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和魏征这才吓了一大跳。整个三百年的大唐朝只有俩位尚书令,一位是李世民,一位是中唐郭子仪。后朝后代因为避开李世民担任的尚书令,谁还敢狂妄得想担任尚书令呢?
房玄龄吓得俯地说道:“小臣愚鲁,请太子殿下听臣一言,恳请太子答应。”
世民满脸不悦,说道:“相爷请说。”
房玄龄低声说道:“我这中书令有这叁不能当的理由:其一不能居位,中原局势不稳,不稳在东西俩宫,我见这些重要的职位偏向西宫。难免朝中更加人心不稳。其二不能居位,我房玄龄出生寒微,虽然有些伎俩,但那也是图谋之事,身居高位者,首先是考量的士庶了。其三不能居位,是我房玄龄见更有合适的人能担纲中书令一位。”
世民望向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吏部尚书,请您上奏,咱们朝廷之中,还有哪位大才干能担纲中书令呢?”
长孙无忌却轻飘飘得一弹牙:“启禀殿下,吏部尚书只能举荐三品以下。”他暗自腹笑,世民又该气瘪了,好么,房玄龄和世民杠上了。难得一见,自己这个小小的吏部尚书去插什么脚呢?
世民真想一脚踹翻长孙无忌,现在这个时候,尽还说着风凉话呢?自己号令天下才几天啊,房玄龄第一个就起来撂挑子。那么顺风顺水的事情却突然如此非常棘手。东宫人物非魏征最知底细,西宫人物非长孙无忌最知详情。
世民当然不想让原东宫的人物来担任中书令,但长孙无忌这么推脱,实在让世民气坏了。
世民对魏征说道:“魏夫子在山东颇有交情,又是原东宫之人。您看在大局面的份上,看看,若房玄龄不能担纲,还有谁能担纲呢?”
魏征刚刚也想说自己不过是太子府詹士主簿,哪敢来管中书令任免的事宜呢。但是魏征毕竟是魏征,他说道:“殿下以为小臣魏征在山东有交情,那么您的陇右地区也应在权衡之中啊!”
世民和长孙无忌脱口而出说道:“安元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