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的小赵栖四岁了,对躲藏更是熟练了。
不过小赵栖并不懂三皇子为什麽会一人回来学,听了小半年的课才知道那是帝皇之术。
当然小赵栖对学过的知识记得非常牢,但许多却有点对不上实物,比如春耕,什麽时候耕,什麽时候播种,南北差异,税收知道怎麽核税,如果叫谁去做就要派谁一起。
但实际上春耕,耕的什麽不知道,税收知道有农税,商税,盐税知道有粮有钱,粮好说,至少知道是吃的,钱长什麽样,没见过……
说白了就是空有一腔学问,却缺少见识。
可以写文章,可以凑对,也可以批奏章,这些纸上谈兵的事都行,但你拿着一颗稻谷和那时的小赵栖说这是大麦,那在小赵栖明白真相前这就是大麦。
路遇兇手
当然赵栖不会和莫怀瑾说得那般细致,只说了自己因不得宠,两岁的他那天饿了,想捉鱼吃,结果陷池塘里,然后莫怀瑾救了他,之后他想找他道谢。
然后见他们在上学,他就躲在窗外跟着学了起来,这一学就是四年。
莫怀瑾拿着茶杯怔怔地想着,将知道的消息,来回梳理着。
有些事即使赵栖说得再是简单,莫怀瑾又怎麽会想不到其中的艰难。
皇宫从来都是最富丽堂皇却又最是肮髒的地方,逢高踩低是常态,冷宫更是其中的翘楚。
可惜那时的莫怀瑾在那日回去后发了高烧,烧了一场,将那事忘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以为是不小心掉进去荷花池的。
想到那麽小的人儿,守在他身边四年,他却一无所知。
莫怀瑾都恨不得回去,回去告诉那时候的他,外面有一个他不该错过的人,如果此时不对他好,日后你会后悔的。
更何况这个人日后还会因为你一些不那麽诚熟的想法付出十几年的心血。
莫怀瑾一颗心就这麽来回在吃醋和甜蜜中来来回回地颠着。
而一边的赵栖并不知道莫怀瑾正在吃醋,毕竟在赵栖的印象里,莫怀瑾的形象先是小神仙,然后就是温润如玉,雅正端方。
吃醋这种凡人才有的事在啊瑾身上是不存在的。
莫怀瑾也无法直接说:你说那小思儿的母亲是谁,我吃醋,你们有那麽一段,还有一个孩子,我在意。
本来还想问问小思儿的母亲还在不在之类的,但也没问下去,因为赵栖那惊恐的表情使得莫怀瑾问不下去。
当然在不久后得知真相的莫怀瑾,终于明白了为什麽,这导致了莫怀瑾内疚了一辈子,进而宠了赵栖一生。
也就导致了莫怀瑾在赵栖眼里是个连生气都不会的人,但凡和谁有矛盾都是别人的错。
他们这种‘我宠着你,你护着我’过了一辈子的感情,不知羡煞天下多少人。
说回现下,两人心里各有心思地继续往盛京赶。
一个说再过一段时间就告诉啊瑾,怪物就怪物。
他不想啊瑾难过,既然啊瑾能接受他的爱恋,也许也可以接受别的。
可要是不能接受怎麽办,那就带小思儿走远远。
可是好舍不得,啊瑾真的太好了,那就回到京里再说。
一个说既然啊风不愿说那就不说吧,既然小思的母亲这麽久不出现也许不存在了。
再说也要相信啊风不是那种爱着这个抱着那个的人。
不在世也好,不存在也省得还要想办法去保护不被政敌找到,要知道他与赵栖是十三道圣旨赐婚的一生一世一双人,要是被发现都吃不了好。
对了圣旨,赵栖是不是还不知道圣旨的事,要和他说说才行,小思儿也不能说是亲生的。
是的经过之前,閑王府的老太监的话,和这一年来的相处,莫怀瑾能确定,赵栖不知道赐婚遗旨的事。
可要莫怀瑾突然开口说:我被赐婚予你作妻好像一下子又开不了口。
外面那群笨蛋也是,白跟在啊风身边这麽多年,连啊风就是閑王都不知道。
莫怀瑾那里知道,他家啊风不愿和他说谎,他才陆陆续续得到那麽多信息。
换个人,能从他嘴里套出个一星半点都不至于满军营连自家大将军长啥样都不知道,还要靠那枚韘和海东青去认。
现在也只能回閑王府再说了,有些事一开始不说,后面好像怎麽说都不对。
两人各自心思,都在说服自己,迁就对方。
也是这样,两人哪怕心里有事,可相处起来都会下意识以对方为先。
这些事不但没使两人生疏,甚至相处起来都让人觉得在宠着对方。
这个莫一这群属下最有发言权,尤其在小思儿周岁宴过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