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和六皇子都长相英俊、人品出众,两位皇子如今都已经满十八岁,可身边却干净得连个侍妾都没有,真是百年一遇的上佳良婿人选。大多数见过两位皇子的世家贵女,都难免会对如此品貌出众的皇子产生期待,例如李云筝。
因此皇后娘娘的懿旨一到,各家都忙忙地准备了起来,做衣服、打首饰,或是临时抱佛脚似的请了师父和嬷嬷回家调教女孩子的宫礼和才艺,似乎整个京城都在为将要到来的赏花宫宴忙碌。
顾大学士府和谢相府自然也不能免俗。谢淑柔和顾仪兰都在受邀之列,因此这些日子,都被长辈拘在家中做准备,无暇他顾,甚至都没空像往日一般,隔三差五亲手做礼物送去给穆红裳,只能偶尔得空写封信送去安国公府而已。
全京城唯一一个受了邀请却一脸懵逼的姑娘大约就是穆红裳了。她还差一个月才十三岁,相亲式的赏花宴与她这样小的小姑娘来说,真是没有一点关系,但她就是收到了邀请。
安国公府也并不像京中其他人家一样,是收到了宫中发来的请柬。而是魏皇后派了个口齿伶俐的小内监到安国公府传话,将邀请安国公夫人和穆红裳的目的说得清清楚楚。
所以一脸懵地穆红裳望着自家面色平静的娘亲。皇后娘娘的意思是,请她和她娘,进宫去看热闹?
总之皇后娘娘的邀请,当然不能拒绝。安国公夫人一脸沉稳地点头,又抓了一把银珠子给小内监当赏钱,小内监欢天喜地的回宫回话了。
娘亲,穆红裳仰头望着面无表情的安国公夫人我们真的要去吗?
皇后娘娘的懿旨,我们不能抗旨。安国公夫人答道。
可是皇后娘娘为什么突然请我们进宫啊,穆红裳皱起眉赏花宴不是给皇子们相看媳妇的嘛。难不成是要让娘顺便去给大哥相看,可那也应该是二叔母进宫才是啊。而且,祖母都说了,大哥的媳妇要他自己选。还有还有,爹爹不是说过嘛,皇上不可以给穆氏指婚的,还有,我去干嘛啊,难不成真是去玩
好啦!安国公夫人温声打断了女儿的唠唠叨叨小孩子家家的,不要操心那么多。皇后娘娘既然说了是请你去玩,那你就别管其他的,只管玩你的就好,进宫去逛逛御花园不是也挺好的吗?总好过闷在家里吧?
哦!穆红裳乖乖地点点头,她偏头想了想之后,又很不放心地问道娘亲,我没有进过宫,咱们家里要不要也像顾姐姐和谢姐姐一样,请个嬷嬷来教我礼仪啊?
学那些做什么?安国公夫人一脸莫名地看着女儿,森森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小孩子跳跃的思路你又不要嫁进宫做皇子妃。
可是不是要进宫嘛,穆红裳大眼睛一眨一眨,有些担忧的模样要见皇上和皇后娘娘,我怕犯了错给爹娘惹麻烦。
别担心,安国公夫人温柔地摸了摸女儿的小脸到时候你就像过年时给祖母行礼要压岁钱一样,跟着母亲给皇后娘娘请安就可以。我女儿这样乖,怎么会给爹娘惹麻烦。你永远都不需要担心这些,有爹娘在,一切都会好好的。
第93章 针线
虽然穆红裳从没进过宫,但既然娘亲说了,不要想其他的,踏踏实实进宫去玩就好,她干脆也就不再想那么多。她都打算好了,到时候娘亲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老老实实听话,肯定是没错的。
不再担心进宫的事了,穆红裳又开始日日跟着兄弟们一处练功上学,闲暇时就忙着跟一堆破布片子战斗。
嗯!没错!跟破布片子战斗。谢淑柔果然依约给穆红裳寄来了那个什么背包的图样,穆红裳找安国公夫人要来了最结实的青布,开始给哥哥们缝背包了。
只可惜穆红裳学武功、学读书甚至学兵法都算是挺灵光,针线上的事真的不算擅长。她觉得大约自己是太笨,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找着谢淑柔的图样裁出了一堆布片,但转眼就不认识谁跟谁应该缝在一起了。
在她看来,布片和布片长得都一样,要分辨出不同实在是不容易。破坏力极强的穆小姑娘裁坏了一整匹布之后,也没能成功缝出一个背包。
然而在做背包这件事上,最受折磨的却不是穆红裳,而是她的两个丫鬟荷叶和菱角。她俩每次看到穆红裳拿着一堆碎布比比划划都忍不住起急,都恨不得将穆红裳手里的布抢过来,直接裁好缝好了省心。
可惜在给哥哥亲手做礼物这件事上,穆红裳真是出乎意料地固执,并不希望荷叶和菱角帮忙。
幸好还有穆青衣。幸好还有穆四少爷能够拯救几乎焦躁到上房的荷叶和菱角。
穆红裳开展轰轰烈烈的手工行动没两天,就被穆青衣发现了。最开始,穆青衣还挺看得起自家小妹的,毕竟从小一同长大,穆青衣很清楚,妹妹是很聪明的。学武功灵性,读书也快,眼下陪着锦衣开始读兵法没两天,孙先生也称赞穆红裳悟性好。
穆青衣很有信心地想,不就是要缝个那什么背包嘛!依照小妹的聪明,照着图样缝,应该很快就能做好。
但穆青衣很快就发现,他实在是太天真了,自家小妹跟针线当真是天生犯冲。一开始穆青衣怎样都想不明白,裁出来的布片小妹怎么就认不住?两块布缝在一起这样简单的事,小妹怎么就做不好?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旁观了几天穆红裳与布片的斗争之后,穆青衣终于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他决定,亲自上手帮忙,帮助小妹缝背包。
四哥一定要帮忙,穆红裳犹豫了一阵子也同意了。她十分抗拒让丫鬟们插手给哥哥的礼物,但是四哥一定要亲自来帮忙,穆红裳想了想觉得可以接受。没准北境的哥哥们收到她和四哥一起亲手做的背包,也许会更开心呢!
然后然后自作聪明的穆四少爷发现,自己实在实在是太天真,过于高看自己。将两片布缝在一起这样的事,看丫鬟们来做似乎很容易的样子,但落到自己头上,似乎真的不那么容易。
不久之后,穆凌衣和穆锦衣也发现了穆青衣和穆红裳的课余手工活动,很快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女红大军。
穆家长辈们突然发现放学后热热闹闹的自家后院突然安静了不少,下午学完兵书,吃晚饭前,原本应该是穆家最热闹的时候,眼下却总是安安静静。四个孩子日日围在一处,三男一女,一人抱着一个针线笸箩,对着一堆碎布比比划划。
穆老夫人和穆家的几位夫人笑得要命,却也不去管他们,由着孩子们自己折腾。而安国公瞧见了却觉得挺好。用他的话说,男孩子们以后都长期在北境生活,会点针线没坏处。至少将来出征在外时刮破了衣服,自己就能凑合缝缝,不用一直穿着漏风的袍子,等到回营再送去缝补。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一起缝背包,进度是快了不少。等到穆老夫人差人做好了穆红裳宫宴时穿的新衣裳时,穆家孩子们的第一个手工作品出炉,孩子们正围在一圈感叹自己的手工作品有多丑陋呢。
但是足够结实。穆锦衣这样评论:好不好看又有什么要紧。
只有四哥缝出来线是直的,穆红裳这样说:我们缝出来的都歪歪扭扭,好像蜈蚣。
但是四哥缝的针脚太大,穆凌衣十分不屑:得缝两遍才能结实,我们缝的虽然歪些,但一遍就结结实实,省事。
我觉得还行。穆四少爷对自己的第一个女红作品倒是颇为满意:有经验了,下一个会做得更快更好些。
是哦,穆红裳犯愁地问:那这个最丑的是给谁,给大哥吗?
对对,就给大哥。穆家三兄弟纷纷点头如捣蒜:二哥和三哥都在朔州,一起寄过去,哪个丑、哪个好些,一比就知道了。大哥一个人在燕州,我们寄个最丑的过去他也发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