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情她不是刚才小姑娘口中的那位“姑娘”。
她这儿一声“人”字出口,船舱里响起一个有点冷,但珠落玉盘似的,甜美已 极的女子话声:“我已经看见了,难道你们从没见过浮尸,从没见过死人?”
两个小姑娘脸色微一变,急忙把乌云螓首缩回了窗里,旋听头一个小姑娘道: “婢子怕那个人还没死!”
那冷而甜美的话声道:“我这趟出来不是出来做善事的,他要是该死,早就没 气儿了,他要是不该死,自会有别人救他。”
这么样甜美话声的姑娘,再加上婢美如此,其主可知,却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付 心肠,也难怪好端端的话声这么冷了。
只听两个小姑娘恭恭敬敬的答应了一声,船舱里旋郎就没了声音。
可是,没声音只是这一刹那,这一刹那之后,那微带冶意的甜美话声又自响起 :“捞起他来看看去!”
这,显然大出两个小姑娘意料:“姑娘……”
那微带冷意的甜美话声道:“自上船以来,我从来就没早起过,今儿个头一天 早起,没想到就……也许这是天意。”
两个小姑娘又恭恭敬敬的答应了一声,这一声恭应,还较前一声恭应来得快, 而且是带着忍不住的喜悦。
恭应之声方落,两个小姑娘的乌云螓首又从船舱那扇窗户探了出来,而且还伸 出了两双欺雪赛霜的小手。
没看见两双小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但左边那个小姑娘右手一扬,就看见银光一 闪,然后一丝线似的银光,从她的小手里射了出去,极快,奔电似的。
那丝线似的银光一射两三丈,射落处已近岸边。
那儿有一丛水草,水草边,漂浮着一团白白的东西,线似的银光就落在了那团 白白的东西之上。
只见小姑娘的右手微微往回一扯,那团白白的东西离开了那丛水草,很快的到 了船旁的窗下。
右边小姑娘明眸略一转动,轻声道:“没人,快!”
她这里这么一声,左边小姑娘左腕再振,那团白色东西“哗”的一声,离水飞 起,直上船窗,太快,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只看见好大一团。
右边小姑娘一双小手疾伸,接住了那团白色物。
左边小姑娘采手帮忙,两个人的四只手一托一收,就已把那团白色物从这扇不 小的窗户带进了船舱。
这时候再看船舱里,任何人都会心头怦然,目瞪口呆,不为别的,就为这船舱 里的人,跟船舱里的景象。
船舱里的景象,这艘灯船原就比别的灯船大,因之,这艘灯船的船舱,也要比 别的灯船的船舱大一倍。
往外看,舱门垂着五色珠帘,帘外是甲板,甲板上,一色桐油带大漆,发亮, 斜斜的一条红毡,直铺到船舷。
从桅杆,船顶到船头、船舷,挂着几十盏五彩油纸小灯笼,当然,在这当儿灯 笼是没有点上。
几十蒸小灯笼下的甲板上,还摆着一套小巧玲珑的朱红几椅,椅子上是大红绣 花的锦垫,几上是一套茶具,细瓷雪白,还带点儿剔透。
往里看,船舱一隔为二,里间,两扇镂花门关着,看不见。
这外间,绵毡、珠灯,布置得富丽堂皇,虽大户之家也不过如此,但透着雅致 ,角落矮几上一具大琴,壁上橱里整齐的几排书册,也带出了几分书卷气。
船舱里的人,原是三位。
如今,多了一位。
原来的三位,两位粉妆玉琢,仙露明珠般小姑娘,各穿一式袄裤,一红一绿。 另一位,也是位姑娘,只怕就是话声冷而甜美的那位,高领小褂儿八幅裙,一身黑 ,黑底小红花,头上云髻高挽,腰间环佩低垂,裙角下便是一双衬饰工绝的绣花鞋 。两个小姑娘已是美极,这位姑娘更是人间绝色。
两个小姑娘粉妆玉琢,这位姑娘更是冰肌玉骨,不带人间一丝烟火气。
她嫌清瘦了点儿,但瘦不露骨,她确清丽如仙,但神色冷峻,眉宇间那股子冷 意不只逼人,简直能让人不寒而栗。
让人看一眼,情不自禁想看第二眼,却又不敢再看第二眼。
多出来的那一位,可不是姑娘家了,是个大小子,男人。
看这大小子的长像,衣着打扮,他不是别人,赫然是昨夜上游茅屋见过金瞎子 后,混身不对,一头栽进秦淮河里的那个年轻人。
两个弱不禁风的姑娘家,就算抬一个大男人,已经是不容易了,何况是仅凭一 根线细的银丝,就能把一个大男人凌空带起来,这要是让人瞧见,不惊世骇俗才怪 。幸好,这时候天刚亮,又是在这习惯晚起的秦淮河这一段,没人瞧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