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月娘一头雾水的模样,谢淑柔一时片刻也解释不清,她叹了口气说道:回头让如燕慢慢跟你说,听说你去朔州方向了,这是刚回来?
是。月娘点点头:这边开了战,朔州那边也收到消息了,斥候教官就立刻带着我往回走,只是刚刚出发就遇到了大雪封路,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才回来。将军呢?我回来没看见她,正想出去找。
她去了林都尉那边。谢淑柔答道:连着几日大雪,脚手架压塌了不少,工地正抢救呢。
我这就去。月娘听了之后脚步匆匆往外跑去,速度快到谢淑柔想叫住她都没来得及。
啊!你们当侍卫的速度可真快!谢淑柔心塞地叹了口气:我还想让她等一等,给红裳带句话呢。
小姐有事找将军?如燕好奇地问道。
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但又拿不准,想找红裳商量商量是不是可行。谢淑柔答道。
没错,谢淑柔突然开了个脑洞,灵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妇救会。她觉得运作好了,兴许能解决安国公的难题呢。
土豪谢淑柔打算自己出钱帮衬北境军解决冬衣问题。
她初步打算,先找安国公借些粮食,也不多借,然后用这些粮食,去收北境普通百姓手中的被褥。这些被褥拆掉,就是现成的旧棉絮和棉布,她打算再用每天多一碗粥的代价,在收容所雇些女人来做针线活,普通的棉斗篷就好,有一件棉斗篷可以穿,就比没有强。
如燕,谢淑柔想了想自己那些嫁妆,开口问道:你知不知道,两千两银子,在京城那边能买到多少粮食啊?
啊?如燕呆呆地望着谢淑柔,压根就没弄明白这姑娘的脑回路:小姐是要自己花钱买粮给北境军?您快算了吧,两千两银子买来的粮食,怕是还不够军中一日耗费呢。不信您等红妆将军回来问问她。
第731章 妇救会会长
啊?回家后的穆红裳最开始的反应,和如燕差不多,她在外面一连忙了三日,累得都快懵了,是林都尉让她先回家休息一下的。
因此身心俱疲的穆红裳,眼下反应稍微有些慢,她捏着半个馒头望着谢淑柔发呆,没搞明白谢姐姐到底什么意思:两千两白银买粮?干嘛?谢姐姐,不用!你不是说了,信王和蒋大人在江南征买了粮草嘛,我们再等等,援兵和冬饷肯定快到了。
不是为了这个。谢淑柔急急忙忙地将炒腊肉推到穆红裳面前:快吃,你一边吃一边听我说,肥肉也吃掉,你需要热量,我特意挑了稍微肥些的炒给你,不爱吃也吃掉。
很好吃的,我爱吃。穆红裳听话地从盘子里捡起一块肥肉塞进嘴里嚼了嚼,接着大眼一弯,朝谢淑柔露出笑容。
看见穆红裳的笑容,不知怎地,谢淑柔突然有些心酸。她以前在京中,经常给穆红裳做零食,这姑娘爱吃什么她最清楚不过,她知道,锦衣玉食的公府大小姐有多挑食,这粗糙的肥腊肉,以前怕是穆红裳见都没见过。
连谢淑柔自己都觉得,她逼着红裳吃肥肉挺过分的,可是物资实在太少,红裳需要足够量的油脂和热量,她没有办法。但穆红裳却毫不介意的模样,听话地从盘子里捡起看一眼就觉得腻的肥肉塞进嘴里,那开心的模样,似乎真的在吃什么珍馐美味似的。
姐姐下次来,一定给你带更多好吃的。谢淑柔的声音微微有些发哽,她低下头,掩饰似的将糖水的碗向前推了推:是我疏忽了,至少该带点红豆,这样好歹还能给你煮一碗桂花红豆汤。
有桂花蜜水喝已经很幸福了。穆红裳笑眯眯地答道:谢姐姐想说什么?
谢淑柔立刻将她的想法仔细地说了说,穆红裳听了之后愣了半晌,接着笑了:谢姐姐好聪明呀!你从以前开始就有许多奇思妙想。
你快说说,是不是可行?谢淑柔抓住穆红裳的手,急切地晃了晃:国公爷为了将士的冬衣愁眉不展,我能做到的也只是这些,若是能行,我就去找国公爷说说,看他能借多少粮食给我,能借多少,还得军需官说了算。毕竟我打发人回去买粮需要时间,借粮也不能耽误了军中将士吃饭对吧?
等我吃过饭,带你一起去见爹爹。穆红裳风卷残云一样,将桌上的饭菜吃了个干净,接着站起来牵起谢淑柔的手:走吧,我们去找爹爹。
穆红裳和谢淑柔到中军帐的时候,安国公刚刚收到了恒安大营的鸽哨,援军和新一批粮草刚刚过了绝羽山,这让他微微松了口气。
国公爷,亲兵从外面走进来,朝安国公行了个礼:穆校尉带着个女人在外面求见国公爷。
女人?安国公微微一愣,没反应过来是谁,毕竟女儿身边的女人挺多的。但穆红裳一般不会主动跑到他这里来,除非是有重要事。
叫她们进来。安国公吩咐道,接着又低下头去,专注地与军师们商议事。
穆红裳带着谢淑柔进门的时候,安国公显得十分吃惊,他没想到,穆红裳带来的女人竟然是谢淑柔。
原来是王妃。安国公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朝谢淑柔拱了拱手。而屋内的军师和副将也纷纷跟着安国公向谢淑柔行礼,这倒让谢淑柔这个假王妃十分尴尬。
国公爷不必多礼,我今日来是有事想要请教国公爷。谢淑柔十分不自在,因此决定直来直去,迅速将自己的来意说明。
一圈人静静地听谢淑柔说话,有穆红裳在旁帮腔,她很快就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接着她一脸期待地望着安国公,希望安国公能同意她借粮。
但安国公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因此谢淑柔有些不安地补充了一句:国公爷您放心,有借有还,这粮食是我借的,我来还,一颗都缺不了您的。
这句话让安国公微微一愣,他接着朝谢淑柔摆了摆手答道:王妃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们怎么看?接着安国公微微偏头环视一圈,想要征求军师和副将们的意见。
倒是个不错的权宜之计。一旁的一位军师率先点了点头:可以试试。只是不知道用粮食能换来多少被褥棉絮。
被褥、棉絮还有皮货,有什么换什么。谢淑柔急忙开口说道:都不会浪费,我来组织人给将士们做斗篷做军鞋。
将赵都尉找来,安国公不再犹豫,他朝一旁吩咐道:看看有多少粮草可以调出来。以粮换物一事,还是军中出面为好。
此事就这样议定了,谢淑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终于能帮上红裳和安国公的忙了,这让她感觉特别安慰。
接下来的日子里,谢淑柔一直十分忙碌。燕州也算个大城市,城中居民不少,安国公拿出些粮食来,很快换了许多被褥棉絮,还有些皮草。
从此,谢淑柔也开始像穆红裳一样早出晚归,她带着经略使府的厨子另外设了个粥棚,只不过她的粥棚,可不能白吃。在谢淑柔的粥棚里,一日针线活最多可以换两碗稠粥,这让收容所里的许多女人都惊喜非常。
朝廷赈灾的粥棚一日一碗粥,最多也就是保证饿不死罢了。然而自打谢淑柔的粥棚开张,这些那女人若是勤快,还能靠自己在谢淑柔的粥棚换到两碗稠粥,对于收容所的难民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当然了,谢淑柔又不傻,为了防止有人混事骗粥喝,她特意找穆红裳借来了月娘,让月娘专门负责验收针线活。月娘的记性十分好,没人每日干了多少,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干得多可以领两碗粥,干得少就只能换一碗,计量十分公平,谁也不敢在她眼前弄虚作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