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说道:“总之,残酷的社会造就了小丑。”
这几年,他受到大卫-芬奇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影响比较多。
诺兰在宣传营销上的各种花样,让马丁受益良多,这方面两人可以说是互相影响和互相进步。
但在电影风格上面,马丁反而更喜欢大卫-芬奇的黑暗风。
可能个人原因,癫狂中带着邪恶的角色更合他的胃口。
这既不是一部漫改超级英雄电影,也不是按照好莱坞常规套路走的商业电影。
马丁同样也是在投机取巧,充分利用当前的社会状况。
至于是不是要用影片去探讨什么主题或者思想,宣传的时候马丁会说是的,实际上行业内的人都明白怎么回事。
几天后,马丁面对《纽约客》的专访时,就一脸深沉,说出来的话很有思想深度。
坐在刚刚制作好的第一份《小丑》海报前,《纽约客》的王牌记者格兰特问马丁:“你出演的上一个小丑角色,被誉为影视上最经典的反派,这一次与上次有什么不同?DC漫画中存在多个版本的小丑,你的这部电影主要采用了哪一个版本?”
马丁想了想,说道:“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我、华纳影业的丹尼尔、太平洋影业的露易丝,加上编剧布拉德特,还有参与过前期工作的诺兰和艾玛-托马斯,经过数次讨论,最终决定不依照任何漫画内容,我们最终编写了一个全新的版本,描述小丑如何成为混乱的代理人。”
格兰特又说道:“能聊一下这个小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吗?除了混乱、疯狂和邪恶之外。”
“从项目最早立项,到剧本创作阶段,再到如今筹备即将结束,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马丁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小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他会拥有如此魅力?因为他代表了一种自由!”
格兰特略微惊讶。
马丁这混蛋,向来懂得玩弄舆论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哪怕今天妖魔鬼怪横行的美利坚,类似LGBTQ等组织的疯狂,也要打着自由的旗号。
所以,小丑是混乱邪恶的,但他也是自由的。
可以自由的放火、爆炸和杀人,与自由的美利坚多么契合啊。
毕竟美利坚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是用这些方式推动他们的民主与自由。
面对着如此正确的言语,格兰特稍微错愕之后,才问道:“但小丑的自由,带来的可能是毁灭。”
这种问题难不倒马丁,他说道:“我觉得小丑的目标并不是想看到这个世界被毁灭,而是世界的重生。”
格兰特心说,你是影片的导演,怎么说都有理。
采访进行完之后,专访顺利出现在了《纽约客》上面,影片的海报也成为了《纽约客》新一期的方面。
剧组趁机发动了一波宣传,影片的官方网站和官方社媒纷纷成立,其封面全是马丁作为男主角的这份海报。
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报上面,以燃烧的城市作为背景,穿着紫红色西装的马丁在烈火中傲气漫步,诠释着小丑的癫狂与邪恶。
仿佛小丑走过的地方,必然陷入混乱。
多份电影报刊与网站加入报道中。
“《小丑》首版海报曝光,马丁火中漫步邪性十足!”
同步公布的,还有《小丑》即将在纽约布鲁克林制片厂开拍,以及明年北美公映的确切日期。
小丑这一角色,早已在影迷和互联网上封神。
马丁版本被誉为电影史上第一反派。
小丑独立电影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影迷的强烈反响。
“马丁的小丑真迷人,蝙蝠侠在他面前就像渣渣。”
“海报就超级炸裂,超级期待!”
“马丁塑造的前一个小丑足以封神,现在他要挑战自我,希望他能完成自我超越。”
“期待马丁带来一部神作!”
“不要漫画风,不要虚假的漫画背景,一定要拍成现实主义的影片!”
“如果马丁凭借小丑这个角色,拿到最佳男配角之后,再拿一个最佳男主角,那就精彩了!”
网络上的言论,虽然看看就好,但一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酒店房间里,西尔莎-罗南刚刚向马丁做了舞蹈汇报表演,毫无保留的展现出身体的柔韧性,这会儿她用手机刷着社媒,说道:“这个角色真的能再拿一个奥斯卡表演奖吗?”
马丁神清气爽的倒上两杯酒,一杯递给西尔莎:“别的方面不好说,但角色的性质没有问题。”
“角色的性质?”西尔莎衷心向老师请教:“具体指哪方面?”
马丁直接说道:“当然是卖惨啊,我跟尼克尔森和莱昂纳多闲聊的时候,他们曾经跟我说过,奥斯卡表演奖应该改名为卖惨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