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儿把母亲拉坐在小几旁,笑道,娘,你快尝尝,玉婶子的手艺好着呢!
胡娘子诧异的看着女儿跟这几位仆妇显然十分熟悉,道,这几位是
领头的仆妇屈膝冲她行了礼,笑道,夫人,我们都是小姐绣坊的,小姐买了我们的身契,以后我们就是家中的下人,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们。
绣坊?胡娘子一惊。
杏儿靠在母亲身边笑嘻嘻道,娘,之前忘了跟你说,我没事干开了个小绣坊,这几位都是绣坊中帮工的婶子姐姐,一个个手艺好着哪!她们也愿意跟咱们一起去益州,等到了那边,我还是要开绣坊的,到时候就免了招人手了
第221章 路上
听到女儿轻描淡写的说开了家绣坊,胡娘子十分吃惊。
知道女儿能干,但她也想不到,她还不到十岁,就闷不吭声整出个绣坊来!
而且看这些仆妇,年纪小的十五六岁,岁数大的有三十多,足足有十多人,显见这绣坊规模不小。
胡娘子有心再多问几句,但都被杏儿插科打诨的岔开了。
她倒不是介意母亲知道什么,只是羽衣坊名头太大,而且那独此一家神秘的十字绣技巧,她也不好向母亲解释来历。
因此胡娘子只以为女儿开的是一家普通的绣庄。
这次走时,杏儿把羽衣坊卖给了红裳阁的李掌柜。
李掌柜本来就有羽衣坊一半的股权,这次能全部拿下,自然是喜出望外。
只是杏儿当初招人时,为了保证十字绣的技术不传出去,大多买的都是死契。
走之前,她特意问了一下这些人,在本地拖家带口,不愿意跟她走的,她就把身契发还,还多给她们发了两月的工钱。
这些人红裳阁都一并买下了,也并不怕她们骤然失业。
杏儿知道李掌柜还不死心,还想挖出她十字绣的技巧。
可她并不怕这些人泄露出去,每一副绣样,都是她亲自画的十字格,再加了自己的改动,就算她手把手的教,这些古人也不可能理解。
更别提这些绣娘只是单人负责一部分的流水工了。
倒是她此举,让这些绣娘们感激不已,知道今日裴家离开,不少人都来码头上送别。
还有一些像刘玉娘这种,跟着杏儿从无到有,羽衣坊可以说是她们一手建立的,而且在本地无亲无故,索性都愿意跟着杏儿去益州。
领头的是刘玉娘,她带着一儿一女,坚定不移的跟着杏儿。
她跟着杏儿日久,知道她是个难得的好主子,不光给的月钱丰厚,而且她从不把她们当下人看。
最重要的是,她知道杏儿有本事,虽然她只是个小女娃,却是她此生最大的贵人!
所以杏儿当时说要去益州,她毫不犹豫就决定带着儿女跟来。
其他的人也都差不多。
有了她们,去了益州,裴家也不缺人手,不至于初去乍到,手忙脚乱。
杏儿一个一个给母亲介绍,见她安顿的井井有条,胡娘子十分欣慰,眼看着这半年来个子抽条了不少的女儿,骤然觉得她已经有一点小小少女的风姿了。
二层甲板上三间屋子,胡娘子带着杏儿和裴娇一间,喜鹊秀荷秀红和周嫂子在她们身边打地铺,剩下的裴家父子一间,那些绣娘们一间。
跟清水镇的父老乡亲告别后,这一日,裴家举家迁往益州。
她们需坐船去揭阳,再转而去南边的水路。
时间已经快进入了一月,天气愈发寒冷,出发第三天,江面上飘起了雪花。
尽管出发前准备的齐全,水面上还是比在陆地上冷的多。
一众的女眷,哪里经历过这种风吹脸面像刀刮似的寒冷,都窝在船舱里一步也不愿意出来。
舱里燃着暖炉,只要不开窗户,还算是暖和。
只是裴娇睡的地方靠近窗口,杏儿就听见她一迭声的抱怨,这是什么破船啊,都冷死人了!
边说边搓着手脚。
刚上船那天,她还特别兴奋,一跑上来就率先选中了靠窗的那张榻,就为了贪看外面的风景。
如今行了三天,在这茫茫江面上,除了水还是水,外面天地也是一片冰冷银白,没有半点颜色,她自然就不耐烦了,每天都要抱怨几句。
胡娘子围着厚厚的皮裘,正坐在暖炉边,闻言一动,道,二姑娘,要不你睡我这边。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杏儿清脆的语声打断了。
杏儿看向裴娇,笑道,二姐姐,要不你睡我这边?
裴娇转头,看向杏儿睡的位置。
这间屋中只有两张榻,裴娇睡了一张,胡娘子睡了一张。
杏儿怕挤到母亲,自愿跟秀荷她们打地铺。
她左边是喜鹊秀荷,右边是秀红和周嫂子,她被夹在中间,倒是暖暖的一点都不冷。
但裴娇哪可能睡地铺,还跟一众下人混在一起,自然是一扭脸,气哼哼道,我才不要!
杏儿笑眯眯道,是你不来的,那你就别抱怨了,咱们还有两天才能到揭阳呢,去了揭阳,还得坐十多天的船才能到益州,这还早着呢!
裴娇一听,小脸都白了,裹紧了身上的棉披风,气的都快哭了道,早知道我就不来了!
可现在说这话显然晚了。
杏儿也懒得再理她,伸手去摸胡娘子的手道,娘,你冷不冷?
胡娘子紧靠着暖炉,身上还有杏儿特意买来的一张皮裘,手上倒是热乎乎的,笑道,娘不冷。
她的神色却有些憔悴。
这两日她几乎无法下来行走。
胡娘子的肚子愈发大了,这船再稳当,也比不得陆上,她只在水上走了三天就有些晕船,头晕恶心,饭食也吃的愈少了。
杏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站起来又给母亲冲了杯杏子茶。
出发时,她特意带了一小坛的腌杏子。
胡娘子是土生土长的北边人,一辈子没坐过船,每当她不舒服晕船时,她就给母亲冲一杯杏子茶,靠杏子的酸味压下她胃里的翻腾。
伺候着母亲喝了茶,眼见她的神色好了许多,杏儿才松了口气。
船舱中太闷,又不能开窗,她想到甲板上透透气,喜鹊也要跟上来,杏儿道,你别出来了,别再冻感冒了,我一会儿就回来。
哦,,喜鹊吸了吸鼻子,没跟上来。
这丫头平日活蹦乱跳的,但没想到最是怕冷,这么寒冷的天气,她是窝在船舱中一下都不想出来。
杏儿自个儿出来,外面天寒地冻,因船驶的慢,风倒不太大。
她连兜帽都懒的系,她上辈子是北方人,早已习惯了这种天寒地冻的天气。
况且看着远处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脉,她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一抬眼,就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江面。
因临近年关,船只十分少,只有离她们二十丈远处,薄雾里隐隐也有一条大船。
第222章 曹家
那船似是一艘商船,船头挂着面红底白面的大旗,上面隐约写了个曹字。
杏儿正好奇的看着,裴通正从隔壁船舱出来,见到她站在甲板上,过来有些无奈道,出来做什么?别冻着了!
边说,边小心给她把兜帽戴上。
杏儿仰起头问道,爹,你认识后头那条船吗?
裴通看去,摇摇头道,曹家?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