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慕红裳 > -txt百度云(18)

-txt百度云(18)(1 / 2)

多谢表姐了,穆红裳圆圆的大眼微微眯起,露出甜甜的笑容:我喜欢吃桂花甜汤。

那刚好!这位表姐立刻急急忙忙地开口:今年桂花好,我腌了许多,给表妹带两罐回去。

承恩郡王的嫡次女这一开口,似乎给了家中这些表姐表妹灵感似的,这个说从家里带了白玉霜糕,那个又说打发人去京里最大的酒楼魁星楼买招牌红豆酥,简直不能更热情。

而承恩郡王夫妻则一路陪着安国公一家子到了客院,又说了不少客套话才离开。承恩郡王夫妻离开客院之后,安国公夫人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倒显得有几分落寞,她低下头,轻轻地叹了口气,但什么都没说。

安国公倒是很理解妻子的模样,他伸出手来握住夫人的手,笑着说道:这不是阿萝的错,是我的错。穆家情况特殊,嫁进来这些年了,阿萝总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回娘家,是我对不起你。

瞎说什么。安国公夫人轻轻推了丈夫一把:这怎么能是你的错。我自小在宫里长大,嫁人之前跟娘家人也不算亲近,与你有何干系。

但也不至生疏客套至此啊安国公叹了口气,搂住了夫人的肩膀,安慰似的拍了拍她:是我对不起你。

穆铁衣和穆红裳小哥俩安安静静地对视一眼,一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想腾个地方给自家爹娘说体己话。穆红裳像是没注意到爹娘的对话似的,笑嘻嘻的模样,直接开口问道:爹,我们平日里少来外祖家,外祖家的园子修得倒漂亮,让我和哥哥出去逛逛吧?

可以是可以,安国公夫人立刻抬起头来点点头:但不许淘气,这可不是在家里,别爬高上低的。铁衣照顾好妹妹,也别往人多的地方去。

娘,我们不是小孩子了,知道的,穆铁衣笑着答道:您放心好了。

的确不是小孩子了,安国公夫人似笑非笑地扫了穆红裳一眼:可也没见你们懂事多少。红裳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四月间

娘!穆红裳立刻凑上去,眨巴着大眼睛露出讨好的笑容:您都念了半年了,还不累啊?我都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做让您担心的事,您就放心吧!

娘您放心,穆铁衣也是一副大包大揽的模样:我看着妹妹,不让她淘气,她要是再爬高上低,我揍她。

小兔崽子你可真长本事了,居然敢打妹妹,安国公闻言眉毛一立:是不是皮痒了?这么大个人了,本事不见长,倒是会欺负妹妹。

我哪有!穆铁衣立刻对于自家亲爹的偏心眼表示愤愤不平:我这不就说说而已嘛!再说红裳若真的不听话,那不得动手制住她嘛。

你也得有本事制得住,安国公十分不给面子的冷哼一声:明年就要去北境了,居然躲不过妹妹的小擒拿手,真是越来越有出息。

我那是让着妹妹,穆铁衣瞟了笑嘻嘻的穆红裳一眼,十分不服气的模样:我若是不让她,她这点本事,想抓住我是做梦。

你妹妹才十二,安国公毫不客气地揭了儿子的老底:你十二岁的时候,被征衣按着打,毫无还手之力。行了行了,懒得看你,带妹妹出去玩,别在这里吵吵嚷嚷,我陪你们母亲休息一会儿,等下外头要坐席,怕是要累一整天。

第48章 郑崇景

老爹要哄娘亲,穆铁衣和穆红裳小哥俩自然十分有眼力价的躲出去。虽然客院里安排了不少伺候茶果的丫鬟,和传话跑腿的小厮,但为了防止娘亲担心,红裳还是特意将荷叶留在了客院,方便跑腿传话,她和哥哥两人则一路出了客院,往礼亲王府花园的方向去。

安国公夫人特意嘱咐了让他们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穆家小哥俩自然是心里有数的。穆家的孩子其实懂事都早,许多事都心里有数,虽然穆铁衣平时看起来话多不着调,穆红裳看起来好动又鲁莽,但他们从来都不是不知轻重的孩子,安国公夫妻对他们其实很放心。

离了客院之后,穆红裳和穆铁衣并没有乱走,他们直接去了礼亲王府的后花园,在湖边回廊旁,找了张石桌,就坐在石桌附近聊天。

礼亲王寿宴,家中热闹得紧,从一大早开始,忙碌的下人川流不息,辰时刚过,已经开始有客上门,然而开宴还早,也渐渐开始有客人在园中闲逛。

不过穆家小哥俩找的地方挺背静,湖畔回廊里也有零星几位赏景的客人,但大多都不会离水阁太远,穆红裳和哥哥在湖畔回廊末尾一块高大湖石的遮掩下,这里过来的人不太多,一直以来也没什么人打扰。

秋日里,湖上的风虽凉,但阳光正好,礼亲王府花园景色秀美,穆铁衣和穆红裳一边聊天一边赏景,倒是惬意得很。

巳时初刻,皇上果然派了五皇子和六皇子一起上门宣旨拜寿,得了信的客人们都往前厅去观礼。不过这跟安国公一家也没啥关系,礼亲王当然不可能特意通知安国公夫妻去前厅陪着跪拜,穆家的两个娃自然也就安安稳稳的坐在原地,并没有乱走。

只是穆家人不愿意与皇室宗亲有过多牵扯,不代表旁人不愿意寻机会凑上来。安国公在朝中多年,素来谨慎,这事儿人人都清楚,但没关系,这次他带了安国公府二公子穆铁衣过来,要知道,穆铁衣可是安国公的嫡长子,下一任安国公,能和他说几句话套套交情也是不错的。

礼亲王生辰,承恩郡王一家子都在正堂帮忙迎客,作为长孙,承恩郡王的嫡长子真是忙得很,一会儿工夫,已经有七八个宗室弟子凑过来打听安国公一家的去向了,其中就包括贤亲王的嫡次子荣康郡王。

荣康郡王郑崇景也是领着一份郡王禄米的闲散郡王一个,是个不受重视的宗室弟子,逢年过节进宫请个安,皇上照例关心几句,赏些东西,仅此而已,与京中其余几位郡王的待遇并无区别。

郑崇景的曾祖父是孝宗第七子,先皇的亲叔父,生母是贵妃,出身高贵,为人精明强干,据说当年是议储的热门人选。

只可惜这位很有本事的皇子命不长,没等到孝宗立储就死了,据说死得颇为蹊跷,但当时孝宗虽然震怒,却并未细查,只赐死了宫里一位品级不高的宫妃,又杀了几个内监宫女。

皇子之死就这样被遮了过去,孝宗追封了皇七子,又封了他三岁的长子为贤亲王,就是郑崇景的祖父。

大约是真的觉得对不起早逝的儿子吧?孝宗薨逝前,特意叮嘱了即位的先皇,让他好好照应贤亲王一家。

先皇答应得虽好,却依旧对贤亲王一家不冷不热,日常封赏虽然不缺,但对于贤亲王府的监视却也一刻都不肯放松,直到贤亲王去世,他才安抚似的下旨,让贤亲王长子,也就是荣康郡王的父亲承袭亲王爵。

随后又过了几年,先皇驾崩,当今圣上继承大统,贤亲王府在宗室中的尴尬处境却也没改善多少。

这一代的贤亲王的儿子们可没那么好运气可以承袭亲王爵了,他两个儿子都在成年之前就被封了郡王爵,成年之时,皇上又以贺仪的名义赐下了郡王府,因此贤亲王父子三人,眼下并不居住在一处。

贤亲王府里只有妃妾、庶子还有未出嫁的女儿们,而两个嫡子则刚刚成年尚未娶妻就迁居圣上赐下的郡王府,三座府邸虽然同在京城,但距离一点都不近,相互探望还得乘马车走半天

虽然是处境尴尬的宗室子弟,但荣康郡王长相英俊,为人谦和谨慎、年纪轻轻就才名远播,在宗室弟子中,算是拔尖的人物,皇上对他倒也没有十分打压。

郑崇景与皇上的儿子们年纪相仿,五皇子和六皇子开始读书的年纪,皇上特意选了一批宗室子弟入内苑伴皇子读书,其中就包括郑崇景。当然了,他们这些伴读的宗室子弟,和皇上精心为儿子们选的陪读还是不一样的。

但郑崇景好歹在内苑读书整整十年,至少与皇子们有两分同窗之谊,而且他为人聪明知进退,与五皇子和六皇子的关系都处的还不错。

最新小说: 位面掮客 前男友研究报告 两块石头 危险沉沦 橘络 不可自拔 择良婿 迟到的半句再见 高门贵女日常(穿书) 她声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