熊燃烧,她忙对兄长使眼色,希望扶苏别说了。
可是扶苏依旧自顾说道:“士卒亡殁不知其数,黔首庶民疲于徭役转输,农田荒芜,府库日渐空虚,虽有尺寸之地所得,但国中庶民百姓已是……”
秦王政心中怒火已经快要喷涌而出,他铁青着脸,看着自己还在慷慨陈词的儿子,冷冷道:“所以,你是想让寡人如何来做。”
扶苏深吸一口气,道:“敢请父王,与民休息,暂停征伐之事,让我秦国能恢复国力,黔首能得一喘息之机,如此泽被庶民,方为长久之计。”
赵佗已经闭上了眼,不敢看接下来的画面。
果然,秦王政声音冰冷。
“出去,与寡人抄录十遍《商君书》,不,二十遍!”
或许是顾虑有外人在场,秦王政尚还保持着沉着的姿态,但口中的话语暴露出他心中怒火到底有多么猛烈。
扶苏轻叹一声,恭敬道:“唯。”
说着,他转身向赵佗一礼,往外走去。
“呀,父王,那我就和兄长一起出去了哦。”
“嗯。”
嬴阴嫚见秦王政发了火,不敢多留,连忙往外跟去。
不过她临走之前,还向赵佗望了一眼。漂亮小巧的嘴巴动了动,没有发出声音。
但赵佗看明白了。
“下次又给我讲故事。”
大概就是类似的意思。
赵佗悄悄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少女这才俏皮的笑了笑,满意的离开了。
这一切,还在怒火中秦王政并没有看到。
兄妹两人走后,整个殿中气氛再次沉寂下来。
赵佗侍立在一旁,秦王政不说话,他可不敢开口,只能在心中思索着刚才的事情。
扶苏这小子就是头犟牛啊,明明秦王脸都黑成那样了,还在那里不停的说,除了惹来秦王的恼怒之外,所谓的劝谏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让他想起了之前的苏角,都是这种情况。
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真正严重的是,扶苏和秦王政的意见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一个要奋六世之余烈,速灭六国。
另一个则希望体恤民力,暂停征伐。
这种根本上的分歧,才是让秦王愤怒的原因。
子不类父,无法体会到父亲的心,还总喜欢唱反调,真是让人恨铁不成钢,怄气恼火到了极点。
秦王政走到殿中的帝榻上坐下,面容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淡淡道:“赵佗,你觉得寡人该如何做?”
“是该继续趁势猛击,将诸国尽数扫灭。还是如扶苏所说,暂停征伐,与民休息。”
赵佗倒吸一口凉气,这锅怎么突然扔到自己头上了。
第一百零七章 :战策
秦王政静静的坐在榻上,看着殿中少年,等待着他的回答。
赵佗心知这话并不是秦王的随口一问,而是一种考验。
是与民休息数年,待到恢复国力后再征伐余下三国。
还是当一鼓作气,继续连年出兵,将三国一口气拿下。
二选一的问题。
他略微思索,开口道:“禀大王,臣此番从军入伍,所见颇多。如公子所说,秦国连年征战,黔首疲惫,士卒亡殁甚多……”
秦王政的眉毛皱了起来,心中闪过一抹失望。
这少年昔日口口声声所言“天下”二字,莫非去了一趟战场就变了?也跟着扶苏悲天悯人起来,体会不到寡人的心思。
就在秦王政心中失望的时候,赵佗话音一变,重新变得激昂向上。
“但臣认为,我秦国当今除了休养黔首之外,更应该做的是携灭韩、赵、燕之威,数年之内一举覆灭魏、楚、齐三国。一天下,定四海。”
赵佗这话让秦王政脸色重新舒缓下来。
他淡淡道:“可你刚刚不是赞同扶苏的说法,连年征战,黔首疲惫,需要寡人安抚吗。”
赵佗朗声道:“黔首虽疲,尚可驱使,士卒虽亡殁甚多,但秦国亦有灭诸国之力。更兼当今三国的形势对我秦国有利,若能趁势攻伐,可事半功倍。”
“哦?何来三国形势对我秦国有利?”
秦王政起了兴趣,声音多了一丝期待。
赵佗心中理了下思绪,便一口气说道:“据臣所知,当今魏、楚、齐三国之中。魏、楚两国皆是新王初立,国内各方势力涌动,并不稳定。”
“特别是楚王负刍乃篡位而立,去岁袭杀其兄长并楚国太后,诛灭权臣李园一族,引起楚国内部斗争不停,至今尚未平息。”
“若我秦国在此时伐楚,可利用其内部不稳之机,一举建立奇功。相反若是将时间拖延久了,等到数年之后,楚王负刍将国内敉平,彻底掌控楚国的时候,我秦国再想要灭楚,就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和时间了,死亡的士卒黔首或许还会更多。”
“所以臣认为,暂停征伐,休养庶民对恢复国力自然有用,但在大的形势上,我秦国却会失去现在有利的优势。”
“楚,大国也,想一举将其灭亡,很难。如今其内部紊乱,正是天赐良机,我秦国该趁势攻击,不可轻易放弃。”
秦王眼中异彩连连,他追问道:“魏、楚两国皆是新王初立,故对我秦国有利,那齐国呢?”
“齐王建可是在位数十年,国内政局稳定。齐国更是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的万乘之国,与楚相比毫不逊色,何谈其国内形势对我秦国有利?”
赵佗笑道:“齐国的形势对我秦国有利,正是在于齐王建此人。”
“他为人短视,又素无才智,只知道坐视诸国征战,想着侍奉我秦国,以求保境安民。如此之人正是我秦国的一大助力,让我秦国覆灭山东六国时,从以一对六,变成了以一对五。”
“且齐王建此人懦弱,待到五国皆灭,齐国独木难支时,我秦国或能只派一个使者,就能将其诱降,齐国可不战而下!”
“如果臣记得没错,齐王建在位已有三十八年了,随时有可能崩卒。若是此人突然死去,新继位的齐王很有可能会改变国策,帮助楚、魏两国对抗我秦国大军,如此一来形势反复,对我秦国统一大业不利。”
“所以,臣认为,当今之势,三国国内皆有问题,正是我秦国趁机覆灭诸国,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我秦国当一鼓作气,将诸国尽数诛灭。”
“一天下,定九州。”
“如此之后,天下无列国纷争,不再起兵戈之祸。吾王便可安抚黔首,抚恤黎庶,让男乐其畴,女修其乐,此乃一劳永逸之法,如此方能换得长治久安,万世太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