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在书页上涂鸦“杜甫很忙”的三好学生们,此刻已将图案换成了伏羲与仓颉的模样,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崇敬。有的心急观众早已用过晚餐,齐聚直播间,如等待开席的食客,满心期待。
“等等!你们瞧,今天的直播间尚未开播便已现画面!”一位眼尖的观众惊叫道。
直播间的屏幕上,精美的古籍片段如幻灯片般缓缓播放。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礼记·檀弓上第三》”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洪范》”
国内观众即便对传统文化并非了如指掌,看到熟悉的字词,亦能大致揣摩出文言文的含义。
而国外观众,除了惊叹于屏幕上语句排列的优美韵律,即便下方贴心地配有联合国五种官方语言的翻译,也只能浅尝辄止地理解其表面意思。
“王,你们文化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到底是五种物质还是五种元素?和雅典的元素说有何区别?”
孔子学院里,一位非洲同学眉头紧锁,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翻译,满脸疑惑地向身旁的华夏同学请教。
前来支教的华夏人见外国同学对华夏文化如此兴致盎然,心中大喜,热情地揽住非洲兄弟瘦弱的肩膀,轻轻拍了拍,说道:“学习一种思想,必先掌握其语言。这便是为何华夏诗译成外文会失色,同样,莎士比亚的诗译成中文亦会有违和感。因为语言乃是思想的土壤,亦是其边界。”
王大锤绞尽脑汁,努力思索如何将脑海中的概念精准地传达给非洲同学:“我们文化里的五行,实则既非单纯的元素,亦非物质,而是五种能量流动的趋势。”
“趋势?”非洲同学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你可将《洪范》与《素问·金匮真言论》相互参照。春日,万物复苏,生发之气向上;夏日,万物繁茂,能量向外散发;秋日,万物收敛,能量内聚;冬日,万物闭藏,仿若龟息。而土生万物,无土则万物不生。五行并非五个具体的物质,而是五种概念。唯有打开此等眼界,方能踏入华夏哲学的奇妙天地。”
非洲同学苦思冥想许久,才勉强消化这深奥的话语,望着屏幕上寥寥数字,不禁赞叹:“中文真是复杂精妙!区区几个字竟蕴含如此丰富内涵!”
与此同时,日韩欧美等各大洲国家的政治机构与电视台亦将目光聚焦于《经纬古今》。
大寒冥国国家电视台的台长一本正经地拿起笔记本,心中打着小算盘,准备记录那些被他们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日后打包带走。
而笔记本上,竟已出现《让子弹飞》的韩国文字。
此刻,时间悄然来到东八区晚上七点五十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