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安国公笑着点点头,转头朝门旁的丫鬟吩咐道:找个人去给大少爷传话,让他在外书房寻几本书过来给他妹妹。
丫鬟脆生生地答应着跑走了,安国公转过头来,笑望着自己的母亲,正想要开口说什么呢,结果穆老夫人眼皮都没抬,又开了口:既然如此,大姐儿就先别抄了。等你哥哥找了书过来再重新算时辰,你今日也别想着能找你哥哥弟弟们玩,不抄完书,哪里都不许去。翠云,先带着大小姐上西暖阁吃些点心,你们都跟着去,看着她些,不许她淘气。
穆红裳抬起头,向穆老夫人和安国公露出了可怜兮兮的祈求表情,可惜穆老夫人压根就不抬头看她,安国公则有心给她个教训,特意板着脸不理人。眼看着没法自救了,穆红裳叹着气认了命,耷拉着肩膀给祖母行了礼,跟着丫鬟们去暖阁吃点心了。
每天要站着抄书两个时辰啊!整整两个时辰!穆红裳想想都觉得自己实在应该多吃一点,好有力气抄书。
你们都跟着大小姐去西暖阁伺候,穆老夫人朝周围服侍的丫鬟婆子们招招手:厨房今日的点心都端过来,但也看着点,别让她吃太多积食。
穆老夫人面前第一得脸的王嬷嬷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老夫人有话要跟儿子私下里说,因此她先左右招招手,等人都退下去之后,才笑着朝穆老夫人一屈膝:老夫人放心,奴婢们一定照顾好大小姐。
王嬷嬷退出去了,穆老夫人却好半天没开口。安国公穆承毅只好笑着问道:娘,我是您儿子,对着自家儿子,哪里这样难开口。
开口是不难,穆老夫人叹了口气:但我知道,我开了口就是在难为你。
娘,听到穆老夫人这样说,安国公顿时一愣,心里顿时有些打鼓,但他依旧强笑道:是不是难为您也得说出来让儿子听听才好。
你刚刚说起女诫这事儿,也给我提了个醒。穆老夫人又沉默了片刻之后才开口:红裳今年十二岁了,再过三年就要及笄。虽然咱们大周朝婚嫁不算早,女孩子们都是及笄之后再议亲,定了亲,在家留两年绣嫁妆,十七八再嫁人也是常事。红裳是国公府大小姐,想多留她两年也使得,但就算再强留,也终归留不了她一辈子。她已经十二了,我们再留,又能留几年?过了十八,她还是要出阁,要去别人家过活。红裳是我唯一的孙女,这事儿我只要想想就
第7章 规矩
穆老夫人一句话说不下去了,眼圈有些泛红。听了母亲的话,安国公也垂下头,长叹一口气,母子两个就这样静静相对坐了很久,最后还是安国公先抬起头,朝穆老夫人露出笑容,开口安慰道:娘,您别担心。红裳的婆家我们早些开始留心,细细选。您放心,准能挑到您和阿萝都满意的好人家,让红裳以后能过得舒心。
人家要好,人更要好,穆老夫人抬起头望着自己的儿子:我知道你会细细挑,挑个好的。但人再好,家再好,我不能时时听到她日子过得怎么样,不能隔些日子就看到她回娘家,我还是不能放心。
听到穆老夫人这样说,安国公又不说话了,这一次沉默得更久,半天之后,他才苦笑着开口:娘,您知道的,嫁得远些也是为了红裳好。您也别太担心,我大姐和小妹现在过得都不错不是吗?
隔得千山万水,过得是不是不错我也瞧不见,穆老夫人冷哼一声:靠家书报平安,谁知是不是报喜不报忧,只捡些好事来说,哄我这个老婆子。
我知道您舍不得。安国公又是沉默了许久,才艰难地开口:红裳是我唯一的女儿,我也不想她远嫁。像您说的,隔着千山万水,想见一面都难。儿子理解您想把红裳留在身边,可是娘啊您知道的,若是我们真的同意了在京中给红裳找婆家,她嫁给谁,就不是我们说了算了。
穆老夫人垂下眼眸不说话了,片刻后才像是不死心似的问道:就一点可能都没有?红裳毕竟是我唯一的孙女。
安国公苦笑起来:您肯定也知道,漫说在京里给红裳找婆家了,眼下但凡您流露出那么一星半点不愿意将红裳远嫁的意思,咱们国公府的大门怕是都得让人踏破了。您想,上头那位能不知道吗?他巴不得您舍不得呢!阿萝是郡主,铁衣他们这一代,断不会再聘宗室之女进门了。
终究还是难为你了啊!穆老夫人长叹一声:我都清楚,只是不死心罢了。
提起女儿的亲事,安国公心中也是一股郁气无处发散,但他还是强打精神朝穆老夫人露出笑脸:娘您这是怎么了,当年大姐和小妹出嫁,也没见您如此舍不得。可见大姐之前说您偏心,说的没错!
你大姐和小妹能跟红裳一样吗?穆老夫人忍不住失笑。
是!是不一样。安国公煞有介事地点头:您当年对大姐和妹妹教养颇严,赶上红裳,却突然这不舍得,那也不舍得了,阿萝要管她,您时常还拦着,可不是偏心的厉害?
做娘亲的大约都是一样。穆老夫人脸色怅惘:你媳妇和当年的我,都是一样。想到姑娘将来要嫁到别人家去,就有许多的不放心,恨不得让她这里好那里也好,以后嫁过去一辈子都让人挑不出错来才好。天天这样担忧,管教自然就严,想着现在严苛些,总好过以后嫁去婆家被嫌弃,在家被自己亲娘训斥,总好过以后在婆母面前没脸。
话是这样没错,安国公点点头:想到红裳要远嫁,等闲再也见不到,儿子也是有许多的不放心。
穆老夫人又叹了口气:大约是人老了,总是想得多,我这些年想着你大姐和妹妹,却总是后悔。为了让她们出嫁后过得容易些,我恨不得在她们出嫁前将一切都教好,她们小小年纪就跟在我身边,规范言行,学着如何讨好长辈、如何管事理家、约束下人,小小年纪就被我教得颇为沉稳持重。你大姐她们从未觉得我的教养有什么不对,这样的姑娘嫁到外面去我自然也放心些。可是啊你可曾见到你大姐她们像红裳一样,笑得如此天真无忧无虑。孩子总是孩子,可她们年纪小小就被我教养得如此懂事稳重,到底是不是真对她们好?到底是为了我放心,还是为了她们好,我活到这把年纪,反倒说不清了。
安国公想到自己远嫁两个姐妹,也是心中十分惦念。二十年了,小妹十几年前还被婆家人带着进京省过一次亲,大姐却真的再没机会与家人见面。虽然平日书信不断,但的确算得上一别经年,再见遥遥无期。
娘,您别这样说,安国公垂着头,有些难过地开口:大姐和妹妹眼下过得都好,这就足够了。
信上说的是好,穆老夫人低声开口: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好。就怕是她们太懂事,净捡些好事说给我听。你看,时时刻刻拘着她们管教,到头来我还是不能放心,所以我才后悔,还不如让她们在娘家时过得舒心痛快些呢!嫁了人到了婆家,总是不能像在家一般自在。所以到了红裳,我总不愿意像以前一样,拘着她教她,让她早早懂事。那么早懂事又有什么好,孩子就该有个孩子的模样。只是让红裳这样长大,我却也更不放心,所以才想着算了,我知道这也是不可能,不说了。
嗯!安国公自己也是心里难过,却还是硬着头皮安慰自己的老母亲:好在红裳才十二,还能陪您几年呢。不急,有些事,等她长大些再慢慢教。
穆老夫人点点头,思忖片刻之后又开口说道:九月二十三是礼亲王生辰,今年让你媳妇带着红裳去拜寿吧。左右红裳以后都要远嫁,也没必要太谨慎了。我们家这一辈子只有红裳这一个丫头,成日拘在家里,只能和自己的那些兄弟们玩,连个相好的小姐妹都没有,这孩子也是可怜。
是!安国公笑着点点头:红裳定然开心,她长这么大,也没去过几次礼亲王府。
唉!穆老夫人轻轻摇头:若不是当年你和你媳妇两情相悦,跪着求我们,你父亲也不会松口让宗室女入我穆家门。一晃这么多年了啊
第8章 安国公府
穆老夫人和安国公正在为了穆红裳的未来操心不已,而家里的孩子们却依旧无忧无虑的样子,也正聚在一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