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府用了午饭,下午几人才离开苏家。宁清依旧坐在马车里,马车后面是几辆装了书的车,一路又驶回晏王府。对外,只说晏王爷上门请苏老太爷出山,去青州为青州军士看病。苏老太爷拒绝了,却将亲孙派了出来。只是亲孙子学艺不精,所以将医书也给了他。
从因到果,合情合理。
而一直都暗藏在青州的苏永安,也第一次暴露在人前。
宁清隐约觉得不对,可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她也没处去问,因为她知道,就算是问了,也不会有人告诉她答案。
没两天,皇帝生辰,袁崇清一大早就进了宫。苏永安却一大早就来了她这里,一来将宁婉儿那边的消息告诉她,二便是帮她整理那些书。老爷子真是大方,他那一书房里的书,估计全给她了。
宁清一边整理这些书,一边将自己空间里的一些医书也找了找,将这个世界没有的挑了一些出来。
在苏永安傍晚离开的时候,让他带走:这是我给外祖父的,你回头替我送过去。另外这一盒是给外祖母的
是什么?苏永安好奇的很。他一早就知道这个表妹有些神奇,明明宁家就是个普通人家,一家子靠着姑姑的嫁妆才有点好日子过,结果她这个妹妹手里却总有让人吃惊的好东西。
你自己看。
盒子只是简单的盖上,并没有锁。
苏永安也没客气,当场就打开了。一盒子里是医书,当然他只确定这是医书,而且一看就是有些年头的,估计不比他祖父的那些差什么。他对这个没兴趣,看了一眼就合了起来。另一盒却是药材,一株至少五百年的人参,一株同样五百年的灵芝。
啪!他看到东西的第一时间就合了起来,震惊的看着她。半晌才道:清清,表妹啊,你的手笔有些大啊!这玩意可遇不可求,这样年份的,估计皇帝的私库里都找不出这样品相的。
给二老补身子。宁清不缺这些,空间里自从有息壤,种东西容易的很。每次都零零碎碎的往地里丢,乱七八糟的长一堆。而且大概是息壤的功效,这些长生种总能长得很好。虽不知道苏家到底出了什么事,可我想着只要二老身体康健,长命百岁,总有守得云开的那一日。
苏家眼下亲见过的这三位都是很不错的人,老爷子对她又如此大方。投桃报李,她也不是那没心没肺的人。好歹占了他们家血脉的身份,一些举手之劳,她是不吝啬去做的。
多谢。苏永安一时心潮澎湃,苏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不知道,可他知道,除了二老苏家其他子孙全都离京远远的。对外说苏家子孙都没有医学天赋,可实际上是老爷子从来不曾认真教导过他们。到是曾听闻,当初小姑姑天赋出众,仅靠着那些医书,便有了一番成就。可后来却嫁了那样一个人,去了那样的地方
个中原因他不知道,包括他父辈们只怕也未必知道。可他们对二老的担心却半点不少,儿孙都不在跟前,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身体。若是有这样的药材,再有老爷子的医术,到是可以叫他们稍微安心一些了。
无论如何,我替全家上下,谢过表妹。
一家人。
你说的对,一家人。
第177章 古代灰姑娘【十六】
永安啊,到了青州,一定要照顾好你表妹。要是让我知道你没好好照顾她,看回来我不打折你的腿。
祖父,祖母,你们放心,我一定把表妹照顾的好好的,就是要了我的命,也决不让她破一点皮苏永安第十三次保证道。虽保证了这么多次,可他没有一点不耐烦。
今天是他们出发回青州的日子,表妹要跟他们一起回去。从定下日子那天开始,两老就对他不知念叨了多少遍。
老苏家向来男多女少,上一代就姑姑这一个女儿。可惜家中出了事,姑姑被迫远嫁不说,又英年早逝。成了祖父母心里不可碰触的痛。到他这一辈,姓苏的全都是兄弟,也只有清清这一个妹妹。虽说是表妹,可也是一脉相承的血亲不是?
就算是祖父母不说,他身为表哥也一定会好好照顾她的。
你记着就好。
宁清暂时不便出面,他们有什么话就只能对永安说。心里不放心,青州穷困苦寒,心里是舍不得她去那地方受苦的,可眼下一切都无从改变。
宁清没多少不舍之情,安然的坐在马车里,等着出发的时间到来。
袁崇清正跟太子等人告别,皇帝到想亲自来送,可惜他是帝王,一举一动都不易。只能让太子以及其他皇子一起来送他他们代表着帝王,既便他贵了晏亲王,也需做到周全。
好不容易一切结束,众人得以驱马出发。马车摇摇晃晃,她干脆靠在坐垫上,透过时不时晃动的车帘,看着外面。
行动间,似乎看到了宁婉儿,可惜只是一幌便不见了踪影。她这会儿都懒得再去思考这人出现在这里有什么目的了,有袁崇清在前面挡着,别说一个宁婉儿,就算是司徒明堂,也不敢做什么。
出了京城,宁清就可以不必再时时在马车里拘着了,袁崇清专门给她准备了一匹马,若是想出来跑跑也是可以。
这一路跟她以前雇镖师慢慢悠悠的不一样,虽然没有日夜兼程的赶路,可也没耽误太久。大半个月,就到了地方。宁清直接住进了苏永安之前给她准备的宅子,离着将军府不远,隔壁就是苏永安的宅子。虽说这两处主人平时都不爱住,可这里却是青州城最富贵的地方。
宅子里有现成的侍候的人,自家宅子跟客栈可不一样。客栈里有侍候的人,可你得叫,叫一件人家做一件。可在自己宅子里,从上到下的人都围着她一个人转。但凡她有半点不满意,就可以直接撵了。因此一个个做事看眼色都特别积极,哪怕是回来头一天,也没让她有半点不舒服。
第二天去看了那些地,都还长得不错,跟她料想的都差不多。玉米正鲜嫩,收获是不能收获的,可掰几个煮了来吃到是可以。
她都好久没吃上嫩玉米了,这会儿看到便难免有些犯馋。挑了几个大的掰下来,准备回去煮了来吃。
这些藤蔓长得有些多,小老儿便自作主张,让他们买了些猪仔,割来喂猪
很好。宁清立刻赏了他。老百姓过日子自然自己的智慧,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做,自然该赏。
头一茬,也没什么病灾虫灾,长势良好。已然可以预见到丰收的场景了。
而从末世里带出来的那些植物,有两种已经可以采收了。它们长势很快,才几个月的时间,已长得有两人高,上面长着一个个黑色的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果子,外壳很软却很韧,刚长出来的时候是青色,后来变红,最后变黑。一株树上长了有十来个,第一茬不多。以后它们会长成参天大树,年份越长,长出来的果子也就越多。而且,它不分季节,前一个采收了,第二天就能长出新的来。
把黑色的都摘下来。宁清一看就立刻让人动手。以后只要是变黑了,就立刻采收下来。这东西只要没割破皮,就不会坏,可以一直采收。这些熟了的收了,才能长出新的来。
对于这些,老农们根本没见过,听也没听过。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姑娘,这是什么?
这是苦果。果子里面是灰色的粉末,味道清苦。不管怎么做,口味都不怎么好。可它能吃,营养价值不低。在末世,很多人都是靠着这东西填肚子。哪个基地长一颗苦果树,就能保证一个基地里都没有饿死的人。当然,这东西在末世里长得很大,这里只有拳头大小,可在末世,足有脸盆大。
不知这苦果有什么用?
回头会告诉你们它们有什么用的。宁清没解释。甭管是什么用,都得先跟袁崇清和苏永安打声招呼。
她这话一说,其他人立刻不敢再问了。宁清又将其他作物何时采收跟他们说了一遍,让他们记下来,免得到时还要她专门跑一趟来提醒他们。
地太多,她一天愣是没看完,当晚就住在依地而建的庄子上。结果才到地方,袁崇清就来了。
这人回来当天就去了营地,这时候出现在这里,着实有些奇怪。将军怎么会在这里?
听说你这里庄稼长势良好,引起不少人的注意。我过来看看他来了有一会儿了,地里也看过,也跟这里的负责人,他以前的老部下聊过。知道的越多,心里越是吃惊。虽然还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都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可就这长势,看着也是喜人的。
他们注意这里做什么?
清清没去别人家的地里看这吧?那些地里都才耕种不久,禾苗才出来十来寸高。可她这里已经一片郁郁葱葱,差距这么大,饶是那些人根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也肯定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