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裳,直到转过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穆三夫人才低下头问道:谢小姐说,那位慧明法师要收你当徒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是这样说的。穆红裳点点头:三叔母,我没随便应承他什么。但他说了要上咱们府里去找祖母说。
嗯。穆三夫人想了想之后点点头:没事。我会好好跟你祖母说,你不用担心,这事儿有大人处理,你是咱们国公府的大小姐,他张口就想收你当徒弟,想的倒是好。
三夫人,一旁的谢淑柔忍不住插话:不如做完道场,早些下山吧?那位慧明禅师看起来年纪不小了,兴许糊糊涂涂的,今日头脑一热说要收穆妹妹为徒,等穆妹妹下了山,他瞧不见人,冷静冷静,兴许就没那么执着了呢。
有理。穆三夫人点点头:那就等明日道场做完,后日一早咱们就下山。
谢姐姐,你们呢?穆红裳问到:还要继续留在寺里吗?
一起走。谢淑柔抬起脸,笑得温温柔柔:之前净空来送信,就是我祖母写信来叫我们下山的。我刚刚已经告知母亲了,她也说这两日就下山,已经打发人去安排车马了。等下我向她提一提,后日一起出发,路上也好有个伴。
如此也好。穆三夫人也笑着点头:我与谢大奶奶倒是十分投缘,路上若能结伴同行倒也便宜。
第二日,还是一日的平安道场,穆三夫人很忙碌,倒是不觉得老和尚慧明敢对安国公府的宝贝疙瘩穆红裳怎么样,因此她只是叮嘱了穆红裳,不要到处乱走,又拜托了谢淑柔好好看顾穆红裳而已。
穆三夫人不怎么紧张,但是被托付看孩子的谢淑柔却有些紧张。她觉得是她在现代社会太多的后遗症,突然冒出来的老和尚慧明总能让她想起各种奇奇怪怪的阴谋论。
比如慧明隶属某个杀手组织,穆红裳根骨奇特,被看中了,要被抢走培养、或者是慧明是戎狄奸细,特意接近穆红裳,为了抓住她威胁安国公什么的。
道理上她很清楚,这些不靠谱的脑洞在现实中都bug严重无法实现,哪个杀手组织会这么想不开拐安国公唯一的女儿,戎狄就算是在京中安插个当和尚的奸细,那也应该选在大相国寺这样的权贵频繁出入的国寺才对。
但不知怎么回事,谢淑柔的脑洞就是大到补不起来,一时之间各种电视剧、的不靠谱情节都在她的脑海里转来转去,害得她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谢淑柔后来找了好几个和尚来打听慧明这个人,但其实她也没打听出什么来,慧明的底细很好打听,据说他在净慧寺都呆了四五十年了,是方丈觉静大师的师伯。
觉静的师父慧清大师是净慧寺的上一任方丈,十来年前就已经圆寂了,慧清大师收了四个弟子,而慧明这么多年居然一个徒弟都没收过。
净慧寺的和尚都说,慧明平日里并不爱插手寺内事务,深居简出的,许多辈分低的小和尚甚至从来没跟他说过话。
至于这个老和尚为什么身手不错,这问题穆红裳和谢淑柔打听了半天也没打听明白。倒是有个觉字辈的和尚说了,方丈觉静其实身手也不错,不过照那位大和尚的说法,出家人修习武艺也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并不为与人争胜,所以基本没什么人见过觉静与人动手,只见过他自己练功。
而觉静似乎也没教过徒弟练武,净慧寺的和尚,大多都只是老老实实念经的普通和尚。
慧清师伯与慧明师伯一样,都修习武艺,这在出家人中很常见,那个觉字辈的大师这样告诉穆红裳和谢淑柔:不过觉字辈里,也只有觉静师兄跟着慧清师伯学过功夫,他入门早,从小由慧清师伯带大,佛法武艺都是慧清师伯亲自教的。
听起来慧明就是个辈分很高的老和尚啊在寺里呆了四五十年了,也不知道这老和尚到底多大岁数了。
打听来的消息似乎没什么大用,但谢淑柔还是不能放心,因此第二日整整一日,她像个牢头一样,将穆红裳看得紧紧的,不让这小姑娘走出客院禅房一步。
幸好穆红裳很听话,不让她乱走,她也没坚持,老老实实的跟着谢淑柔就在客院消磨了一日。
一日无事,第二天早上,穆三夫人带着穆红裳准备下山,谢大奶奶也带着谢淑柔一起同行,直到这时候老和尚慧明也再未露过面。
谢淑柔这才放了点心,觉得那老和尚大约真的只是心血来潮,随口说要收穆红裳当徒弟吧?
下山的青石路崎岖且长,对于这些身娇体弱的夫人小姐来说,这样崎岖遥远的下山路自然不好走,因此谢大奶奶提前一日就打发人下山去传了话,安排了轿子。
谢大奶奶其实一共安排了四抬轿子,她们母女、穆三夫人还有穆红裳,一人一抬。当然了,旁人需要轿子,穆红裳其实是不需要的,她拒绝被人抬着,跟在叔母的轿子旁,一路蹦蹦跳跳的走下山。
穆三夫人自然知道穆红裳常年练武,走这点山路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因此没去管她。下山路走了半个时辰,被轿子抬着的夫人小姐自然挺舒服,但跟着轿子一路走下来的丫鬟们各个都累得够呛。
这些大丫鬟平时也都娇贵得很,一个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小户人家娇养的姑娘还娇气些呢,突然让她们跟着轿子走这样长的路,一个个都有些受不了。到了山下车马驿,别说谢家的丫鬟们了,就是荷叶和菱角也有些累得发蔫。
第189章 出事
一路下山,丫鬟们都累得够呛,但是主子们都精神挺好,做轿子的谢大奶奶、穆三夫人和谢淑柔当然没受什么累,而一路走下来的穆红裳也依旧是蹦蹦跳跳,丝毫不显疲态。
谢家和穆家的车夫都早一日接到了通知,因此一大早就套好了车,等着主子们下山呢。每家都是两辆马车,前面那辆装饰华丽的是主子乘坐的,后面稍大些的朴素马车,是给丫鬟下人们的。
原本谢大奶奶和谢淑柔打算在车马驿与穆三夫人和穆红裳道别,分别乘车回家,可谢大奶奶一回头,发现穆家的车夫牵了一匹枣红色的骏马出来,穆红裳笑眯眯的走过去抱住了马脖子。
大小姐是骑马来的?谢大奶奶有些意外的模样。
是,穆三夫人微笑着点点头:大奶奶知道,我家姑娘与旁人家不同,平日里走马出门也是常事。
自然,谢大奶奶担心穆三夫人误会,赶着解释了一句:宁福公主春日里还常常走马踏春,京中世家小姐们也都会结伴相约出门走马。我只是担心穆大小姐骑马,三夫人独自乘车未免无聊些。不如这样,我陪三夫人一同乘车,我们刚好一起说说话。
这怎么能行,穆三夫人立刻摇摇头:我与大奶奶同行,谢四小姐岂不落了单。
没事呀,穆红裳立刻笑着答道:叔母,您不用担心,我觉得大奶奶与您一同乘车挺好的,我骑着马走在谢姐姐的马车旁边,她一打开窗子就能看见我,刚好我也能陪陪她。
正是如此。谢大奶奶立刻点头,主动走向了穆家的马车:让柔儿的车走在中间,前面有我们的车,后面是下人们的马车,她有丫鬟陪着,我也没什么不放心。
见谢大奶奶都这样说了,穆三夫人便也没有坚持,她与谢大奶奶在山上几日相处得倒投缘。
虽说穆家人与京中世家大族交往一向谨慎,但回京一路同行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因此穆三夫人直接笑着点点头,嘱咐谢家丫鬟精心伺候小姐,接着就同谢大奶奶一起上了穆家的马车。
这个乘车方案让谢淑柔无比开心。没有母亲在眼前,她自己和穆红裳在一起无疑更自在些。她甚至连丫鬟都不想要,但谢大奶奶无论如何都不肯同意,无奈之下,谢淑柔只留了一个丫鬟在车上伺候茶水。
而她自己,果然一上车就把车窗打开,趴在窗子上,对着骑马的穆红裳露出盈盈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