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艘可疑船只的消息,就是海扬波供给的,可惜眼线不敢冒险接近侦查,无法知道船上到底躲了些什么人,太过接近,很可能被识破大事休矣:“我只好另找人讨线索了。”黄自然像是突然下定决心,右拳重重地捣在左掌心里,“你去找什么人讨线索?”姑娘一怔。
“天机不可泄露。”黄自然不作解释:
“一定要找出狗王藏匿的地方,以免枉劳奔波。这狗王一定一夕数迁,真不易盯牢他。准备进村找食物充饥,休息半天再进城走动。”
分别到晾衣的地方,穿上湿衣裤;过溪直趋农舍,向吃惊非小的村民买食物早膳。
两人腊毕扑奔三汉河镇,走狗们已经撤回城,这里有海扬波的眼线,休息半天,再从水西门入城,已是未牌时光了。
布伏引诱再三失败,走狗们不再躁进,返回都城立即四散,似乎突然消失无踪了。
黄自然把姑娘送至海扬波的潜伏处,独自悄然离去。
姑娘心中有数,不便询问。
当他出现在长安街的大中桥附近时,已经扮成一个小商贾,挟了伞,胁下有盛物袋,青衣小帽,褐面庞布满岁月留下的风霜遗痕。
大中桥也就是往昔的白下桥,在长安街西端,是通济门,一带颇为热闹的地段。
往北,另一座桥叫复成,街道宽阔,两旁的商店前,行人道不时可以看到卖杂物或食品的小贩。
他在一处补鞋匠所设的竹矮凳坐下,递上一双不值多少钱的半统牛皮直统靴,靴头已经张了嘴,真得加块皮补补缝缝了。
补鞋师年近花甲,有点老态龙钟,好在老眼还不曾昏花,补鞋补靴依然双手俐落。
“八十文,客官。”老鞋匠头也不抬,神意全落在所补的黑长靴上:“得等许久,客官如果有事,半个时辰后再来。”
黄自然放下破靴,伸左手按在靴上,打出几种怪怪的手式,最后反手干咳了三声。
老鞋匠一扭头,瞥了他一眼,老眼中眼神一变,左手的皮刀也打出几种手式。
“真是你。”老皮匠低声说,其实左右无人停留,行人都,在街心来来往往:“黄大爷!这个黄自然……”“就是我。”
“痛快!你在抽龙的筋,拔龙的牙……”“我有了困难,需要贵门协助。”
“一句话,大爷,我们欠你很多很多。”
“谁也不欠谁的,买卖是买卖。”
“什么样的协助?”老皮匠问。
“我要知道那狗王的藏匿处。”
“我们曾经留意,但不知道是你在找他。这狗王心中有鬼,一天数迁,夜间也突然移动,很难掌握。犬爷,你只要稍放松些,让他心中一定,就不会神不知鬼不觉迁移不定了,届时必有确实的好消息。”
“好,我放松些,不再踩探,干脆优哉游哉游荡。”
“对,让他们监视你,我们的机会大增。消息如何传递?争取时效,最好由我找你。”
“好,消息送至……”
他走了,不久出现在聚宝门附近,又成了青衫士子,身边带著小书童。
聚宝门最热闹,城内城外都是闹区,一条大街直伸至一里外的聚宝山下,山上就是雨花台,附近万家灯火,昼夜金吾不禁。
聚宝山已成为风景区,游览的人固然以拾取云光法师说法,天洒下的满天玛瑙雨花石为主,但有心人却是去凭吊一代大儒方孝孺被杀时,所留下的血影石。
方孝孺在这里成仁取义,十族被诛,在这里被杀的家属共八百七十三人。明成祖实在可以称一代暴君,几乎杀光了读书人。
那时,方孝孺的罪名,已在仁宗(洪熙)时代有所赦免,也赦免了一些充军戍边的家属。本朝初,总算替他建了一座表忠祠,但仍然不曾赦免重要的嫡戍后裔,直至后来那位最差劲的万历帝登基,才完全赦免了方家的罪名。
总之,这里是历代皇朝诛杀忠臣义士的刑场,实在没有多少可游的兴趣。
两人沿大街向南走,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是近身行刺的好地方,他俩毫不在意。
两人悠闲地出游,不啻公然表示,不再花工夫侦查踩探,暂时抛弃了向走狗问罪的行动。
人总不能不断地打打杀杀,时时紧张,有机会松散一下可以调整身心的平衡。
在大庭广众之间,不会发生惨烈打斗的事。
狗王私离藩地潜来南京,本来就见不得天日,走狗们如果再出事,被南镇抚司查获,多罪并罚,那就麻烦大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