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飞跃。”
廖大柱:“即使我比较笨?”
小绒毛:“学字又不需要聪明。这就是个多看多用的事情而已。”
廖大柱茫然,仿佛听见了某种颠覆他认知的奇谈:“学字……不需要聪明吗?”
小绒毛更茫然:“当然不啊。”
小绒毛想了想,试着站在廖大柱的角度来解释这事:“一个人只要记忆力和理解力正常,就足够把文字学到满足日常需求的程度啦。”
小绒毛:“所有能与其他人完成日常对话的人,稍微花些时间都能学到这个程度。既然你日常口头交谈没问题,那你的聪明程度就肯定足以学会日常用文字读写。”
廖大柱依然有些忐忑:“这样啊……”
小绒毛理所当然:“就是这样呀。”
侯卞看热闹:哎哟喂,这认知差异哟。
在侯卞看来,小绒毛与廖大柱在文字方面思维不共线太正常了。
因为小绒毛是从懵懂奶猫直接跳到了对接触到的所有人类文字都一看便知含义的阶段,且小绒毛接触到的几乎所有人,都把“文字”当作人类基本技能,甚至比吃喝睡、比走路都基本。
——毕竟负司员工不需要吃喝睡,有可能腿脚不便,但肯定识字、能阅读。
可廖大柱是成长在普遍文盲的时代。
侯卞:廖大柱和顾晴还不一样。顾晴小时候是学过字的,哪怕学得很浅并已经差不多忘光,但她的亲身体会让她相信,字是一门没钱的小孩子也能学会的知识。
侯卞:顾晴相信那时她学得不多只是因为欠缺了机会与时间,相信如果给她和她哥哥同样的条件,她学得不会比她哥哥差。所以顾晴现在重新开始学不会有畏难情绪,而主要是珍惜。
侯卞:但廖大柱没有这种前置认知。哪怕顾晴将自己的经历、感受告诉他,成年后才听说此事的廖大柱也很难在骨子里建立起那样的“相信”。
侯卞:当一个群体中九成以上都不识字,识字的要么家庭条件非常好,要么非常聪明,要么既家庭条件好、人又聪明,则“认字”这件事情自然会被与身份背景、天生智商联系到一起。
侯卞:甚至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件可以“人人掌握”的普通事。
侯卞:当然,在不久的未来,在廖大柱有生之年,这事确实会变成如同小绒毛认知中那般理所当然。
当小绒毛觉得人类的某种表现奇怪时,它有可能会稍微揣摩一下人类为什么会如此,但揣摩最多不到三秒钟它便会放弃。
这次面对廖大柱也不例外。
小绒毛直接买了一份收音机套装以及一份电烙铁套装放到廖大柱面前,然后爪子翻了翻收音机组装说明书,表达满意。
小绒毛:“和商品介绍中说的一样,这个说明书特别详细,因为这一套本就是零基础教学使用哒,你一步一步照着做就行啦。我可以把说明书从头到尾给你念一遍,你用录音机录下来,之后就慢慢揣摩叭。”
廖大柱相当紧张:“我……”
小绒毛凶巴巴:“买了之后不能退货,我的爪子没法做焊接工作。”
廖大柱绷直身体:“我一定组装好!”
小绒毛点头:“这才对嘛。这个套装很便宜,如果组装出来的收音机能用,你们以后可以多组装一些,拿去卖掉。在这个年代,收音机,哪怕是组装得不太好的收音机,应该也卖得起价。”
廖大柱和顾晴的心都跳得很快。
从遇到小绒毛的那一天起,他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但此刻他俩意识到,所谓“命运”,也许可以远比他俩以为的要……
广阔很多。
非常多。
他俩未来也许可以拥有极其广阔的天地,甚至比他俩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更广阔。而他俩现在正在学习如何抓住那份未来。
整个冬天,小绒毛他们住的这个区域只来过两次人,每次仅一人。
两次小绒毛都及时察觉,并收好房屋及所有可能引发怀疑的东西、躲起来,没有被对方发现。
来的两人都是与廖大柱夫妻同村的人,而且都是过得极其艰难的人。
毕竟,这大冷天,除了踩在绝望线上的人之外,谁还会跑到早已知道没东西可吃的山上来呢?
小绒毛问廖大柱夫妻:“来的人欺负过你们吗?”
顾晴叹气:“没有。”
第278章
顾晴叹气不是为了来人, 而是想到了自己一家,如果没有遇到猫仙,这个时候他们三口应该已经都死了。
顾晴:“都是快要活不下去的人, 哪有心情搞欺负那一套。欺负我们又不能换粮食。”
小绒毛:“我可以花你们的能量买一袋米, 就是你们现在吃的那种二十斤装的一袋。然后你们可以自行决定是留着自己吃,还是送给别人吃。送的话建议尽量偷偷哒,最好不被其他人发现。”
小绒毛:“关于送的对象我只有一个要求:我手上出去的米,绝对不能落到直接或间接欺负过侯卞的人的嘴里。”
小绒毛进一步解释:“‘直接欺负’是指打骂侯卞本身, ‘间接欺负’是指打骂爱护侯卞的生物。现阶段,‘爱护侯卞的生物’就只有我、桶余以及你们俩。”
顾晴:“猫仙真好。说是花我们的能量, 但其实当我们产的能量被花光后, 猫仙你还是会花自己的能量养我们。”
小绒毛:“那可不一定, 我又没有向你们详细汇报花钱清单。你们并不知道你们产的能量可以换多少物资。”
廖大柱:“但我们知道, 当买小吃车、房子时,我们产的能量肯定远远不够。而猫仙你本身用不上那么大的房子, 也不怎么需要小吃车, 当时买这两样主要是为了我们。”
小绒毛:“那算你们从我这里贷款提前买哒, 但我不会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有没有还清房贷车贷。”
最终廖大柱夫妻俩还是先后送了上山来的两人各一袋二十斤的米,都是在他们上山后的第二天晚上由顾晴送过去的。
送到其家门口后,顾晴轻轻敲门, 接着躲在一旁等到里面的人把米搬进去后, 她才悄无声息地离开。
二十斤米对一家人来说很少,但也能吊一吊命了。
咬紧牙关撑一撑,也许便能熬到春天, 然后……
顾晴:说不定明年的情况能好起来。猫仙说过缺粮的状况不会一直持续的, 而且今年旱情已经开始缓解,未来每一年应该都会越来越好。
随着认字的增多, 再加上小绒毛彻底懒得藏包装袋了,所以顾晴和廖大柱已经发现了生产日期的事。
第一次发现时,夫妻俩控制不住地问了小绒毛:“这是什么意思?”
小绒毛:“就是你们想的那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