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三奶奶当然不可能当着穆红裳的面质问自家侄女,但她刚刚那个带着几分埋怨的眼神,还是被细心的穆红裳捕捉到了。
穆红裳心里明白,这一定是谢三奶奶对谢淑柔有了疑心,因此她直接转身,大大方方地向谢三奶奶行了个礼,打过招呼之后才开口道:谢姐姐下帖子邀女一同赏灯,母亲原本欢喜得很,若不是她事忙抽不开身,甚至都想同女一同前来赴约呢。只可惜大哥过了年就要赶着订亲,今日祖母带着二叔母同亲家长辈谈日子了,母亲须得留在家里提前将聘礼单子核对过,过了年再张罗怕是来不及。
穆红裳这话得半真半假,谢三奶奶当然听懂了,安国公夫人才不可能赴他们谢家的邀约呢,这丫头只是要告诉她们,她大哥要定亲了。谢三奶奶吃惊之余难免十分遗憾,她万万没想到,去年冬至日安国公府大公子的媳妇还没定下来,这才过了个年,居然这样快已经相看到了合适的人家,他们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啊!
遗憾过后,谢三奶奶难免有些不甘心,她看了看自己如花似玉的两个外甥女,忍不住多问了一句:那还是要恭喜穆大公子了!不知定的是那户人家,穆老夫人仔细选了这样久才定下来的姑娘,一定是个国色香的美人。
是呢!穆红裳大眼弯弯笑得很开心:您得没错,的确是个国色香的美人。我哥哥订了顾大学士府的九姐顾仪兰,顾姐姐今年就要做我的嫂嫂啦!
什么?穆红裳这句话不仅让谢三奶奶十分吃惊,还差点把谢淑柔的下巴给惊掉了,她呆呆愣了半日,才想起来扯过穆红裳确认一句:红裳,你你你你刚刚什么?你大哥订了顾仪兰?我没听错吧?
没有呀,穆红裳望着谢淑柔震惊得脸色,笑得淘气,就好像很开心能吓谢淑柔一跳似的:就是顾姐姐。我哥哥在潼山麓救了顾姐姐,就喜欢上她啦。顾姐姐也喜欢我哥哥呢。两个人这样好,祖母听过以后也很开心,大年初三特意让我三叔和三叔母去顾府提亲,顾大学士已经答应了。谢姐姐也没想到对吧?以后顾姐姐就是我嫂嫂了,我们是一家人啦!
不是这这到底怎么回事啊?谢淑柔怔怔望着穆红裳,完全不知该作何反应。情节果然一点都不靠谱对吧?从她穿越到现在,没有一件事正常。眼下这桩婚事更是离谱到极点,女主大人居然跑偏去嫁给书里都没出现过的路人甲了,这这已经不算是崩剧情了吧?所谓剧情已经稀里哗啦,拼都拼不起来了啊
男主郑瑾跑偏追着她这个恶毒女配,女主顾仪兰跑偏要嫁给路人甲,反派boss郑瑛跑偏瞧上了她的姐妹红裳,女配李云筝的家族跑偏开始手撕她这个恶毒女配,男配郑崇景似乎也在跑偏中,按道理重生后他该围着顾仪兰打转,然后受虐,但眼下居然也盯上了她姐妹红裳。
这里还有正常人嘛?
不,还是有的。谢淑柔一把牵住穆红裳的手,又开始秒变老妈子。她家红裳明明就是个正常人,人姑娘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安安分分的,都是那群跑偏的不好,非要攀带着她,都是那些人不好,红裳好好的。
这一日是元宵节,如往年一样,宫门前的长街上办灯会,皇上皇后会登上皇城城楼,与民同乐,京中王公贵族的女眷们几乎都出来赏灯了,因此被谢淑柔腹诽的那一大群跑偏人士,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只除了远在宁陵的顾仪兰。
谢淑柔拖着穆红裳的手,正站在路边发呆,其实李云筝和温梅清就站在离她们不远的一个花灯摊子附近,而郑瑾则刚刚从宫门出来,踏上这条长街,准备来寻谢淑柔,郑瑛则带着侍卫极翎从长街一侧的茶楼下来,郑崇景与一群宗室子弟一齐,正在仰头看着一排御制宫灯,大家比赛猜灯谜
这一年的元宵灯会,看起来注定热闹得很啊
第306章 齐聚
那不是谢淑柔?温梅清扯了扯李云筝的衣袖:筝姐姐,你看到了吗?
嗯。李云筝看了谢淑柔一眼之后,就很快移开了眼神:看到了。
筝姐姐,温梅清鼓起嘴,犹豫了一瞬之后果断开了口:她倒是得意,凭什么啊!
什么凭什么。李云筝抬眼看着面前摊子上的华灯,似乎正在认真参详灯上的灯谜。
狐狸精!温梅清愤愤地道:仪王倒是看中她什么了,明明筝姐姐你
梅清,李云筝的声音蓦然冷淡下来:仪王怎么想,也是你该议论的吗?
我这不是为姐姐抱不平嘛!温梅清翘起嘴,挽起李云筝的手臂微微晃了晃:那个谢淑柔到底有什么好,也不知使了什么狐媚子手段迷惑仪王爷。筝姐姐,我们过去瞧瞧她在做什么吧?
李云筝没开口,只是默默转了个身,心底里冷笑一声。这温梅清是把她当傻子了吗?为她抱不平,这种话温梅清也好意思出口,是打量她好糊弄是吗?这样明着拿她当枪使。
谢李两家已经公然撕破脸了,就连两家长辈在朝上都是互不招呼的,这温梅清怎么想的,居然想让她过去找谢淑柔的茬,也不看看谢淑柔身边站着的是谁。眼下两家已经交恶,她当然是不怕得罪谢淑柔的,可安国公府大姐是好得罪的吗?
不过为何温梅清要如此?难道温夫人没告诉温梅清吗?李云筝瞟了一眼温梅清圆润秀丽的脸,也不知是该生气,还是该同情她。
无论如何温梅清都不可能嫁给仪王的,正妃侧妃都不可能。
这几日温夫人已经开始给温梅清相看人家了,连她都听了呀,原来温梅清自己还被蒙在鼓里吗?
走吧,李云筝转身背对谢淑柔,往相反的方向走去:那边的花灯摊子看起来也不错,今日人多,你跟紧些,省得走散了。
筝姐姐温梅清似乎还想什么似的,但被李云筝打断了:你若累了就直接回茶楼去陪你母亲吧,在茶楼看灯也不错,我还想继续逛逛。
温梅清咬了咬嘴唇,最终没多什么,只是脚步匆匆地追上了李云筝,陪着她向另一个花灯摊子走去。
正月十五元宵节,皇上与民同乐,长街上真是太热闹了。然而是与民同乐,其实宫门前的这条长街上,根本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平头老百姓,其实全是王宫贵胄的家眷。
为了安全,护卫京城的金翎卫调集重兵把守长街,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接近这条聚满贵饶热闹街道。
其实这一日,连长街两侧摆摊的摊贩都是早早安排好的,有些是拿了官府诏令的大商户派了伙计来摆摊,有些摊主干脆就是金翎卫的军爷假扮的。而京里真正的老百姓,大多都在南市赏灯,离这里远着呢。
因此这一日长街上虽是人挤人,但却十分安全,上了年纪的夫人们大多都提前预定了茶楼观灯的好位置,坐着看热闹,而年轻的少爷、姐们带着丫鬟、厮四处乱逛也没什么,只要不走出这条长街就好。
顾夫人订的茶楼雅间位置很好,穆老夫冉了之后,推开窗便能看见楼下热热闹闹的人群,她刚一低头,恰好就看见人群中穿着竹月色锦袍的出众少年牵着彤色衣裙的漂亮姑娘,从茶楼前跑过,后面还追着几个年轻姑娘伙子,追在最前面的那一个腰肢纤细,弱柳扶风,似乎正在高声抱怨前面的人跑得太快。
老和尚慧明似乎不见了人影,但穆老夫人相信他其实没走远,因此并没有介意,反而瞧着楼下的孩子们呵呵笑起来。
半晌之后,穆老夫人才抬头朝对面的顾夫人道:顾夫人费心了,此处视野很好,向窗外望去,景色也不错,大半条长街都能瞧得见。我刚刚还瞧见我们家四子正带着他妹妹从茶楼下跑过去。
顾夫缺然知道,穆青衣是穆征衣的胞弟,以后是孙女的正经叔子。因此她赶忙朝穆老夫人道:原来穆四公子和穆大姐也在这边玩,二夫人也没早,早知道我就打发丫鬟下楼去请了。我家里的几个孙子孙女就在隔壁雅间,孩子们一处玩也热闹些。
不用管他们,穆老夫人笑着摆摆手:我们家里的泼猴子,怕是在茶楼上坐不住。还是顾夫人您教养得好,家里的孩子们各个都秉节持重、举止大方,尤其是九姐,温柔端庄,雍容娴雅,我一向就喜欢她。哪里像我们家那个淘气包,成日间闲不住。以后九姐嫁过来,有她这样的长嫂做榜样,红裳大约能学得规矩乖巧些,也好让我省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