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蝶点点头,三言两语,自己能换脸还有刚刚洛青帝之事和盘托出。
她来见长公主也是认为——
“圣上命令,民女难以违抗。若是换脸,总需得被换脸之人同意。我想长公主并不是愿意顶着别人相貌生活之人。”
长公主走到梳妆台前坐下,拨着梳齿苦笑:“圣上的命令,又有谁能违抗。自小,他便是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的类型。”
说完,她叹口气,扭头对庄蝶:“既然你懂得换脸,想必也懂一些医术。”她伸出手腕,“帮我把把脉吧。”
庄蝶上前把脉。稍后她抬头目视长公主。
“这种脉象普通大夫应该都把得出来。”长公主摸摸肚肚,“应该如我所想吧?”
庄蝶点了点头。
长公主道:“我跟圣上不是亲姐弟。不知你跟慕白是否认识,或者帮忙让沐阳传达一下这件事给他。……慕白是圣上目前最喜欢的孩子,但圣上嘴上深情,实则从来不会放弃他的权势和皇位。圣上还强盛,若再活个十几年不成问题,慕白应该也不希望,再多出一个弟弟。”
跟长公主说完话,率迟再通过密道送庄蝶回去。
回程,蜡烛短了许多。
烛火稍显微弱,照得昏暗封闭。
以往艳丽,“跋扈”的长公主成了笼中鸟。
此时此刻的庄蝶也是。
庄蝶也总算明白了,沈澜为何说“去找徐慕白,陈沐阳,不够”,他是否也早就猜到了一二分,毕竟他不是蠢笨之人,很多事看得很透,肆意狂放而已。
他也让小黄随着护卫单独走了,目的地并没有告诉庄蝶。
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吧。
这番,自己要是真知道,说不定这次洛青帝就要逼问小黄的下落了。
洛青帝好似知道很多事。
小黄是她撒谎出的沈澜血脉,而沈澜又牵扯到前朝皇室。
无论小黄是真是假,她在别人眼中是沈澜独子就够了。
如今两国融合已久,但未必没有想要复辟的人,这伙人也会想要找到小黄,借着前朝皇室血脉的名号行事。
洛青帝心性跟三皇子并未差很多,只不过更为谨慎多智而已。他一定会是斩尽杀绝的类型。
密道尽头,率迟推开石门出去,到门口又叮嘱一遍:“你回去休息吧。这件事不要告诉公子。”
庄蝶点点头。
稍后,她抬头望向亭中那枚静谧的月亮。
沈澜确实也算强迫过庄蝶,却至少没有如洛青帝对长公主这般,让人简直看不到希望。
卷入皇权不像之前的个人情爱。
此番,难以脱身了。
第91章 没有见么?
#医女(3)
庄蝶独自走回屋前, 打开门,将被浇湿的木炭挖出来一些,燃干木炭烧水。
待会儿还需要洗漱。
水用微火烤上之后, 她又从门外拾了一些圆木, 坐在院中劈柴。
也许是从军营回来的后遗症。
竟然开始喜欢做点力气活,让自己平心静气。
劈刀嵌入圆木。
庄蝶一下下往下撞着。
率迟说,听洛青帝的话就能没事。
不会的。
一旦真切地暴露换脸之术, 那么洛青帝就再也不可能放过庄蝶。
平民百姓总觉得帝王无所不能,不会朝人奢求什么。
不是。
如沈澜所说, 他们反而才是欲望最大的人。
给长公主换了, 接下来就要给别人换;
一旦认为她是个神医, 就一定会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自古帝王等到年迈,都会想要长生不老。
洛青帝也未必能免俗。
庄蝶再次拾起新的圆木。
慢慢地冷静下来, 才能寻求解脱之道。
-
几日后,大殿内。
洛青帝高高坐在龙椅之上, 双眸威压。
“圣上,沈澜之事, 已招致民心动荡,军中哗然,还请圣上处置三皇子。”说完那大臣摆袍下跪, 一副忠肝义胆的样子。
三皇子恶狠狠瞅了眼下跪的大臣。
虽然他已经知道今日朝堂上会有人提及此事,状告自己, 却没想到敢这样针对自己。
他给了对方一个恶狠狠的眼刀, 心道:等本王继位后, 看我弄不死你。
“圣上。六十位士兵头戴白绫, 跪在应天府前陈情喊冤,还提交了不少人证物证, 状告三皇子,短短几日,已传遍整个皇城。这……臣要如何处置?”应天府尹拱手。
三皇子也心知,此番自己逃不过。
必是那徐慕白干的。
从他回皇城开始,便有不少闲言碎语传他害死沈澜。
起先他还不以为意,直到十日前,六十名士兵头戴白绫,身披丧服,捧着沈澜牌位一路从城门口走到应天府,长跪喊冤,声势如虹,招致民众围观,传言纷纷。
不到几日,分散在各地的士兵有样学样,纷纷去当地的县衙喊冤,闹得举国皆知,沸沸扬扬。
三皇子出列道:“父皇,儿臣愿望。儿臣收到的线报,便是两千余人,这沈将军也是自行率兵出征的。更何况带的还是儿臣的护卫队,臣真不知道残部竟有两万余人……沈将军这才……”他作一脸悲痛状。
“你说谎!”那被应天府尹带来的传令兵跪坐在大殿上,“我们一行出发探查五人,亲眼看见残部人数有万人之多,千真万确禀报了三皇子殿下!还有那残余人也说,他们亦收到有人通风报信,说沈澜只带五千人围剿,正是杀沈澜的最好时机!”
“圣上,三皇子杀了其余传令兵,只有卑职侥幸逃脱,得以为沈将军证明,还请圣上秉公执法,莫要徇私!”那传令兵头重重磕在殿上,不惧生死似的。
这话说得,洛青帝要是不处置三皇子,好像就是要徇私似的。
“皇儿,你还有何话要说?”洛青帝语气已然不满。
三皇子回头看了眼他的谋士陈尚书,陈尚书点点头,三皇子只好上前:“圣上,此事是臣鲁莽,不慎误传军令,还请圣上责罚!”
沈澜之事,闹得如此沸沸扬扬。
今晨那六十位士兵还敲鸣冤鼓,招至近半数皇城民众齐聚,就在殿外等候今日朝堂如何审判。
已是到了无法再压下去的地步。
上朝前,三皇子跟陈尚书商议,如何处理此事。
那六十位士兵带了不少证人,传令官,残部间谍……都是三皇子之前没清理干净的,个个指证三皇子。
想要洗脱干系已不可能。
陈尚书建议,反其道而行之。
这件事确实三皇子所做,留下不少罪证,难以洗脱。
且三皇子就算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可如今百姓心中如此认定,就算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