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来,应当并没有太深的交往。顾仪兰答道,她一脸坦荡地环顾四周,接着开口说道:在场既然都是自家人,那也没必要藏着掖着。蒋大人,还有先生们,我父亲为何能够顺利回京进入户部,担任要职,想必几位心中都有数。林相告老前,要为自己的子侄铺路,所以才会与我祖父有这样一桩交易。但说到根子上,我祖父与林相的合作,也只是因利而合而已,一锤子买卖,祖父其实并不信任林相为人。
至于我父亲顾仪兰略微沉吟片刻,又开口说道:比我祖父个性激进些。
顾仪兰对顾三爷的这个评论,温和隐晦,但在场的都是人精,当然都听明白了。所谓个性激进,就是胆子大,野心大,不像顾大学士一样谨慎呗。
蒋文斌因此微微蹙起眉,心中颇为疑虑,顾三爷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更有可能积极下功夫巴结上司吗?何文茂可是顾三的顶头上司啊!
眼下也不是讲客套的时候,蒋文斌干脆就有话直说了:既然令尊个性激进,大少奶奶又如何确定令尊与何文茂并无太深的关系?
其一,祖父对于林相颇有戒心,何大人以前是林党,祖父不会乐意看到父亲与他走得太近。若是父亲与何文茂交往密切,岂不是坐实了祖父与林相抱团争利?顾仪兰答道:其二何大人不仅仅是林党,还是仪王的人。涉及储位之争,祖父眼下并不想明确立场,因此他并不愿意看到父亲与何文茂交往太深。
何文茂是仪王的人?蒋文斌十分意外的模样:大少奶奶如何得知此事?可有把握?
有把握。顾仪兰十分确定地点了点头:蒋大人应当记得,何文茂是从淳州调任入京城。当年我在淳州境内遇到山匪之事,大人应当有所耳闻。仪王坐镇潼县,我相公带兵剿匪。当年的淳州府尹何文茂就是在那时候走了仪王的路子,否则大人以为,连续出了盗匪大案和军械大案,何文茂是如何不降反升的?只靠林相作保,恐怕做不到吧?
蒋文斌仔细想了想顾仪兰的话,又开口多问了一句:何文茂最近与赵知良走得很近,隐隐倒向李相。顾大学士对李相又是什么看法。
祖父从未对我说起过对李相的看法。顾仪兰摇摇头:因此大人的问题,我不敢随意回答。不过大人应当还记得几年前谢相和李相的纷争,当时祖父支持了谢相,只是我说不好,他与谢相的关系,是否与林相一样,也是暂时合作而已。
感谢大少奶奶直言相告。蒋文斌点点头。他略微沉吟了片刻之后开口建议道:我倒是觉得,兴许顾大学士能够帮我们一把。若是顾三爷与何文茂没什么交情,那顾大学士便是为了摘清自己的儿子,也会全力支持我们彻查此事。
第516章 发簪
蒋文斌发表意见之后,一脸询问地盯着顾仪兰看。毕竟在场所有人中,最了解顾家情况的还是顾家女顾仪兰。
顾仪兰微微沉吟,接着十分诚实地答道:虽然我与大人的想法相同,但实话实说,我并不敢保证祖父会如我们期望中一般。况且我父亲毕竟是户部官员,万一
顾仪兰话没说完。但她的顾虑大家都明白。顾三爷与何文茂的关系,说到底都是她按照自己对于父亲的了解所做出的的判断,个人看法而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顾三爷真的和何文茂有交情呢?
又万一就算顾三爷与何文茂没什么交往,但知道了这件事后,一时不慎泄露了消息呢?
那就打草惊蛇了呀!
顾仪兰对此没把握,蒋文斌同样也没把握。他给出的建议,其实也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判断而已,毕竟他这个谢党,也不算了解顾大学士,平日里他与顾家人也没有任何交往。
母亲,不如我们先拿着证据进宫,穆四夫人耐心很差地样子,有些急切地说道:不管怎样,先将这些东西交到皇上面前。
好,好。穆老夫人赶紧开口安抚迫切想要报仇的儿媳们:我们今日就去,也不用等你大嫂回来。
不如大嫂明日回娘家?穆红裳突然转了个身,一脸询问地望着顾仪兰:大嫂,大学士大人是个十分谨慎的人对吧?若他知道了,咱们家里已经将这些怀疑告知了皇上,并且交上去了关于赵知良的一部分证据,那他会怎么想?
是了。顾仪兰被穆红裳一提醒,立刻点了点头:祖父若是知道这些,一定认为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全力配合我们家查明真相才能将我父亲摘清楚。依照他谨慎的个性,他若是知道咱们家里怀疑了户部有问题,并且已经告到皇上面前,就绝对不会有任何侥幸心理。他必会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好我父亲被牵涉其中的打算。而且他肯定也不会认为,这件事能被掩盖。
征衣媳妇。穆三夫人站起来,有些脚步不稳地走到顾仪兰面前,双手握住她的手,一脸恳切地祈求:拜托你了。
三叔母放心。顾仪兰一脸郑重地点点头:您不需要拜托我,凌衣和锦衣也是我的弟弟,这也是我的事,我会竭尽全力。
那好。穆老夫人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都回去换衣裳。进宫!
穆家的媳妇们一齐进宫了,连年轻的孙媳顾仪兰也跟着去了,家里只留下了穆红裳一个人,与几位先生们一齐留守看家,以免兵部衙门或者哪里重要消息传来,家中无人。
穆老夫人带着儿媳和孙媳,分成三辆马车往宫门去。老太太根本就没遵守面圣时候的规矩,按品大妆。她就穿了一身群青色的半新裙子,外头套着宝蓝色长比甲。
灰灰蓝蓝的一身,发型也简单。花白的头发在头顶简单地梳成了圆髻,但圆髻上,却插着一支极尽华丽的沉重发簪。三九
这根华丽沉重的发簪不是普通的簪子,就是当年成祖爷赏安国公府掌家夫人的那一支九宝攒珠簪。是老安国公娶穆老夫人时候的聘礼,也是现任安国公娶安国公夫人的聘礼。
穆征衣娶妻的时候,安国公府也是拿出了这支世代相传的名贵发簪作为聘礼,因此目前,这支发簪其实是属于顾仪兰的。今日进宫之前,穆老夫人没换衣裳,也没上妆,却找孙媳妇讨来了这支世代相传的发簪,插在了发髻上。
就算穆老夫人保养得再好,毕竟也是上了年纪,脸上、头上早已有了岁月的痕迹。略微发福的脸,花白的头发,配上这支华丽无比的发簪实在是太不合适了,让人感到一种奇怪的张扬,无比刺眼的那种。
况且这根沉重的发簪,戴在头上也并不舒服。
这簪子一头镶满宝石,沉重异常,无论赤金簪身有多粗,也没办法达到平衡,因此这簪子若是真的戴在头上,坠的头皮难受不说,走两步还得扶一把,免得挂不住掉了。
但就算再难看不合适,再不舒服,穆老夫人还是决意将这根发簪戴在头上,这一身朴素的衣裙,加上这支发簪,一身装扮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在向皇上示威。
但快步奔出宫门来迎接穆老夫人的陈全礼却觉得,这样的穆老夫人才是正常的。别说陈全礼了,连皇上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穆家出了这样的大事,老太太不进宫闹一场才奇怪呢!
安国公夫人已经板着脸在皇上的御书房里坐了好几个时辰了,听说婆婆进宫了,她立刻站起来,向外迎去,而皇上则坐在御案后深深叹了口气。
皇上没觉得穆老夫人到访让人头疼,正相反,皇上眼下觉得自己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