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孙尚书点点头:难得老夫人还记得。这位蒋主事别看官位不高,却是位难得的谋国之臣,对于北境事务极上心的。国公爷在家时,时常向我们称赞他。
我怎么能不记得。穆老夫人点点头,却微微皱了眉:今年秋日里,咱们的折子递不上去,我打发了征衣去找他帮忙。可皇上怎么想起这个时候往北境派钦差了,这还有两月就过年了,年关之前朝中原本就是要往北境派劳军钦差的,若不是大事,怎会这个时候派钦差。
是有事。孙先生点点头:不过老夫人不必紧张,这事儿对咱们府里来说却不是坏事。今日淳州府的折子到了京里,淳州府里查出了走私军械的大案,皇上震怒,要兵部牵头盘查全国军库,咱们北境当然也得查,所以皇上才派了钦差去北境。
原来如此,穆老夫人点了点头,却也叹了口气:事儿是不大,但也是麻烦。今年冬天冷些,我正担心老大他们在北境防务压力会更重呢,怎地还添了这样的事。
老夫人无需太过操心,孙先生立刻说道:旁的不说,派去北境的钦差是蒋大人,您就尽可以放心,他心里都有数的。
那就好。穆老夫人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点笑模样:我就说,今日朝中一定有事。之前我原本就打算派人到前院去请你的,谢家的事你也知道,谢家小姐给红裳捎了信,说谢常静大人今日带了人去官衙报官。谢家小姐出事已经许多日了,这么久谢家都没动静,今日突然去报了官,我就在想大约是与朝局有关。
老夫人可以放心了,孙先生也露出些微笑来:军械案与咱们府里无关,说起来对咱们来说,这其实还算是件好事。老夫人还不知道吧,淳州府翻出军械案,是因为仪王带人路过时,剿了盘踞于天潼山多年的匪寨,而领军剿匪的,就是咱们大少爷。
哦?穆老夫人还未开口,穆二夫人就急着问道:是征衣带人剿匪?征衣还好吗?
二夫人放心,提起穆征衣,孙先生也是一脸骄傲的模样:咱们大少爷可是正经的六品云骑校尉,在北境沙场上磨炼出来的,可不像府兵衙门那些草包将官。天潼山那群乌合之众哪里及得上凶悍的戎狄人,大少爷亲自领兵,听说不到半日就踏平了两个匪寨,俘虏了将近三百盗匪。
征衣我是放心的。穆老夫人不高兴地嘀咕:但这个仪王到底是怎么回事,硬是要我们征衣去护送也就罢了,可是他们不是去真定府吗?怎地跑到淳州去了,我还盼着我大孙子早些回来相亲呢,这一耽搁,征衣又要晚回来几日,这可算什么好事。
我就知道老夫人会抱怨,孙先生笑眯眯地答道:但我说的好事,不是指大少爷剿匪有功。皇上这次派蒋大人去北境,不仅是为了查军库。还为了让蒋大人顺便将北境的军械和马匹的缺口清点出来,皇上说了,年前让户部拨款,先给北境补五千骑兵需要的军械和马匹。老夫人,皇上这是准备要为北境募兵了啊!
真的!穆老夫人和几位穆夫人听到消息皆是惊喜非常:这可是大好事。
别光忙着说话,穆老夫人急忙说道:蒋大人为钦差,咱们北境此次补充军需,还需他多多襄助。论理征衣上回因为奏疏的事上门去求他,咱们还没谢过人家。
刚好今日他来拜访,我倒是想好好整治一桌筵席,请他用晚膳。只是不巧,征衣刚好不在家,让我这老婆子出面请客也着实不像样。不过我想着,咱们府里原本没那么多讲究,只是不知道蒋大人是不是赏脸。孙先生,劳烦你去外书房走一趟,问问蒋大人肯不肯给我老婆子这个面子,留在我们府里用晚膳。若是他愿意就太好了,就劳烦孙先生作陪。
老夫人哪里需要如此自谦,孙先生笑了:您可是超一品诰命夫人,蒋大人哪里会随随便便驳您的面子。
第245章 宴请
孙先生的没错。蒋文斌得知安国公府的老夫人要亲自出面请他吃饭时,不仅不觉得女眷出面宴客有失体面,相反,这位年高德勋的老夫人居然肯亲自出面招待他这位籍籍无名的六品主事,真让他觉得自己有些紧张。
这位老夫人可是安国公的亲娘啊!亲自教养出了四位忠勇无匹的将军儿子,整个大周朝的老封君,穆老夫人若认第二,则无人敢认第一。
要知道,他和谢相的儿子谢常静是过命的交情,谢夫人都没有特意出面请他吃过饭。而他与穆家,其实没有太多的交往,穆老夫人居然肯给他这样大的面子,亲自出面招待他,蒋文斌其实颇为诧异。
他像是不敢相信孙先生的邀约似的,重复多问了一遍之后,才有些惊喜地应了下来。
这便好,孙先生笑眯眯的道:老夫人刚刚还在担心蒋大人不肯赏脸呢。
怎会。蒋文斌赶紧摆手:能见到安国公府的老封君,卑职三生有幸。
得了孙先生的回话,穆老夫人赶忙吩咐厨房准备酒席。
请客吃饭当然不能在穆老夫人自己的院子,因此酒席摆在了安国公府的东花厅。安国公夫人领着妯娌们忙碌了一阵子,很快摆上了一桌像样的席面,接着夫人们都离开了,穆老夫人只带着穆青衣和孙先生作陪,在东花厅招待蒋文斌。
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周朝最着名的老封君,蒋文斌一开始显得有些拘谨,但有孙先生和机灵随和的穆青衣在,气氛很快就热络了起来。
这一顿饭倒是吃得宾主尽欢。穆老夫人对眼下的朝局还有兵部的事似乎都有些兴趣,而蒋文斌则知无不言,但凡穆老夫人有问,他必然仔仔细细地答了,并未因为穆老夫人是女眷就有所敷衍。
蒋文斌也很欣赏不满十七岁的穆青衣。他甚至暗暗觉得可惜,认为穆青衣年纪就颖悟绝伦,若是没有生在安国公府,而是生在京中寻常人家,读书走科举的路子,一样可以成为国之栋梁。
当蒋文斌得知穆青衣身体不好,武功建树有限,并不能成为父兄那样所向披靡的猛将时,他更觉得遗憾。
他甚至为穆青衣感到不平,觉得如此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孩子,生在穆家着实不幸,从一出生起就被限制了以后的人生道路,他没有机会成为父兄那样的名将,也因为出身限制,不能科举入仕。
蒋文斌替穆青衣觉得遗憾,因此他没敢主动开口问起穆青衣将来会如何。他觉得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来实在是有些残酷。
但让蒋文斌意外的是,他不问,穆青衣却在席上主动谈起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他显得极为坦然,对于被限制的人生道路并未有一丝不平,反倒真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做幕僚很好,身材高挑却显得有些单薄的少年这样告诉蒋文斌:等我满十八岁,就会像哥哥们一样出发去北境,我已经想好了,就去朔州,到朔北将军府,先跟着四叔的幕僚学习磨炼。之后在跟着父兄们上战场,做个可以随时随军的幕僚。
我的武艺和骑术的确不佳,甚至还不如我家妹,但比寻常人还是强许多的。毕竟这么多年与兄弟们一同习武,怎样都不算是白辛苦,我想在战场上做到自保还是不难,不会给人添麻烦的。
四公子想好了?蒋文斌忍不住开口问道:你
穆青衣冰雪聪明,一下子听出了蒋文斌的未尽之意,他微笑起来,朝蒋文斌肯定地点零头:想好了。我是穆家人,若是不能像父兄一样,为了护佑北境平安竭尽全力,对我来才是真的遗憾。
穆老夫人看看穆青衣,又看了看蒋文斌,笑着补了一句:我们青衣,一向是有成算的孩子。
惭愧。蒋文斌突然一脸郑重地朝穆青衣抱拳:四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抱负,着实令人敬佩,是在下自以为是了。在下早已过而立之年,又为官多年,到今日才知,眼界见识竟不如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这是哪里的话,穆老夫人笑呵呵地摇摇头:我儿子常常称赞大人您才华横溢且刚直不阿,是难得的谋国之臣,您怎可如此自谦。起来我真该好好谢一谢大人,几次北境有事,都是仰赖大人帮忙奔走周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