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兆熊道:“回总盟主,属下是步行而来,”
朱汉民道:“步行劳累,太以辛苦,回去时无须如此,沿途换乘快马,即刻启程南返,就说我随后即归,在我返回之前,总护法全权处理一切,拿着这个,以备路上之用,去吧!”
说完,探怀取出一颗明珠递了过去。
乐兆熊应声站起,出手接过明珠,恭恭敬敬施了一礼,转身大步出门而去。
身为地主的郝元甲没有送,但在望着乐兆熊出门之后,他义形于色地突然昴首说道:“为匡复盛举,丐帮怎敢不稍尽绵薄,褚明!”
褚明一跃而出,躬身说道:“师父,弟子在!”
郝元甲“咄”地一声,瞪眼说道:“少嬉皮笑脸,速即传书沿途各分舵,全力护卫乐巡察安全,倘有不周,总舵里说话,快去!”
朱汉民方待阻拦,褚明已然一溜烟跑没了影儿。
朱汉民望着郝元甲皱起眉头,刚一声:“前辈……”
郝元甲正色说道:“匡复神州,人人有责,凡我汉族世胄,先朝遗民也个个义不容辞,怎么,少侠不让丐帮参与盛举?”
朱汉民暗暗一叹,道:“晚辈不敢,仅此致谢了。”说着举手一揖。
郝元甲慌忙避席说道:“少侠,这是义务,郝元甲不敢当少侠一个谢字,倘若尽尽义务便要谢,那我们这些人对少侠该怎么办,少侠如真要谢,那么别找郝元甲,上总舵找苍五老去!”
朱汉民摇头笑道:“我不敢,他老人家会打扁了我!”
郝元甲也不禁失笑。
相对笑了一阵,朱汉民敛去笑容,道:“前辈,事急燃眉,晚辈不坐了,得赶紧把诸事禀明家母,我准备明天一早启程,在这儿先告个辞,恕晚辈不再来辞行了,倘有便,德郡主等几位处,请代为致意了!”
说着拱手一礼,转身出门。
郝元甲急步跟上,有点依依:“少侠何时再到北京来?”
朱汉民道:“难说,不过,咱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此,晚辈随时都会来的,只要再来,当必先来拜望前辈!”
郝元甲道:“少侠说得是,郝元甲率分舵弟子待命而动,一旦举事,务请少侠莫忘一纸相告,千万,千万!”
朱汉民道:“前辈放心,那是当然,届时自要借重贵帮。”
言毕再拱手,身形腾起,飞射而逝。
第十五章芳魂一缕牵红线
在顺天府学之邻,远在安定门大街东桩,有一座育贤坊大牌楼,胡同东有“忠烈祠”匾额。
入小门,有文丞相祠,即大宋丞相文天祥祠。
何以在此偏狭之处设祠?
志载此处即明代之柴市,为文丞相授命之地。
明永乐六年,北京按察副史刘嵩授命建祠。
进处,有“万古纲常”匾额,两旁有楹联云:
“敌国仰威名,一片丹忱昭史册;
法天留策对,千秋正气壮山河。”
神座之右联云:
“正气常存,俎长至今尊帝皇;
孤忠立极,神灵宜近按黉宫。”
为丞相十八世孙文桂所书。其后另一联云:
“南宋状元宰相;
两江孝子忠臣。”
可谓恰到好处。
文祠的东西壁,有历代名人联诗甚多,左右共有五个题壁石刻,神座前有遗像碑,上刻衣带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真是千秋至言,永垂万世。
他的名著“正气歌”全文书于屏风之一,笔势飞舞,潇洒明快兼而有之。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戊申,有左都御史李邦中曾缢死祠中,以行尸谏,清代赐谥忠肃公,文丞之感于人,有如是者!
在这文丞相祠后,有一个小小的院落,院落中有花有树,只有两间破旧而简陋的瓦房。
一间,住着个长年洒扫文祠的老头子,另一间,是柴房,而如今,里面没有柴了。
孤单单的一张木床前,正对坐着两个人,是聂小情与朱汉民母子俩,想必,朱汉民已把一天来的所遇经过,都禀报了聂小倩,如今聂小倩是神色凝重,正在低头沉思。
过了一会儿,她缓缓抬起了乌云粉首,道:“民儿,你说弘历并不知道大内侍卫捉拿叛逆事?”
朱汉民点头应道:“是的,娘!”
聂小情道:“民儿,你该看得出他说的是真是假’”
朱汉民道:“娘,孩儿看得出,那是真不假,而且,他身为皇帝.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敢承认的!”
聂小情皱眉说道:“那就怪了,弘历既然不知道,那该是和垌一手搞的鬼了,可是,和垌他又为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