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落水沉沙 > 榉木无青(36)

榉木无青(36)(1 / 2)

现在却恍觉,这个人只是因为其实只是相信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为,才能如此丝毫不为外力侵扰,所向无前。

小时候他们在竹林寺,他给关澜念庄子,读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也读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一句句,一篇篇,教的都是人要不被外物所惑,践行自己的道。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关澜没忘,倒是他这个教人的忘了。

余沙忽然感到一阵极释然的快意和无边无际的悲哀。他就那么看着关澜,一阵酸涩从心口冲上鼻尖,眼眶里忽然就有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关澜一见这眼泪就懵了,他不过是想跟余沙把话说明白,再好好问一下这人这些天以来到底是闹的什么别扭。如果只是因为行事困难,和他有了交情不愿麻烦他那真的大可不必。他关澜这一副身躯还是能自己说了算的,不过是刀山火海,若是志同,怎么不能一起去?

可是他没想到余沙会哭,他不由自主地松了手,余沙靠在墙上,流着泪看了他一会儿,慢慢又坐了下去。把头埋在膝盖上,哭得越来越凶,几乎止不住。

关澜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余沙哭成这样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去外面叫人,旬二或者窈娘,任谁都应该比他能应对这个光景。

可他终究还是没去,脚跟灌了铅一样地留在原地,半晌,放弃一样地蹲在余沙面前。尴尴尬尬地开口:你我也没说什么。怎么就哭成这样。

余沙哭得泣不成声,实在是多不出一张嘴去辩解他这眼泪得来由。何况就算是能,也有许多话,是他羞于说出口的。

他恍恍惚惚地,脑子里其实只剩下了一个念头,当年在竹林寺里,他遇见了关澜,教了他认字读书,实在是他此生不可多得的福气了。

他没能救得了牡丹书院,没能救的了当年竹林寺里那个女人,没能救的了陆画,也没能保住旬二的脸。

可是至少,在他这段混乱不堪的人生里,还有过这样一个人,长成了他最希望看到的模样。

让他觉得,也许他所做的这诸多无用功,并不是那么无用。

关澜守着余沙哭了两盏茶的工夫,余沙总算是哭好了。他抬起头,眼圈红了,睫毛上缀着泪珠,月光一照,闪烁着像是星辰。

对不起,之前是我不好。余沙开口,他刚哭的那么凶,此刻说话都不算顺利,还带着哭腔。但是在场两个人,没人介意这个。

他近乎还是在哭着,说:我告诉你吧,旬二的事,陆画的事,牡丹书院还有极乐方,金盏阁和李王府,我全部都告诉你吧。

第六十三章

十数年前,牡丹书院初建,正如叶绾绾之前所说,是为了收容鉴安之乱时流亡的孤女。

时值乱世,失去父母庇佑的并不只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和流民里的孩子。好人家出身的,遇上了劫患,或是天灾的女孩也很多。

女孩不比男孩子,男孩尚且还有出来务工赚钱养活自己的机会,女孩在这样的环境里失怙,下场几乎都是流落烟花之地。

谢品澜那些日子刚到漓江,本来是随军来漓江驻军的,后来战场焦灼,大军拔营北上,她却没有走。难说是不是因为看到这些女孩起了恻隐之心。

一开始只是在漓江最廉价的坊市盘下一块地皮,草草安置了这些女孩子,定时给些日常用的细软和食物。可这些遗留的女孩子却开始自行经营了起来,按照经历和年纪分了几个院所,开始在凭春坊中贩卖手工的璎珞和刺绣。

这虽然是个营生,但这些姑娘还是穷苦人出身的多,手艺自然入不了凭春坊这销金窟的眼。如果卖去平头百姓家,小门小户的自己也能做,又是战乱,粮价飞涨,谁家会买这些回去用。

然而此举却并非没有帮助。有一日,突然又凭春坊中一家妓院的老鸨来访,说是偶见上门来卖璎珞的女子提及,说此处有女子识字,又读过几年书,问能否给她们家的姑娘做先生。

凭春坊的妓馆彼此争锋相对多年了,你家请了先生,我家也不遑多让。也确实是有这个需求,顶级的花魁都是顶尖的解语花,一语一行皆需谨慎,自然需要识文知礼。

传说定州原先鼎盛之时,那些贵人家里甚至会请花魁去教授其妻女色艺。漓江本来不时兴这些,随着战乱,北边来移居的有钱人也多了,这些附庸风雅的习惯才一起带了过来。

但是那些正经的读书人,谁愿意教一群妓女读书呢。凭春坊的老鸨们左右碰壁,最后就求到这群被暂时收容着的孤女头上。

墨书原本就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典籍经典无一不通。姓氏她不肯说,但就沐窈她们后来的观察,绝不是什么不见经传的人,该是哪家大儒。只不过她自己不说,其他人也就不问了。

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一时间这收容的地方变成个学堂。也没什么规矩说谁能听谁不能。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孩子,也就跟着上课。

这时节,沦落青楼妓馆的也都是些苦出身的女孩,那些花魁娘子看到这些小女孩不免生出些同病相怜的苦楚。又因为感激墨书的教导,闲暇时,便拿了自己赖以成名的技艺出来教这些女孩。

舞乐,弈棋,赏画品茗,无一不足。

又说谢品澜那边,她白日里还是有许多事务要忙。好容易记起来这个么个收容所,跑过来看的时候,见着的就是这么个景象。

一群女孩,根据想学的东西分了好几堆人,院子里也好,屋子里也好。看上去格外和谐。

谢品澜惊讶于这收容院竟然能自己发展成这样,又听闻墨书的学识惊人,起了怜才的心思。便从自己的私库里拨出来不小的一笔,一来是用于书院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是继续寻找愿意来执教的名家大儒,来教导这些女孩。

用钱来请这些大儒,当然是没什么用的。

可是事情的转机就如此顺遂的出现了。墨书声名日盛,这些风流烟花地的花魁娘子们,一次次茶围,一首首唱曲,把墨书的才学远远地宣扬了出去。

自然有人不服,要叫骂,要说墨书一个女人,有什么学识。

于是在舆论成沸腾之势的时候,谢品澜在牡丹书院举办了十日辩书。一日一题,有识之士皆可上台论理。

前两日,确是因为此事新奇,无多少人应声。到后面,却真有文学大儒前往辩道。

就这样,墨书在台上与人争辩了十日,奠定了往后十年间牡丹书院的盛名。

直到那天晚上。

那天晚上,闯入牡丹书院的那帮人,是用了药的。余沙声音泛着冷:药劲太强,人浑身发热,仿佛有千钧之力,神志恍惚,就闯了进来。

余沙慢慢把那帮人的名字念了出来,关澜沉默着听完,问道:宴席上,似乎见过这些人。

余沙冷然一笑:是,他们毁了牡丹书院,现在倒是变成牡丹书院的贵人了。

他看向关澜:都是达官贵人,当年他们在牡丹书院,不光是奸淫,还杀了人,那一院的人都是血证。

关澜已然联想到了后续:所以,牡丹书院的姑娘,一夕之间,从良民变成了贱籍。

牡丹书院地处凭春坊,良民的身份都是仰赖当年谢品澜的庇佑。如今谢品澜不在,把这些姑娘降为贱籍,又有什么难的?

一旦沦为贱籍,就是奴隶,是打也打得,杀也杀得。到那时,不过杀了个把个奴隶,又算得了什么大事呢。

不过一日,李王府就下了公文,改了日期,着金盏阁各处的门人贴满了漓江的坊市街道。一下子,所有人都知道,牡丹书院,沦落风尘了。

只是做这件事的人,当时并未想到牡丹书院声名如此之盛,一时间民间竟因为此事闹得沸反盈天。没办法,才利用墨书的死补了窟窿。

最新小说: 敛骨 总裁偷心秘技 白色天使 拼命三郎 星门 (综漫同人)论警校组和守护蛋的适配程度 满级剑修穿成花瓶明星后 修仙之女配悠然 步步升仙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