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穆老夫人胃口好了一些,穆红裳终于放了些心。穆凌衣和穆锦衣两个也很机灵,特意在穆老夫人面前表演了一把吃醋抢面包,居然将穆老夫人逗得哈哈大笑。
这都多少日子没看到祖母这样开怀大笑了,穆凌衣和弟弟妹妹欣慰之余,忍不住又有些心酸。
早膳过后,已经穿戴整齐的穆二夫人过来了,她今天要陪穆老夫人进宫,因此穿着二品诰命的凤冠霞帔,穆二夫人脸上仔仔细细上了粉和胭脂,倒是遮住了不佳的脸色,但是沉重的凤冠和厚重华贵的礼服霞帔,反倒更显得她形销骨立。
穆红裳找陈先生请了个假,早起没跟着凌衣和锦衣一起去读书,反而留在穆老夫人的屋子里,看着她按品大妆。天子面前不可失仪,因此穆老夫人也像是穆二夫人一样,仔仔细细上了妆。
超一品诰命的凤冠霞帔更是沉重华贵,穆老夫人年纪又大了,这十几斤重的行头全部穿上身,其实对她来说,实在是很沉重的负担。但她的摇杆依旧直直的,虽然凤冠沉重,但她的头依旧高高昂起,肩膀直直的,完全不像是个花甲之年的老妇人。
然而那只是表面。这些日子里,穆老夫人连伤心带煎熬,其实身体状况并不太好,穿上这些沉重的行头,她若是不借助拐杖的支撑,很难走得稳当。
等她打扮停当之后,穆红裳立刻跑去一旁,亲自打开柜子拿出了祖母的拐杖,递到了穆老夫人手里。穆老夫人扶住拐杖,向外迈了一步,接着沉下双肩,气势很足地朝穆二夫人说道:走吧!进宫。
穆红裳一直将祖母送到了二门边的马车旁,她盯着翠云和翠柳将穆老夫人扶上了马车,正想要扬手朝祖母和二叔母告别呢,却没想到穆老夫人从马车里伸出了一只手,直接将拐杖丢给了站在一旁的小厮。
穆红裳一愣,紧接着立刻跑去扒住马车门,将头探进马车里问道:祖母,怎么将拐杖扔出来了?是嫌这根不够稳当吗?我让荷叶姐姐赶快再去拿一根。
不要。穆老夫人很果断地朝穆红裳摇摇头:你祖母还没老到那个地步呢!从宫门到御书房,这点路,我还是走得动的。
穆红裳点点头,她明白祖母的意思。祖母不是去找皇上求情卖惨的,她要的不是皇上的怜悯,而是皇上的信任和支持。她这一次进宫,不是作为安国公府里颐养天年的老太太进宫去面圣,而是作为安国公在京中的代言人去见皇上,当面向他阐明眼下北境守军所面临的困境,还有穆氏一族的一片赤胆忠心。
穆红裳都懂,所以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着朝祖母挥挥手,接着就让到了一旁,目送马车沿着青石甬道一直向前,离开了安国公府。
不管怎样,她还是心存希望的。因为郑瑛跟她说过,皇上其实还是非常信任穆氏一族的,只是他天性缜密多疑而已,对臣子们,甚至对自己的皇子们都算不上十分信任。相对而言,安国公已经是最能得皇上信任和倚重的臣子之一了。135中文
穆红裳信任郑瑛,也愿意相信他说的话,因此她还是心存希望的。她希望皇上能够凭借这份信任,更加偏向穆家一些,以便早些做出决断。
皇上是不是能更偏向穆家还难说,但至少穆老夫人进宫,皇上是给足了面子的。
穆家的马车停在宫门口之后,穆老夫人一下车就发现,内监总管陈全礼正笑眯眯的站在马车旁边,亲自迎接穆老夫人。
老夫人一向可好。没等穆老夫人开口,陈全礼就抢先朝穆家婆媳两人打招呼:皇上早就等着您老人家了,特意打发咱家到宫门口来迎您呢!穆夫人,您的身子可好些了?您可病了不少日子了,皇上一直惦记着呢,听说是您今日陪老夫人进宫,皇上特别高兴。
劳烦皇上惦记了,穆老夫人立刻说道:怎地还劳动陈公公亲自来迎,老身担当不起。
老夫人您这是哪里话。陈全礼立刻靠过来,亲自扶住了穆老夫人:您是咱们大周朝唯一的超品诰命,真正的老封君,您难得进宫一趟,咱家来迎您那是应该的。若是您还担不起,这整个大周也无人能担得起了。
陈公公客气了。穆老夫人朝陈全礼欠了欠身,以示礼貌,接着就挺直腰杆,向宫门走去。拖着十几斤的行头,穆老夫人用尽全力让自己走得稳稳当当的,她尽量不依仗陈全礼的扶助,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靠着自己走到了御书房。
到达御书房的时候,穆老夫人后背已经沁出一层细汗。陈全礼高声通报之后,就退向一旁,而一直跟在穆老夫人身后的穆二夫人则紧走几步上来,一把扶住了婆婆。
直到此时,穆老夫人才敢放心大胆地依着自己的儿媳,在迈步进入御书房之前,转头朝穆二夫人一笑,目光极为坚毅。
穆二夫人望着穆老夫人冷静坚定的目光,重重点了点头。
这一日,穆老夫人和穆二夫人整整在皇上的御书房呆了整整两个时辰。从辰正一直呆到午正,甚至早已经过了皇上平时用午膳的时辰之后,这婆媳俩才从御书房出来。
这实在是太不寻常了。就连几位相爷和顾大学士,甚至之前的林相,也很少在御书房呆这样长的时间,除非真有军国大事发生,皇上才会召重臣入御书房,长时间议政。
然而穆老夫人今日居然一连在御书房呆了整整四个时辰,收到消息的朝臣们忍不住都有些犯嘀咕。安国公府的老夫人到底和皇上说了什么了?亦或者是,安国公让自己的母亲,给皇上带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第463章 喜讯
朝臣们一个个的私下里揣测上意,但谁也摸不清楚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
消息当然也传到了谢相府和顾大学士府。谢相知道之后,找了谢常静过去,父子两人关在书房里聊了许久,也不知再说什么。
而顾大学士收到消息的时候,顾仪兰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呢。她在娘家住了几日,跟祖父也谈过了。顾大学士这样谨慎,当然不会直接向顾仪兰许诺什么,但安国公府毕竟是顾府的姻亲,因此与谢相相比,顾大学士的态度,更倾向于支持安国公府。
他告诉顾仪兰,让她不用着急,他一定帮着安国公府想办法的。但他并不打算现在就立场明确地表态支持安国公,因为顾大学士很显然,也有他自己的顾虑,尤其是顾虑眼下若是他明确表态支持安国公,那么身在户部的三儿子立场可能会比较尴尬。
毕竟若是皇上真的批了安国公的奏疏,那么将来大部分的重担,都将压在户部头上。
不过顾大学士对于自己的亲孙女顾仪兰,可比谢相对穆红裳坦诚多了。他毫无隐瞒地将这些理由都说得清清楚楚,并且严肃地告诫顾仪兰,她虽然已经是穆家的媳妇了,但也还是顾家女,希望她心不要太偏,也要多考虑考虑顾家的立场和难处。
九姐儿,嫁人后以夫为天是对的,顾大学士一脸严肃地告诉顾仪兰:但你须得知道,你毕竟是顾家嫁出去的女儿,娘家好了,你才能更好。作为你祖父,也作为穆家的姻亲,我是能体谅安国公的难处的,可是你也该体谅体谅我,也该体谅体谅你爹。他调职入户部还不到两年,根基尚浅,你不要让他太过难做。
虽然顾大学士倾向于支持安国公府,也答应了顾仪兰尽量帮助她周旋。但是顾仪兰听了这些话,心情还是极为复杂,眼泪差一点就掉下来,但她终归忍住了。
是啊,作为顾家女,她是该体谅父亲和祖父,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可眼下这种情况,她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祖父的话。
顾仪兰觉得十分委屈,但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在北境的穆征衣。她真的很想问问,有谁肯体谅一下她在北境前线出生入死的丈夫呢?祖父希望顾家好,希望父亲有更好的政治前途,这都是对的,正如祖父所言,这些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可是她顾得了以后吗?她眼下的要求真的很过分吗?她只是想让战场上的丈夫多些保障,将来好顺顺利利的活着回来啊!
她就是想要北境兵强马壮,这样才能不惧北方戎狄人的威胁。她的丈夫是个优秀的将军,但也要有粮有兵,才能在战场上顺利坚持下去啊!丈夫的保命需求,和父亲的政治前途,孰轻孰重,她真的分得清。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