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还是你懂得的道理多。穆红裳也仰起脸,和月娘一起望着月亮,笑得眉眼弯弯:就如你所说,耐心些,坚持下去,说不准过些日子就柳暗花明了。你瞧,你出身在青楼,那样糟糕的起点,都能靠着自己,一路挣扎,后来成为王府亲卫,现在又是将军亲卫。你都能做到这一步,我为什么不能继续坚持下去?
多半是因为属下运气好。月娘笑道:但属下不否认,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属下一直不肯放弃,无论沦落到何种境地,都想要好好活着。
想要好好活着。这句话让穆红裳印象深刻。但她没想到,只是经过短短一日而已,她又从另一个人的口中,听到了相同的话。
安国公只在家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大早,戎狄人又集结在燕门关以北,他们这一次换了个方向,想要集中兵力,打通燕州和幽州之间的夹道。
为了防止戎狄人声东击西,安国公带军出城,将穆征衣留在燕州大营负责燕州城防。他走之前吩咐穆征衣封城防御,不见穆家军旗,不许开城门。
城外战火连天,但燕州城内倒是还挺安全的,倒不像之前朔州城里,因为战火百业萧条的样子。这绝大部分要归功于前几年在蒋文斌的帮助下,艰难推动的城防工程。
因为燕州紧邻燕门关,又与幽州距离不远,可以形成紧密防线,因此当年穆承芳选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燕州的城防工事,接下来是幽州,而地形特殊的朔州则排在最后。
这一则是因为朔州防御多半依靠天险,二则还是因为朔州虽然最靠北,战略地位却没有燕州重要。
因此虽然战争打了许久,但燕州城内到还算是平静,只是连续三季天灾,城南安置了不少灾民,有些拥挤混乱。不过因为北境经略使府赈灾工作做得不错,因此虽然城南乱些,也并未生出多少祸事。
这样平静还因为北境经略使府就在燕州,因此燕州府颇有几分军政集权的味道,府尹有事也得先同经略使商议,这燕州城内地面治安维持,也大多不靠燕州府衙的衙役,而是靠燕州守军。
穆红裳有穿着军装的亲兵跟着,又有月娘在,只要不出燕州城,穆征衣没什么不放心的。所以一大早,安国公出城之后,穆征衣打算去安排布防,临行前特意叮嘱了穆红裳,若是无聊就出去逛逛,别闷在家里。
这里同京里民风不同,也不必讲那么多规矩,也不需要你谨言慎行。穆征衣这样说道:高兴去哪里就去哪里。
穆征衣走了,穆红裳也紧跟着出了门,她其实目的挺明确的,想去城墙附近转转,看看城防布置,回来后在找机会和经略使府的先生们聊聊天。
爹爹和哥哥不愿意让她接触这些,但她可以自己学呀,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
月娘挺支持穆红裳的想法,两人出了经略使府,一路往北,在燕州大营和燕门关之间的城墙低下转悠了许久。只可惜穆红裳运气不好,她还没在这里看够呢,就不小心碰上了忙着巡守的穆征衣。
穆征衣一瞧见自家小妹,立刻扬起手,跟赶狗似的轰人:这边城防工程还没停工,别在这里乱晃,仔细磕了碰了。这里无聊的紧,不如去府衙前街转转,那里铺子不少。
穆红裳十分无奈,但大哥忙得很,她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找麻烦,因此只能失望地往回走。月娘看了看天色,开口问道:将军,不如咱们先回去用膳,等过了晌午再过来看看。穆都尉也不会一直在这里。
也好。穆红裳点点头,和月娘一起往回走。刚刚走到经略使府不远处的街口,穆红裳突然转头定定地盯着路边的一名蓬头垢面的乞丐女。
那乞丐女一直望着路口,看见穆红裳的视线盯上了她,她立刻向前爬了几步,看样子似乎是想要找穆红裳乞讨。跟在穆红裳身后的亲兵立刻上前一步,挡住了乞丐女:别在这里讨饭。咱们经略使府在南城赈灾,那里有收容所和粥棚,到那边去有吃的,别打扰我们小姐。
亲兵已经给指了往粥棚的路,但乞丐女却没动,依旧直着脖子直勾勾的盯着亲兵身后的穆红裳。穆红裳微微蹙起眉,开口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已经无处可去。乞丐女哑着声音答道:小姐,您之前对我有救命大恩,我知道您是好人,所以一直在这里等您。您能不能再帮我一次。
诶?这是什么道理。月娘听了这几句话,也不高兴的皱起了眉:我们将军是好人,所以就该一次又一次的帮你吗?你这和要挟有什么两样。
不是已经给你指了路吗?南城又粥棚,也有收容难民的地方。月娘的秀眉皱的更紧:怎地,你还嫌粥棚的赈灾粮难吃不成?
不嫌弃。乞丐女小声答道:只要有一口粥,能活下去就好。小姐,我可以干活,我很能干的,洒扫洗衣,甚至刷马桶、劈柴,什么脏活重活都可以,我什么都能干,您也不需要给我太多吃的,半碗粥就可以,不需要粥棚那样的稠粥,让我能活下去就行。
第677章 北境中秋
如果只需要半碗粥,你完全不需要跪在这里求我。穆红裳摇摇头:南城粥棚的赈灾粥人人可领,什么都不用你做。
我知道。乞丐女小声答道:但我不能去。
为什么?只要是北境灾民,都可以在南城粥棚领一份口粮,难不成你不是北境人?穆红裳问道:直说了吧,你既然出现在这里,那你一定知道,我住在经略使府。府中有负责洒扫的仆役,并不缺人,并且,经略使府这样的地方,是不可能收容来历不明的人的,所以你还是去南城吧。至少有口粥喝,能活下来。
我不是来历不明,我真的不是来历不明。女人一脸惶恐地答道:小姐,那天那个年轻将军放我走的时候,已经把我的身份查得明明白白了。我的身份很好查的,我就是咱们燕州本地人,我爹原来就是南市的小贩。我几年前被我爹嫁到朔州,我男人也是小贩。戎狄人打过来的时候,朔北将军在朔州城贴了告示,让百姓避祸,所以我男人带着我出了城,原本想着回娘家避一避的。但出城没多久,就碰到了戎狄人,我男人被他们杀了,我被他们被他们轮流糟蹋
朔州被围困了整整一个月。穆红裳立刻提出了疑问:这样说,我们路过的时候,你跟着那群戎狄人至少有一个月了。他们竟然没有杀了你。
小姐,这不稀奇。一旁的亲兵突然开口插话,为穆红裳解了疑惑:戎狄人从以前就一直如此。他们越境劫掠,除了会抢掠粮食物资,还会劫了咱们大周人做奴隶。男男女女都要,价格最高的奴隶是有手艺的工匠,他们最喜欢抢掠工匠去卖,其次就是女人,女人不仅能干活,还能生孩子,男人价格反倒低些。
小姐,我真的不是戎狄奸细。女人在地上叩头如捣蒜:您相信我!那日盘问我的年轻将军,是您哥哥吧?您可以去问,我真的不是戎狄奸细,我就是个普通商户女,小姐,您相信我!
是咱们穆都尉亲自审过的呀?亲兵点点头:那应该没有问题。穆都尉一向谨慎细心,戎狄奸细想瞒过他可不容易。既然这样,你走吧,咱们就不计较你今日惊扰小姐了。
小姐!小姐!我求求您了!女人突然放声痛哭起来:别赶我走,给我一条活路吧!
这话倒奇怪,怎地,让你走反倒是断了你的活路?月娘不耐烦地说道:咱们经略使府在南城收容灾民,你家里又是本城的,爹娘老子都在,你去南城粥棚也好,回家也好,哪里不能活?怎地反倒跪在这里要挟我们将军。
家回不去了。女人抬起头,朝月娘苦笑一声:之前那位年轻将军好心,派了人送我回家。但我爹娘知道了我被戎狄人糟蹋了之后,就把我赶出家门,他们说我如果还知羞,就应该赶紧找根麻绳上吊。我娘家就在南市粥棚附近,我爹把我赶出家门的时候,许多人都看见了。收容所的人说我是戎狄奸细,还有那些男人他们打我还说
好了,你不用说了。月娘打断了女人的话:你倒是机灵,家回不了,回头就找上了我们将军。
穆红裳直直盯着那女人,目光清正又严肃,却没有随意开口发表意见。
穆红裳长久的沉默终于让那女人失望了。她颓丧地瘫坐在地上,喃喃说道:我只是想好好活着而已怎么就那么难呢?我到底做错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