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白衍意外的是第二份来自白裕的消息。
直到这时候,白衍才隐约想起一件事,那便是秦王嬴政幼年是在邯郸长大,彼时秦赵关系交恶。
这次嬴政来,怕是要血洗邯郸一些人。
白裕在之所以书信给他,恐怕就是在提醒他这件事情。
“这是要我动手?”
白衍看着书信,眉头微皱。
白衍不在意杀一些人,能走到今天,他手里的人命已经不知道多少,因为他而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真正让白衍在意的,是白裕特地提醒他这件事情。
这事关嬴政年少时的事情,距离如今,都已经过去二十多年。
白裕到底是想提醒什么。
“太后?”
白衍眉头紧锁,有些想不通。
对于太后与当即秦王的关系,白衍一向十分忌讳。
此前去邯郸的时候,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打听曾经在赵国太后与王上之间经历过的事情。
如今白裕这卷竹简,特地提到这件事情。
“走一步看一步,若是真回秦国,到时候再问白裕!”
白衍摇头,缓缓起身,随后拿着佩剑离开营帐。
走出营帐后,白衍下令所有部将全部集合。
大营内。
在猗坊等人的目光下,很快就看到秦军铁骑,突然开始全部集合起来,这显然是有重要的行动。
“出来,所有人准备赶路!”
“出来!等会要赶路!”
所有赵边骑的士卒,也被铁骑将士,全部压送到营地内。
此刻所有赵边骑手中都已经没有了武器,就连衣甲都消失,取而代之的全是一身布衣。
“这是准备押送我们去那?”
“不知道啊!莫不是去秦国做徭役?”
“不清楚!!”
大营内,无数赵边骑眼神满是迷茫,伴随着周围喧嚣的议论声,所有人都看着四周。
若是可以,没人想去做徭役,特别是秦国的徭役。
但作为败军之卒,此刻他们都没有得选择。
若真的是要去做徭役,对于他们来说,不去是死,去还有活的希望。
其实他们也清楚,按照正常情况,他们早就被押送去秦国服徭役。
眼下他们之所以还能留在这里,听说是秦将白衍上书的原因。
“将军,可否告知我们这是准备去哪里?”
猗坊、惠普等人,看到一些士卒壮着胆子询问秦卒。
结果秦卒也纷纷摇头。
见状。
猗坊等人对视一眼。
等了许久之后,猗坊等人在赵边骑的人海之中,终于看到远处将台上,白衍缓缓走上去。
“奉王命!汝等要去雁门,修水渠,开荒!”
讲台上,白衍的若隐若现的声音传来。
而白衍的话,顷刻间便让整片赵国人海轰动起来。
“什么,是去雁门?不是去秦国服徭役?”
“真的是雁门!太好了!不用离开家乡!!”
“雁门!去雁门修水渠!太好了!!”
人群之中,密密麻麻的人影听到白衍的话后,全部互相议论道,面色之上满是兴奋。
作为一个赵人,没人愿意离开赵国,更别说还是以败军之声离开赵国去服徭役。
眼下听到秦将白衍的话,他们这能不激动。
人海之中。
猗坊、惠普、虞和等一众将领,此刻看着周围的一幕,随后都忍不住看向远处将台上的那个人影。
他们当然都清楚,赵边骑为何能去雁门服徭役!
第二百八十章:抵达善无,齐国佳人的到来!
数日后。
雁门。
白衍率军抵达雁门之时,蒙恬与羌瘣早已经把雁门的城邑给全部拿下。
说是拿下,但其实很早之前,雁门的兵力都已经被掉空,其主力赫然就是如今被白衍押送的赵边骑。
当初李牧把赵边骑调走之后,雁门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在驻守,外加上干旱以及天灾的影响,邯郸不发粮食救助,雁门仅剩的老弱病残都已经死得差不多。
白衍抵达雁门之时。
李牧留给他的,或者说赵国留给他的,只剩下满目疮痍疆域,城内还好,在城外的那些村子,没有半个人影,十室九空。
沃阳、中陵、阴馆、楼烦、武州、剧阳、崞、平城、埒……
途径一个个城邑,最后抵达雁门郡治都善无。
善无城。
因为降卒以及铁骑的数量太多,全部涌入城内会引起不必要的骚乱。
于是白衍让柴去安顿降卒以及将士,自己则匆匆来到府邸之中,开始检查如今雁门郡还有什么,或者说还剩什么。
城内。
来到郡守府邸,作为曾经李牧的府邸,如今在被秦军攻下之后,已经被府邸内的侍女、仆人打扫得干干净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