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麽……”尹昭清脑中一阵阵的疼,连这一句话她都琢磨了好一番工夫,“十四皇子并非龙嗣,那贵妃岂不是——”宫中丑闻事关圣上,岂会不谨慎,难怪此事并不让刑部与督察院插手,想来能让卫骧知晓已是圣上无奈,“那大人可知十四皇子生父是何人?”
屋内静了片刻,才听到他的声。
“胡凡庸。”
她脑子疼得更厉害了,她有想过宫内皇子,亦想过朝中几位大臣,却未想过会是胡凡庸。“贵妃也是胡党一派?”
卫骧不置可否,“此事我早该想到的,胡凡庸能察觉宫中动向,必然在宫内安插了眼线。况且他有谋逆之心,把持朝外局势并不足以,宫内之势才是必然,吴贵妃心甘情愿替其卖命,必然是得了胡凡庸不少许诺,”这其中或许就还有太子之位。
“圣上要为此除了吴贵妃与十四皇子,却又有诸多顾及,一来此事并非光彩而不敢昭然于世,二来处死贵妃会引匡大将军心生不满,因而这罪名既不可丢了皇家颜面又需让匡大将军无话可说。”尹昭清从他的那些话中也才明白了其中纠葛,“胡党一案本就经大人之手,故而以胡党的罪名加于贵妃之身便是最为妥当……这吃力不讨好又得罪人的活便交由大人来做再合适不过了。”
见她还能刺上他两句,卫骧就知她心中疑虑应当消了大半。听闻别家姑娘好哄,珠钗首饰的送去便是,自家这位倒好,别样的瞧不上,只在意这些,非要将朝中事理个明明白白的,她才舒心。
“那十四皇子呢?”孩子尚小,哪能知晓自己出身本就是一谬误。
卫骧一字一句道:“皇子年幼,染了风寒,不治而亡。”
短短一句话便给人定了生死,尹昭清不免唏嘘。
“贵妃心狠,已有破釜沉舟之态,不知她会做出什麽事来,今日宣你入宫也必然有所企图,他与十四皇子之事複杂,你莫要沾染上。”
知晓其中厉害后,尹昭清也不免有些后怕,见卫骧反应她大抵也猜到那茶包定有问题,不入宫,贵妃兴许已对她起了杀心,如若入宫了,还不知会沾上何事。
“昭清……”卫骧安抚着他,“我既开了口,便不会食言。待圣上处置了贵妃,我便辞官与你离京,担惊受怕的日子我也舍不得让你再过一日了。”
“大人不会食言?”
“不会。”
“好。”
第171章
“夫人, 这些珠钗当真要当了?”妆台之上锦盒堆叠,盒中皆琳琅,文鸳看了又看,不忍道:“夫人, 这些珠钗你甚是喜爱, 且又是大人赠予的, 为何要卖了?”可自家夫人这般定有自己的道理,她想了许久也想不出所以然来。
尹昭清目光在锦盒上凝滞了片刻,随即又偏过头去故作不在意道:“式样旧了, 我不喜欢了, 留着也是无用不如换些钱两,日后我想再择些新的……你别与大人说, 他嘴上不说,心中还是不快的。”
珠钗不过是身外之物, 这些日后用不着亦带不走, 留着亦是白白糟蹋了,还不如换些银两。
尹昭清一面说着一面收拾着面钞,“这些面钞也拿去换了,换些五贯十贯的来。”日后用钱之处多,不能总拿出些百贯千贯的面钞来,恐会引人生疑。
“夫人这究竟是为何?奴婢不明白。”自家夫人这几日一反常态, 文鸳实在不解。
文鸳又岂会明白深意, 卫骧从未在府中透露一二,她也并不想解释过多。如若真有那麽一日, 他们需得隐姓埋名, 那今日她所备兴许还可派上用场。
卫骧说不会出事,若是搁在往日, 她自是信了他,可如今……她赌不起那万分之一。
他并未给自己留后路,那她便替他谋划好。
“案上还有两封信,给阿姐的,你派人送去钱塘。”
“是。”文鸳也未多虑,一如往日那般拿了信便往外去。
送去钱塘的信卫骧皆是瞧过的,见都是些姊妹间的体己话,他也未生疑,可他并不知,在他走后她又换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给蔡清的,朝中生变,蔡清与阿姐虽身在钱塘,可有波及之势,二人自然也要做好打算。
“夫人。”才不过两盏茶,文鸳去而折返,气喘吁吁,手中还捏着原封不动的两封信。
“怎麽?”
“夫人,今日要封城了,只进不出,信送不出去了。大人们说需得等到明日了。”
“封城?”尹昭清讶异,将信收了回来,“是何缘由?”
即便是在府中,文鸳还是尤为谨慎,“奴婢知晓不多,只听闻有人提及是宫中出了事。”
宫中?尹昭清猛然间想起了那位吴贵妃,事关封城也唯有乱党,可她未料卫骧竟如此迅疾,他昨日才与她坦言,今日便迫不及待揭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