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歌笑着从令楷手中将书本夺回,说道:“可不是吗?万一你一个不痛快,只怕这样的一本书都装不下你写的诗。”
“说起来,我已经许久没写新诗了,”令楷叹息着,神色哀婉,“到底不如从前自由,如今写什么只怕都会被捕风捉影,断章取义。”
即使从此令楷不再写诗,他也为自己写过诗,足矣,令歌心想着。
“不过若是写令歌你,倒也不会怎么,只是写你的话,我可得多多酝酿一番。”令楷含笑说道,一双极为深情的桃花眼总是能让人为之着迷。
“那你好好酝酿吧。”令歌微微一笑,他不再说话,只是感受回味着此时此刻的气氛和对话。
长庆十四年,八月初十,在从江南往长安南上的运河上,一艘船正行驶着,旗帜上有着一个“宋”字。
船舱的主房内,一位年轻男子正坐在席上抚动着琴弦,男子身着墨色衣裳,长发披拂在肩,眼眸低垂,抚着琴弦更显其温文儒雅,相貌俊逸。
此时,有位年纪不大的书生门客前来,拱手拜道:“大人,适才靠岸时,拜帖已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男子停下抚琴,他微微抬眸,说道:“送出便好,记得玉迟王府和盛府的拜帖得备上我亲自准备的礼,虽不贵重,却胜在有心意。”
门客颔首,笑道:“刑部盛大人今年便要告老还乡,大人在江南的功绩人尽皆知,再加上有宋老大人与盛府往来,如若盛大人为公子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此番回京考绩,公子定然能留在刑部为官。”
男子闻言,神色依旧淡然,似乎并不将此事放在心上,他说道:“现在的局势,留不留在刑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如何周旋在淮阳王和玉迟王之间,他们两人已经水火不容,只能留下一个。”
“大人说的是。”
男子轻轻一笑,又道:“三年前我虽贵为状元,但不想成为皇后和太子相斗的工具,便来到江南与淮阳王相交,原以为这次回京可以借着淮阳王的势力在京中自立门户,却不想现在多出个与淮阳王势不两立的玉迟王,这长安城当真难以立足。”
此人正是当今江南知府,三年前的状元——宋君逸,面前这位门客则是他麾下的江伦。
江伦安慰道:“大人何必担心?以大人的才能,指不定玉迟王还会来拉拢大人。”
宋君逸摇头,说道:“他身边已经有了一位关系匪浅的令状元,与东宫关系密切,先前父亲露面参与春闱一案的调查,只怕留给小王爷的印象并不好,如今我真得好好向这位小王爷示好一番。”
宋君逸眼睛微眯,他好奇不已,作为临清王和白清漪的遗孤,玉迟王究竟会是什么模样,他甚是期待与其相遇。
“大人送给玉迟王江南一带武林侠客给他的问安书,还有昔日记载临清王侠肝义胆的话本,想来他定会喜欢的,”江伦说道,“毕竟回宫前他也是江湖侠客出身,还在洛阳一战群雄,名扬武林,当真是与众不同。”
宋君逸微笑颔首,眸色却变得沉重起来,他说道:“都说皇后想争取与遇仙合作,宁愿舍弃华山派,却不想被遇仙算计让玉迟王借机回宫。”
“可是,以皇后的心思和手段,这一切未免太过于巧合顺利,若是她早已料到玉迟王的身世……”宋君逸看向江伦,双眼流露疑虑的目光。
江伦一笑,说道:“若是如此,想来皇后也只是想让玉迟王势力壮大,他日也好为她所用,扶持她膝下的三皇子登基。”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也许是和皇后一样的,一个颠覆世人认知的想法……”
宋君逸忽地一笑,他低下头重新抚动琴弦,让琴声飘出船舱,伴随着水浪之声,鸟鸣之声,共奏在天地之间,悠扬得意,不绝如缕。
第105章 有歌待应:1
八月十二日,增设的秋闱如期而至,龚祁为了这一日已经准备许久。坐在考场之中,他几乎忘记时间,只是全身心投入在试卷之上。三日之后,他离开洛阳贡院,发现清飖书局的人早已在门外等候着他。
龚祁看到来人,不免感到惊喜。
“侍辰兄,辰玉姑娘,你们回来了?”
话音刚落,龚祁便反应过来,他微笑祝福道:“是我忘了,二位喜事将近,今日定是一同回洛阳来看望洛伯的。”
辰玉颔首不语,侍辰则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正是,我们也是今早回的洛阳,便想着过来接你一同回书局共度中秋。”
“能有一对璧人前来相迎,当真是荣幸至极。”三人一笑,在人群之中一同离开贡院,往书局前去。
中秋节来到时,长安城张灯结彩,皇宫也不例外。这一日,皇帝设下家宴,邀请众人前来金銮殿一聚。
傍晚的宴席之上,众人围坐在长桌前,皇帝坐在主座,皇后和太子则在他的两侧,皇后身边依次过去是景修,王大将军夫妇,王炳,王意明,太子身边依次过去则是太子妃,淮阳王和嘉定王,众人今日皆身着华服,正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
令歌前来时,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他的身上,以及他身旁的令楷。
“今日不是家宴吗?令状元怎么会在这里?”嘉定王意有所指地说道,虽是在说令楷,但他的眼睛则一直往令歌的脸上看,巴不得令歌露出不悦的神色。
王炳本就是个爱凑热闹看笑话的,也开口阴阳怪气地说道:“令状元和玉迟王形影不离,今日来此也不奇怪。”
“是朕邀令状元来的,”皇帝开口含笑说道,“他作为景修的先生,令歌的友人,来此有何不可?而且他也是有命而来,负责记录今夜家宴所发生之事。”
“你们两个也别站着了,快些入座,今夜无需多礼。”皇帝对令歌和令楷说道。
令歌颔首,而后带着令楷坐在意明的身边。令歌看了一眼意明,自从上次城外一别,他和意明已经有一月未见。
一时间,令歌只觉得眼前的意明憔悴不少。据万事通梦珏说,意明已经在射声营待上快有一个月,说是为了避开王夫人替他张罗的亲事。
“晚宴结束后,令歌你们可有时间?我们去逛灯会,如何?”意明开口邀请道。
“好。”令歌并未多想便答应下来,随后又转过头看向令楷,刚想开口商量,令楷便说道:“好,我们一起去。”
坐在主座上的皇帝注意到三位年轻人正在窃窃私语,便笑道:“到底是年轻人,估摸着是家宴结束后出宫去哪里玩,朕说得可对?”
众人看着他们不免一笑,令歌颔首道:“皇兄说得对。”
皇后对皇帝说道:“那事不宜迟,臣妾这就叫人传膳,也好让他们早些出宫游玩。”
菜肴上桌后,皇帝率先动筷,邀众人一同享用,举杯共饮。
从始至终,令歌都未看向淮阳王他们,他只是沉浸在美味佳肴之中,时不时与皇帝,意明和令楷说话,话语内容也围绕在菜肴酒酿之上。
皇帝品尝一番酒,问起令歌说道:“令歌,你觉得这葡萄桂花酒如何?这是宫里酿酒师从西域学来的葡萄酒酿制手法,你从小在塞外长大,觉得如何?”
令歌放下酒杯,说道:“从前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喝过西域的葡萄酒,今日第一次喝到有桂花香气的葡萄酒,很是新鲜,口感甚佳。”
“好,回头朕让人送一些到你的府上。”皇帝说道,言语间尽显对令歌的宠爱。
“多谢皇兄。”令歌感谢道。
随后,皇帝又看向令楷,说道:“朕记得令状元是一位喜酒之人,从前朕读你的诗,发现你去过不少地方,见识过不少风土人情,深知百姓所需,朝中需要的便是你这样的人才,这酒也会送到你府上的。”
令楷拱手一拜,感谢道:“臣多谢陛下赏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