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公夫人说到最后,声音有些微微发哽。她的这几句话,让周围群臣的脸色,都露出几分凄然之色。站在郑瑾身后的郑瑛突然靠了过去,他低头仔仔细细地将安国公夫人举在手中的血书看了一遍,之后直接开口说道:此事蹊跷,父皇必会彻查。只是眼下还有一桩急事,五公子和六公子下落不明,须得尽快派人去找。
是要找!安国公夫人咬着牙说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况且说不准小五和小六还活着。不能轻易放弃。
郑瑛皱着眉略微盘算了一下,接着开口说道:算算日子,他们应当是在北境,或是北境附近出的事,不管怎样,都距离京中遥远,眼下最快的办法,就朝廷发急令,让地方衙门派人寻找。此外,本王想,北境以外交给地方衙门,但北境也得寻一寻。
北境王爷不用操心,安国公夫人语气硬邦邦地答道:家中昨日已送急信去北境,让他们派人去寻。
郑瑛点了点头,没再开口。似乎压根就没注意到安国公夫人那毫不客气的语气,他也没去劝安国公夫人起来,而是继续拧着眉,盯着那片带着血字的碎布。
然而郑瑛心里,却不像是他表面上这样平静。安国公夫人如此决绝地跪在这里,那穆家的其他人呢,其他人怎么样了。尤其是红裳,红裳怎么样了
郑瑛很清楚,与穆红裳相伴长大的穆锦衣,对她来说有多重要。穆红裳甚至有过不愿意让锦衣上战场的想法。替穆忠敏公守灵的那个月夜,穆红裳曾经明明白白向他说过,若是可以,她宁愿哥哥弟弟们留在家里,她去北境,上战场,替兄弟们守护边关。
而现在,穆凌衣和穆锦衣甚至还来不及等到上战场,就已经出了事,郑瑛能够想象,穆红裳有多绝望。
红裳还好吗?这问题真傻。怎么会好
宫门外,来上朝的群臣,看到跪在正中的安国公夫人,一个个的都有些惶恐不安。而宫里,则也是一片混乱。刚刚起身的皇上暴怒地抄起手边的茶盏,劈头盖脸朝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砸去。
俞诚期和当日值夜的掌事内监吓得战战兢兢,却也不敢辩解。
出了这样大的事,为什么没人来通传!皇上砸了茶盏还不够,又抄起一旁的香炉朝着两人砸去:朕养你们这些废物有什么用!你们的眼睛瞎了还是耳朵聋了?或者是缺了舌头、断了腿!安国公府三更天就已经派人去了兵部,你们为什么不叫醒朕!
俞诚期和掌事内监低着头一声不吭,心里苦哈哈的。他们当然清楚,这样大的事应该及时通传,但昨夜皇上是宿在玉央宫,皇后娘娘不许人打搅。
他们宵金卫的侍卫们一个个尽职尽责,消息是及时通传了,可皇后娘娘不许打扰皇上,谁敢违拗娘娘懿旨?
而值夜的掌事内监则更是冤枉,他一直在玉央宫侧殿值夜,跑腿的侍卫被拦下来了,他压根就不知道外头出了这样的大事。
然而消息不是他们两人做主拦下的,但这个黑锅却还得他们背。皇上那么疼皇后娘娘,是不大可能当着人责怪皇后娘娘的,因此这脾气不冲着他们这两个倒霉鬼发,又冲着谁呢?
幸好这时候,陈全礼急匆匆地从外头跑进来了,他一头是汗,也顾不得皇上正在暴怒中,直接就进门开口说道:皇上!皇上!您消消气,眼下不是生气的时候。安国公夫人到宫门口了,眼下正在宫门处跪着呢,谁劝都不好使。
什么?皇上顿时一愣:俞诚期,你和陈全礼两人赶紧去宫门,将安国公夫人请进御书房。还有你,去传个话,今日早朝免了,让谢相、李相、顾正则、王知秀还有六部尚书、镇国将军在值房候着不许离开。
皇上脚步匆匆地往前走了两步,突然顿住脚步问道:老五和老六来了吗?
回皇上的话。陈全礼立刻答道:仪王和信王已经在宫门处了,陪着安国公夫人呢。
让他们一起去值房听宣。皇上又抬起脚,急匆匆地往御书房赶去。
第511章 盘算
俞诚期和陈全礼两个人狂奔着去宫门口传旨。宫外群臣听到旨意之后都很吃惊,皇上勤政,很少缺席朝会。上一次皇上宣布免朝一日,还是为了哀悼穆忠敏公。
今日恰逢初五,是大朝会的日子,文武百官都已经等在宫门口了,皇上居然为了见安国公夫人,取消了朝会。
不得不说,还是人家安国公府面子大,皇上连续两次不上朝,都是为了他们家里。
不上朝就不上朝吧,反正差事还得照样办。许多官员将提前准备好的奏疏塞回兜里,转身打算离开,回衙门去办公。而被皇上留下的几位则聚在一处,一边低声讨论穆家五公子和六公子的下落,一边往值房走去。
郑瑾和郑瑛并肩走在几位大人的前面,他们没有开口参与讨论,而是竖着耳朵安静地听着。
而走在最后的户部尚书何文茂也没有开口。他看似低头认真走路的模样,但实际上,正警惕地偷听不远处兵部孙尚书和镇国将军的对话。
将军瞧见安国公夫人手中的血书了吗?孙尚书低声问道:以下官浅见,咱们还是应当谨慎些为好。
若不是戎狄人,那的确还是应该先谏言皇上先彻查。镇国将军答道。
可是孙尚书困惑地皱起眉:之前赵侍郎的话,却也有几分道理。整个大周,哪里有敢挑衅金翎卫的盗匪强梁呢?
血书上写着圈套二字,镇国将军瓮声瓮气地答道:若是圈套,这是冲谁?莫不是冲我们金翎卫?要下套给我?若是如此,倒是能说得通。
将军还是莫要妄下结论。孙尚书摇摇头:还是须得奏请皇上查个水落石出。
镇国将军冷哼一声,脸色有些难看的样子:这哪里是妄下结论。你想,押运军资的是我金翎卫,不是冲我又是冲谁?难不成还是冲穆家?若是冲穆家,也不至于找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下手啊!穆家公子随我金翎卫的军队离京的,路上出了事,军资还下落不明了,我看我这次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我眼下也没别的想头,皇上能让我卸甲告老,留我一条命,就算烧高香了。
孙尚书叹了口气没说话。出了这样的事,镇国将军和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受牵连是不可能的。他现在和镇国将军的想法其实差不多,能全须全尾的回家,哪怕是罢官,都算是烧高香了啊!
跟在最后的户部尚书何文茂眉头微动,他没说话,而是在心里仔仔细细地又想了一遍,是不是还有疏漏。
雇人不是他出面,联络掮客也是通过安全渠道,拉皮条的掮客已经被做掉了,雇来的那些江湖人虽然杀了不该杀的人,但事情还是给他办妥了的,军械和五百车粮食都已经销毁沉江,应当没有什么遗漏之处。
就算有,应当也查不到他头上!就连那些做事的江湖人,都不知道其实是他这个户部尚书花钱雇他们抢物资。
到时抵死不认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