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连连答应着,赶紧抱着茶碗迅速消失了。而淳州刺史则继续流着汗在道边等着。也不过是堪堪过了晌午,上山剿匪的官军就押着两三百俘虏撤回来了。
天潼山上两个山寨,在短短三个时辰之内,就被穆征衣带人踏平了,匪首全部落网,劫掠的财务全部抄没,足足装了一百多车。
淳州刺史十分惊喜,他立刻笑眯眯的凑到穆征衣跟前,好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出掏,一个劲地称赞穆氏将军果然名不虚传。
穆征衣笑眯眯地听了一阵子,这才慢悠悠地开口说道:刺史大人,有件事末将不得不提醒您。天潼山的两个匪窝规模不小,山寨都修了工事堡垒了,这样规模的匪窝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可见这些山匪在天潼山麓为祸百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末将此次光抄没的财务就有一百多车,多少百姓受害才能有这样多的财务?刺史大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是是是,淳州刺史赶紧点头:多谢小穆将军提醒。哎呀,此次全是仰赖将军,否则内什么,今晚上下官做东,请将军
刺史大人,穆征衣还是笑得一脸温和,看不出喜怒的模样:末将眼下在宵金卫当差,不能随意出门赴宴,因此大人见谅,大人的好意末将心领了。咱们还是尽快回潼县吧,仪王爷和府尹大人还在等消息呢。
别看穆征衣只是个区区六品官,但他是出身安国公府的穆氏将军,官位比穆征衣高的淳州刺史并不敢在他面前摆谱,反倒是穆征衣说什么,刺史忙不迭的点头答应。
若是旁人不知情,看到了定然会以为穆征衣才是主官,而胖乎乎的刺史是听命行事的副官呢。
穆征衣剿匪效率高,黄昏时分,他们就已经领着官军返回了潼县。这一下子,犯愁的不是刺史了,而是淳州府尹和潼县县令。
穆征衣一口气押回了两三百的盗匪,整个潼县的大牢都住满了,连狱神庙都塞得满满的,居然还装不下。
潼县县令只好将剩下的盗匪用铁链一个连一个的锁起来,羁押到县衙附近临时腾空的民宅,派重兵把守。
要知道,这些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山匪,身上还不知背着多少人命呢,而且他们其中的有不少人会些武功,若不派重兵看守,若是不小心走脱一两个,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潼县县令这边看守盗匪压力巨大,而淳州府尹也没法闲着,连夜就开了审。若是不赶着审出一部分来,他连请罪奏疏都没法写。
他们忙,仪王郑瑾也没闲着,他十分有兴致地跑去听审了。眼下似乎唯一闲着的人就是穆征衣了,他将俘虏交给潼县县令,找人交割了抄没的财务,又向淳州刺史交回了调兵手令之后,就直接回了驿馆。
其余的事与他这个武将并不相干,穆征衣可没那么大兴致去陪着郑瑾听审。
穆征衣刚刚进入驿馆大堂,就看见顾仪兰直直地正坐在大堂考角落的一张桌子旁,连对着驿馆大门的位置,似乎正在向外张望。她面前摆着一杯茶,茶水却是满的,似乎从未喝过似的。
看见穆征衣进来,顾仪兰顿时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立刻露出了放松的笑容,她站起来,遥遥朝着穆征衣方向行了个福礼,却并没有主动开口打招呼。
九小姐怎地坐在这里?穆征衣倒是很自在的模样,直接朝顾仪兰走了过去,很直白地问道:是在等我?
是。听到穆征衣这样问,顾仪兰倒也没矫情,她点了点头,先朝穆征衣身后望了一眼之后才问道:仪王爷还在县衙?
是。穆征衣点点头,直接坐到了顾仪兰对面的椅子上:抓回来将近三百人,县衙都关满了,淳州府尹打算连夜开审,王爷去听审了。九小姐是找我有事?
是有些事。顾仪兰完全没有避讳,她将自己的丫鬟打发得远些之后,直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今日你们出发之后,淳州刺史夫人私下里找过我,想通过我走我祖父的路子。她是一个人来的,背着府尹夫人。
第236章 互通消息
哦?有这样的事。穆征衣抬眼看了看顾仪兰,似乎有些意外的模样,但他并没有发问,反而伸出手来拎起茶壶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一副打算与顾仪兰长谈的模样。
我不瞒大公子,顾仪兰还是那副直白坦荡的模样:我并未直接拒绝她,却也没应下。
这倒稀奇。顾仪兰的态度坦荡,穆征衣因此也没绕弯子:我还以为九小姐不愿意管这样的闲事。
刺史夫人为什么找你,我是心里有数的。这次天潼山剿匪,俘虏的盗匪将近三百人,缴获的物资足足一百多车,这样多的人,这样多的财务,可见这群盗匪在天潼山麓为祸不是一日两日,也不知又多少百姓受害。任由盗匪祸害黎民,这淳州府尹和刺史难辞其咎。
那大公子看来,这二人可会因此被问罪?顾仪兰问道。
大约不会。穆征衣摇摇头,很隐晦地提点了一句:他们的请罪奏疏是要上的,但皇上是不是会问罪,主要也不是看这两人的请罪和自辩。仪王亲自请旨剿匪,此间事了,仪王爷自然是要写奏疏承奏陛下的。
顾仪兰立刻了然点头。她明白,穆征衣这是在提醒她,淳州刺史和府尹已经想办法走了仪王的路子。
既然如此,她想了想之后又开口说道:我打算应下刺史夫人。
九小姐自己看着办就好。穆征衣笑了笑,并未就此发表任何评论。他似乎也不觉得顾仪兰一个未出阁的后宅闺女,这样不经长辈同意就随随便便应下刺史夫人有什么不对。
我只应帮忙给祖父通个气,顾仪兰又多补充了一句:祖父怎么想,与我并不相干,我可不能代替祖父向他们许诺什么。
嗯。穆征衣点点头,很直白地答道:淳州刺史应当也没指望你能许诺什么。
有件事,我觉得该知会大公子一声,顾仪兰又开口说道:淳州府尹是林相的学生,此时在朝中应当不是秘密,大公子是边将,我不知道您是否清楚此事,但国公爷应当也是清楚的。
我的确不知,穆征衣摇摇头:不过我们安国公府一向不干涉朝局,除非与北境事务相关。
我知道的,顾仪兰点点头,神色认真:淳州府尹在任上已经几年了,堂堂正四品的职官,又有京外履职经历,在林相的众多门生中,也算是极为出众了。因此我觉得,他这次就算不走仪王的路子,林相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获罪倒台,必是要力保的。这样履历优秀的门生可不多见,林相可舍不得弃了,今后必是要重用的。
这是淳州刺史通过他夫人透露给你的?穆征衣问道。这是他下意识地判断。
因为按理来说,顾仪兰一个不过十六岁的后宅女孩子,怎么可能成日间关注朝中局势。况且,就算她想要关心朝局,她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来源,不过也就是家中长辈交谈,或者是在京中参加宴请时,听到旁人聊起相关话题。
淳州刺史是外官,且与顾大学士一系并不相干,穆征衣认为,顾仪兰在京中很显然是没什么机会能知道与他相关的各类信息,因此也只能猜到是淳州刺史通过夫人之口,将这些信息传达给顾仪兰。
对于穆征衣的猜想,顾仪兰默认了。她也没办法开口说明,说那些信息是因为她是重生的,她通过前世的记忆知道,这个淳州府尹何文茂是林相的亲信,林相将他放在淳州府尹的位置上几年,是为了找机会将他调任京中,把住户部尚书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