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颔首,左右来这衙门便是为着查探这桩“命案”,入狱也无妨。“刘捕头,带他去罢。”僧人吩咐完了,又温声对我表了歉意,便匆匆离开。
牢狱的房间不多,皆很破旧,却挤满了人,尽头处向右拐弯,才见到一间不甚拥挤的牢房,这里不大,却只待了一个人,便显得比外面宽敞了许多。刘捕头将牢门打开,循例吩咐了几句便走了。
“你犯了什么罪,竟受了这样重的刑?”这牢中的人从方才起便一直默默蹲在墙角,我进来时踢了他一脚也不见他有所反应。地上的干茅草却有斑斑血迹,想来是伤口作痛时,四处翻滚所致。我站到他面前,“这般受折磨,不如死了倒好。”
“哼。”他冷哼一声,“区区小生,你才几岁?”
“不想死?你犯的罪抵得过吗?”
“年轻人,想套我的话,你还差着火候。”
我摸摸鼻子,这人言语间不似寻常农夫,我便想探探他的底细,不想被识破,我便不再掩饰,在他旁边坐下又多问几句。他仍是不说,却道,“听你的口音,并非蜀川人士,当是江南来的罢?”
我点点头,他却又沉默下去。这间牢房仿佛与世隔绝一般,静得只听得到茅草舒展的声音。不一会,便听得外间一阵喧闹,那人突地转过头悄声对我道,“帮我。”我还未来得及再问上几句,牢外便来了人。
第12章 鬼神天罚
我因牵扯到了客栈的命案而下狱,本与一颇为奇怪的老者在同一间牢房,正说话间,却听见有人来,所来之人也着捕头的服侍,腰间挂着一大串钥匙。他急急地走过来开了门,指一指我,“你,换间牢房。”我站起来掸掸灰尘,想到方才那人祈求的目光,便随着这人离开了此处。
别处的牢房都拥挤很多,我实在是想不出来这样一个小村庄里哪来的如此多的犯人。在牢中整整一日,他们的底细便也知道了大概。原来这其中绝大部分人皆是卷入了一起“鬼神案”中,此案至今未破,这些人便都关在牢中不得出去。
此村名为小叶村,这村子地势险要,正卡在入川的狭关上,是以方圆百里内没有其他村庄与之相邻,村中也少有生人前来。逾月前,村中衙门失窃,里正大怒,遣两位捕头率人阖村搜查,便是刘捕头和昨日里前来换牢房的张捕头。搜查持续了整整三日,那三日中人心惶惶,不得安生。就在第四日凌晨时分,村中突然生了一件怪事。
许多人家都在这日鸡鸣时分感到阴风入体,极为瘆人,便出门查看,不想自家护院的狗却皆丧命,耳内出血,双目突出,呲牙咧嘴,死状极为可怖。狗在民间一直是正义的象征,几十只狗齐齐丧命,这事端的是使人不安。村民便求见一直住在衙门的法师亦山,即那位长相俊秀的僧人,希望亦山法师可解了这桩怪事。
亦山法师名望颇高,了解事情后便一语道破其中玄机。万物有因必有果,狗乃看家之兽,莫名死去,定是有人做了亏心事,种了恶因,这才有了这恶果。然恶因又该如何寻到呢?亦山法师当众做了三场法事,其时天地变色,风雨大作,天空中阴云密布,云中隐隐约约的,竟像是游龙真身。法事毕,天清气朗,艳阳高照。法师道,天上佛已知晓此事,不日便会降下“天罚”,罚过了,小叶村便可渡过此劫。无人知道那“天罚”究竟是何,就连亦山法师亦只道天机不可说。一天后,那“天罚”果然来了。
先前衙门失窃一案中,丢失的乃历代里正搜集的民间珍宝,诸如瓷瓶金器之类共三十二件,那一日,那三十二件珍宝,接连寻到了,就在村中的人家家中。村中每户人家都搜查过,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可那珍宝,却确确实实的出现了。小叶村邻里之间关系一向融洽,此事生得莫名,那家中出现珍宝的便相约一同去衙门,毕竟法不责众,且这珍宝也确确实实并非他们所窃。
到了衙门,里正大人却不在,亦山法师见到此景大怒,此刻村中人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天罚”,这些人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曾做过亏心事,便吵嚷开来。亦山法师不急不躁,缓缓道出了几件事,桩桩件件皆是这些人往日里做过的不正当事件,于是这些人便皆被抓入牢中,一直关到今日。
“那珍宝真是‘天罚’降下来的?”我问道。我虽信佛,却从不信鬼神灵异之事,村中人一听此言,立刻现出恐惧的神色,“公子莫要不信!我等身上的‘天罚’是末等,若不敬佛,所罚的可是性命!”。这罚性命之说,也源于前几日,当时家中有珍宝的人家都来了衙门,除了一户柳姓人家,柳家就夫妻二人,丈夫乃村里最为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听闻其余人皆被关进了牢中,便拒不来衙门,可第二日,他便暴毙了,原因至今不明。
亦山法师为尸体超度时,只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经此事,村中人愈发尊敬法师,这牢中的人,也都想着有朝一日“天罚”过去,再好生回家过日子。“亦山法师灵啊。”一村民说道,“此番全凭法师,我等才可在此赎清自己的罪孽。”说着便双手合十,牢中人纷纷附和。
“钱公子,你是大国来的贵人,你的国家里,想必也有像亦山法师这般的人吧?”狱中人问道,他等虽不清楚我的底细,却因我生性大气,待我很是尊敬。我想想那亦山法师的风貌,仿佛除了面容俊俏外他也并无甚特别,我见过的僧人比他玄得不知几何,且就容貌来说,也有那比他生得更好的。
正想着,便见道君从长廊尽头走来,她一袭白衣,头戴白纱,她的眉眼一隐一现,我终于看清时,她已走到我的面前,竹简的气味渐渐萦绕鼻尖,若非隐隐的烟火香,她便真是从不曾下凡的仙子了。她身后是亦山法师,道君伸出手,亦山便从袖中取出一串钥匙送上,看起来,亦山对道君似乎有了几分恭敬的意味?
昨日我独自去衙门后,道君便回到河边去寻人——那名农妇,只有她可以证明我二人的行踪。雨还未停,道君正烦恼时正巧看到那农妇从街上走来,便急急叫住了她。道君口齿伶俐,又待人温和,就算是有求于人,也常常使对方欣然接受,那农妇听闻道君之言即刻便应下了道君所请,二人同去衙门。那时张捕头正当值,不许道君进入衙门,无可奈何之时,便先去了农妇的家,待到第二日再做打算。
言谈中道君知道了这农妇乃柳文氏,年纪轻轻便做了寡妇,柳文氏家中打扫得十分干净,后院内也整整齐齐,没有一丝异味。回到家中,柳文氏所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在堂屋内点香拜祭。道君细细看了那供台,上右书“柳田”——想来是丈夫的名姓,左边却写着“亦山”二字。道君心下生疑,有意提起此事,方知柳文氏极为信仰法师亦山,为了让丈夫好生轮回,甚至在自家摆了供奉亦山的台子。道君自不评论他人的信仰,揣着疑惑辗转一夜。
第二日晨起,正巧碰上村中小集,道君提出想吃鸭蛋,便上集去买,柳文氏急急地擦了手,便也追上来与道君同去。“柳娘,你待人真好,你我二人从前并不相识,你却待我如此尽心力,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了。”道君说道。柳文氏又用围裙擦擦手,“姑娘说笑了,姑娘是贵人,奴能帮助姑娘是我的福分哩。”道君看着柳文氏被捏皱的围裙,心中已有了计较。
吃罢早饭,道君便又到了衙门,这次亦山法师恰在衙门内,见道君要强闯入内,便使出大法师惯有的手段——说教,来阻止道君。佛法精深,觉者得道时知一切佛法,修学佛法之人汲汲一生,却难以做到一切有知。亦山手中转起念珠,大千世界,因缘和合,皆被他捻了来,奈何他虽口吐莲花,道君却可一一应对,一刻钟下来,那亦山已冷汗涔涔,是了,讲经辩论之事,最耗人心力,亦山见此,俯首退步。
第 13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