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当然不会把受到两个大汉调戏的事说出,这种事本来就平常得很,大姑娘抛头露面照料门摊,接一些缝穷活计,那能像大户人家的闺女,躲在内堂深院不与外人接触?
“唷!大包小包的,不是办货吧?”叶小菱迎着他婿然微笑:“好像没喝酒,好现象。我替你开门。”
小姑娘大方地解他腰间的锁匙,替他启门锁。
在旁人眼中,这种举动相当亲呢。
两个水夫低头急走,瞥了他俩一眼。
街上行人来来往往,谁也没留意旁人的事。
一名魁梧的中年人,与一位脸色不健康的小伙子,跟在两个水夫的后面,像两个逛街的人。
小伙子突然看清黄自然的面貌,黑白分明的大眼张得大大地,脚下一踉跄。显然吃了一惊。
“少爷,怎么啦?”魁梧中年人伸手急扶,却又急急缩手:“别停下,那两个家伙好像要进巷子,可别跟丢了,赶两步。”
小伙子有点魂不守舍,用眼角留意黄自然的举动。
黄自然没留意有人注意他,那能经常留意街上往来的行人?
“谢啦!”他为小姑娘替他开锁启门而道谢,将又挟又提的大包小包堆放在臂弯中,将一只大纸袋塞入小姑娘手中:“进城走了一趟,知道你和你娘,喜欢美珍齐蜜饯,带了几盒给你们解解馋。哦!有人找我吗?”
小姑娘高兴得跃起来,挽住他的手膀冲入堂屋。
这瞬间,黄自然的目光,接触到满脸病容小伙子,从不远处投送过来的怪异目光,猛然一怔。
这个有病容的小伙子,怎么可能有如许明亮的大眼睛?一个有病的人,第一个征候就是两眼无神。
如果病得差不多了,突然两眼有神,那可就大大的不妙,很可能进入回光返照期啦!
而且,这一瞥之下,平空生出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不由他多思索,小姑娘已连挽带推并肩进入堂屋。
再扭头回顾,小伙子已经不见了。
沿江边的小径向南行,可以到达十里左右的新江渡口。中间贯穿几座小村落,有几处只有内行人才知道的私渡站,是牛鬼蛇神渡江往来的处所.也是不肖的治安人员,敲诈勒索的地方。
几乎可以肯定,搭乘私渡的人,十之八九是不正当本份的有案歹徒。江湖朋友众所周知的交通站,按行规付钱又保安全。
中年人与小伙子跟踪盯梢的技巧相当高明,远远地分开逐段跟进,直至两个水夫消失在一座三家村,然后在两三里的范围内,侦查可疑的事物,一个时辰后,满意地返回浦于口镇。
三家村距江滨不足一里,小径是沿江滨通向五里外的新江渡口。
渡口是至江浦县城的大道,往来的旅客并不多,江滨小径往来走动的人,大多数是附近村落的乡民。
三家村有水夫逗留,并不会引人注意,江滨不时有船只停泊,乡民见怪不怪。
两人返回镇中,和中年人分开走的。
小伙子在小街前逗留了半个时辰,技巧地向几个顽童打听有关黄自然的一切。
一听是黄自然,小伙子又兴奋又困惑。
玄武门毁灭,江湖震动,都在留心查这位保定府一等一级捕快的根底。谁也不会留意一个小商人,只在年轻的江湖新秀名家中寻踪觅迹。
黄姓是天下大姓之一,天知道各地有多少个叫黄自然的人?
捕快的身份既然是假的,姓名恐怕也靠不祝只有少数人知道。远在川陕交界处的汉中府倚云栈,第一淫僧四好如来,也是死在一个叫黄自然的人手中的。
小伙子在叶小菱的门摊前走了几次,对叶小菱的观察一次比一次深刻。
黄自然的住宅大门,一直是闭上的,始终不见外出,小伙子颇感失望。
跟监守候,是十分枯燥烦人的事,尤其是目标很少出现,跟监的人必须有最强韧的耐性。
小伙子不能长期守候,最后失望地离去。
他却不知,黄自然极有耐性地,藏身在阁楼上,利用窗缝留意附近的动静,他往来走了几次,黄自然都一清二楚,特别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江滨的那座三家村位置相当隐密,很少有人往来,平时本来就不引人注意,夜间更像处身在绝地里,与隔江相望灯火辉煌的南京城相较,简直一是天堂一是地狱。
但这几天,三家村一反往例,不再日入而息,而是日入活动更为频繁,晚间也有灯火了。
两艘单桅小快舟,也泊在江边的芦苇丛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