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后当然也看出来了,就是因为看出来了她才会呆住,片刻后她道:“这姑娘多大了,叫什么?”
叶嬷嬷连忙反应过来,回道:“庆王府那边说,这姑娘今年才十八,如果太后满意了,名字就由太后来取。”
太后又忍不住看了眼画像,“庆王可懂事不少。”
“那当然了,要不是太后娘娘当年仁慈,他们母子老就没了,如今孝敬您,为太后娘娘您分忧是他应该的。”
“就叫初嫣吧,名字记在哀家舅叔名下,等调教好了,就送进宫来。”
“庆王府那边说了,要不了几天就把人给送来,太后这下该放心了吧。”
太后没回她的话,而是从旁边的盘子里拿了块点心,“这后宫也时候换换样了。”
皇帝此刻还不知道自己会得新人,在朝堂上被云尚书一通乱嚎,心里烦厌非常,回了永昌殿,连朝服都没换就直奔这暗道过去,常公公是拦也拦不住。
就算是太后也管不住皇帝这样,起初的太后还跟皇上闹过,但结果可想而知,皇上死活都不同样把怡太妃殉葬,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把人留下。
最后还是太后妥协了,她也不能永远跟皇帝置气,带着人,灌了怡太妃一碗不育药就不再管了。
可怜没人问过怡太妃愿不愿意,就这样被人关了起来,被两朝皇帝当作享乐的工具。
皇帝到时,怡太妃才刚刚睡醒,她听见动静就猛然惊醒过来,这种声音她再清楚不过了,整整折磨了她十几年。
--------------------
第72章
过不其然, 皇帝从暗道里出来,见她睡醒了还朝她笑了笑,但怡太妃并不愿搭理他, 背过身去只当没看见。
即使过了数年,怡太妃依然有曾经的风韵, 就如当初安余所见到的那样, 能让两朝皇帝都为了她有违伦理纲常。
皇帝也没强迫她, 甚至没去碰她,只是坐在不远处静静看着她, 即便如此,怡太妃还是觉得毛骨悚然。
忽然, 皇帝开口道:“如果怡儿能给朕生下一个孩子该多好, 朕当初就不该答应母后给你灌药,朕的孩子各个都不省心, 如果是怡儿为朕生的孩子,一定会格外懂事。”
怡太妃汗毛直立, “皇上说笑了,有的是女人给皇上生孩子,有的是女人想得到皇上的宠爱, 皇上又何必非守着我不放?”
这句话,怡太妃多年来问了皇帝无数遍, 得到了就只有一个答案:“因为她们都不是怡儿。”
这句话让她恶心,眼前这个男人在人前与皇后装成一副情真意切的样子,背地里肮脏不堪,简直不是人。
“皇上要是来说笑的那就赶紧走吧, 我没心情同您说笑。”
可皇帝哪是怡太妃想赶就能赶的, “朕陪你用过早膳再走。”
“冷宫”里的膳食都是从皇帝的膳食里取的, 御膳房每次送到皇帝跟前的膳食多的很,分出一点送到这里也够怡太妃一个人吃的了,伺候怡太妃的有一个哑巴宫女,平时不在,只有皇帝在时她才会出现,是个有武功的,为的就是防治怡太妃逃跑。
平时送膳食的事都是常公公在做,这次也是他把东西带过来摆好。
怡太妃心里明白这时候不能再让那个男人不高兴,否则吃亏的是自己,这是她和皇帝相处多年总结出的规律。
“怡儿可知道朕为什么要这样对你?”
这件事她听皇帝说过,当初皇帝还是皇子时犯了错,先皇气急了,让他在永昌殿门口罚跪,当时数九寒冬还飘着大雪,她不忍心就让人送了件斗篷过去。
那时她正得宠,先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没看见,帮了他一次就被他这样对待,早知如此她当初就应该当作看不见,让他冻死在雪地里。
“除了母后,就只有怡儿对朕那样好。”这话听得她想吐。
好在皇帝用过早膳就走了没打算留在这,看样子今天是不会再过来了,不免让怡太妃松了口气。
皇帝走后她又想起不小心闯进这里来的安余,也不知道她有没有找到人,要不是为了保住家里的亲人,她早一头撞死去了,都是她害了付郎,如果没有她,付郎如今也是官至高品的大臣了,怎会被流放不知生死。
怡太妃的眼泪早几年就流干了,如今只是冲着一个地方发呆,想起十几年前的事,想起当初,她连结婚的喜服都做好了,只是还没等到穿上它的那天,就被关进了金笼子里。
安余出了鬼蜮,没直接回襄王府,而是找了个地方把自己拿来的东西藏好,这些东西不能放在扶风院里,也不能让帝无渊发现,不然她没法解释。
其实她拿致幻粉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用在帝无渊身上,当然不是为了干那种事,那些事只要她想,帝无渊才不会拒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