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歌微微一叹,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好人有好报。
这时辰玉已经从后屋出来,发现令歌不见踪影的时候,她顿时着急起来,正欲带着众位师姐妹出去寻人时,恰巧看到令歌走回来。
此时令歌已经将糖葫芦藏起来,他见师姐们满脸担心,于是立即解释道:“我就是在店外走了一圈。”
见师姐们脸色好转,令歌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明明自己的武功在她们之上,自己能有什么事?
辰玉叹息一声,重新打起精神,说道:“刚好,令歌你来看看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布匹,可以用来给你做身新衣裳。”
眼前的布匹颜色多样,令歌略略打量,一眼便发现与方才那位男子衣裳颜色一致的绢布。
“这匹。”
辰玉有些意外,说道:“这是象牙白的,你素日是喜欢雪白和月白色的。”
说着,辰玉便拿起象牙白绢布往令歌的身上比对,只见那象牙白衬得令歌更为温润,辰玉忍不住赞叹道:“不错,倒是相衬。”
一旁的汉人老板娘见状,附和着说道:“这位公子身姿俊雅,穿什么颜色都合适。”
令歌在面巾之下勾了勾唇角,并未言语。
辰玉见令歌不说话,想来是还不知道怎么应对陌生人,便对老板娘说道:“我家这位弟弟到底是面子薄,经不得夸。”
众人采购好物资后,见天色已晚,辰玉便安排众人去小镇上唯一一家客栈歇了下来,等明日一早再回遇仙山。
众人用饭时都在一个厢房里,吃饭时令歌吃得很香,面前的碟子几乎不剩残渣,众师姐劳累一天,见令歌如此,也都变得很有胃口。
从布店出来后,令歌就一直抱着那匹象牙白绢布,这是他下山后拥有的第二样东西,第一样是糖葫芦。就连吃饭时,他都将布匹放在身旁。
辰玉想着令歌是第一次下山,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便由得他去。
待到吃饱喝足后,他们才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休息。
夜里,令歌像往常一样喜欢看月亮,如今离农历十五越来越近,月亮也愈发圆润饱满起来。
在客栈里看到的月亮虽不像在遇仙山的那般明亮浩大,但却另有一番小巧玲珑的感觉,对于令歌来说甚是新奇。
同时,窗外还有小镇上的点点灯火,仿佛天上的星星都来到了地上,这是令歌从前在遇仙山看不到的。
许久过后,令歌关上窗户,转身熄灭蜡烛,躺在床上,开始回忆今日发生的事情。
白日里的一切像演皮影戏一样,一遍一遍地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和想象中一样,又有些不大一样,令歌说不上来。
看着放在身旁的那匹象牙白绢布,令歌不禁想起了那位眉眼如月的男子,倒不如叫这颜色为“月牙白”更为合适。
迷迷糊糊地睡着,迷迷糊糊地想着,倒也惬意舒适。
半梦半醒中,令歌似乎听到了箫声,他感到好奇,于是重新爬起身来,借着微弱的月光又打开窗户。
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外面只剩下两三点灯火。
令歌并未看见何人,只能大致判断声音是从没隔几间的客房里面传出来的。其实箫声并不大,只是因为令歌耳力过人,又通晓音律,所以很难不听见。
微弱的箫声在深夜里听上去显得格外寂寥,令歌微微一愣,他发现箫声是自己熟悉的曲子,他曾听甯霞用古筝弹起过,甯霞告诉他,这是自己家乡的曲子。
怎么会在此听见?等回去再问问有关小师姐家乡的事,令歌心想着。
箫声没多久便消失在夜色之中,令歌关上窗户,重新回到床上,继续自己的迷糊睡梦,惬意舒适。
第6章 遇仙:3
第二日一早,一群戴着白色面巾的人从客栈里走了出来,他们身姿飘逸,有着疏离之感,而后,他们牵着各自的骆驼,还有装了一车的物资便离开了。
路旁有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正在自家杂货店外用扫帚扫地,同时用余光瞥了一眼那些戴有白色面巾的人群。
待人群离开后,中年男子放下了手中的扫帚,转身进了店铺,只见他坐在柜台之后,拿起一支毛笔蘸墨,并在纸上写下:“启禀主上,一切可按计划执行。”
与此同时,客栈的二楼,一位身形庞大的大汉正从窗户的缝隙中往街道上看去。
他转过头,看着身后那位穿着象牙白长衫的男子,说道:“遇仙山竟然有男子?看来从老头那里搞来的消息也不全准。”
男子起身走上前,透过细缝望向街上那些人的背影,淡然的目光里闪过不易察觉的意外之色。
他自嘲一笑,也的确是情理之中,那么飘逸清俊的一个人又怎会是凡俗之辈?
壮汉见男子良久不语,便问道:“楷哥,怎么了?”
男子微笑,转身回去,只是说道:“无妨,按计划行事便好。”
……
且说令歌一行人离开遇仙镇之后,随着路面愈发陡峭,鸟鸣声,流水声愈发明了,令歌也意识到,他们又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遇仙山。
令歌有些郁闷,这次下山之旅实在顺利,并不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波澜——出现什么强盗之类的,然后自己出手将他们击退。
一时间,令歌开始期盼着下一次下山,去更远的地方,可那又得等到何年何月?
回到遇仙山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因为白栈期此时正在午休小憩,所以辰玉打算下午再去秋月阁给白栈期请安复命。
令歌没有回玉隐斋,而是直接去找小师姐甯霞,慵懒的午后,甯霞定然在后山的小亭子里歇息着,令歌心想着。
待令歌拿着那两串糖葫芦来到后山时,便远远地看到甯霞在亭子里,正倚着柱子闭眼小憩。
令歌悄悄地走过去,并调皮地将糖葫芦凑到甯霞鼻翼边。
只见甯霞的鼻翼动了动,睁开双眼,看到是令歌,佯怒地挥手打去,令歌见状随即躲开。
“小师姐差点把这糖葫芦给打掉了。”令歌说道。
甯霞看见糖葫芦,欣然起身,从令歌手中夺来一串糖葫芦,然后又坐下身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令歌一笑,也坐在甯霞的身边,开始吃起自己的糖葫芦,甚是惬意。
他对糖葫芦可谓是垂涎欲滴,却一直忍着等回山上再食用,只因为若是他提前吃了,回到山上再看见小师姐吃糖葫芦,他定然又会想念糖葫芦的,那滋味实在难熬。
看着这红宝石般的糖葫芦,令歌不由地想起这两串糖葫芦的来历。
那名男子和自己的年纪差不多,再仔细回想,男子长身玉立,剑眉星宇,眼眸似水柔情却又未知深邃,收进尘嚣又折射出光芒,同时,黑亮的长发丝丝缕缕,配上月牙白衣裳,可谓是文质彬彬,不染尘埃。
看着身旁吃着糖葫芦的甯霞,令歌想起了昨夜听到的曲子。
“师姐,你的家乡是在宁州,对吧?”
“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甯霞反问道。
令歌回答着说:“这次下山听到了你上次弹奏过的曲子,所以问一问。”
“居然能在山下听见?”甯霞有些意外,“我的家乡在中原的宁州,安宁的宁,那支曲子叫《思宁曲》,在宁州很有名。”
甯霞看向远处,有些出神,阳光明媚,却照不亮她的眉心。
片刻,她转过头又对着令歌微笑着说道:“师弟想学的话,改天我可以教你。”
令歌欣然点头,道:“好,一言为定。”
等到六月十五日的那一天,从清晨开始,遇仙山上下便忙成一片,令歌也没闲着,到处帮师姐们做事。
“令歌!快过来帮我把这个灯笼挂上去!”盛楠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喊道。
“来了!”令歌小跑过去,拿过灯笼,当即腾空而上,眨眼便爬上树,把灯笼挂在树梢上,最后又从树上一跃而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