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年龄大的郑葳,从小到大只见过三次这位二叔。
又大致汇报了一下目前兖州的现状。
原本天子听说段立肖意外而死,丞相曾经跟他说过要让郑章和段立肖平衡。段立肖死了,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只怕郑章要一家独大。
让他及早提防,赶快动手。
他被雷明琨形容的有些害怕,也觉得丞相说的不无道理,也应该早做打算。
然而收到这封贺表之后,他觉得丞相有些多虑。
这部分如同上报奏章一般,明明是在表达自己的臣服。
汇报完州府现状之后,就表示自己要在二叔的领导下,继续好好干,守好祖宗基业,对得起祖宗,也要对得起天下百姓。
最后是解释了一下这礼物,知道二叔在皇宫里,天下好物应有尽有,我们兖州地偏人穷物产匮乏,即便把最好的东西送到皇宫里,您应该也看不上,就不丢丑了。
这次送来的衣服是由兖州长成的麻制成的衣服,我们姐弟流落逃荒时,穿的就是这种粗布衣服,也是在这段时间才明白百姓生活不易。
这次在您生辰的时候,我之所以送来这件衣服,主要是想作为一个晚辈,跟长辈说我如今成长,
也是想把如今心态分享给堂兄弟们,堂兄弟们以后要接叔叔的胆子。
作为皇家人要享万民供奉,就应该把天下和百姓放在心中,否则将会误国误民。
误国误民这次可算是搔到天子的痒,他每次看到穷奢极欲的太子,心里就生气。
一直以来他都是重点培养嫡长子,让他作为一个合格的藩王。
曾经的情况下,这个嫡长子能把他传下的王位顺利传至子孙,当一个皇帝那就不够格了。
他越看太子越不顺眼,玩物丧志,骄奢淫逸,这作为一个藩王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若是做皇帝那就有可能是亡国之君。
生出这样的儿子,找了这样一个传人,见到列祖列宗是要被唾骂的。
郑章说把这个心态分给诸位表兄弟,天子就想起了那个不争气的大儿子。
瞧瞧别人家的儿子,怎么就那么懂事。
差点让人把太子宣来骂一顿。
看完贺表,郑章在天子心里,不仅不是别有用心,反而觉得这就是个老郑家的可用之才。
再跟自己那一堆儿子对比,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不说也罢。
在各位优秀堂兄的对比之下,天子让身边跟着的太监拟旨,给燕王和宁寿公主一些金银珍品。
真是可怜,明明是天之骄子,却吃了那么多苦。他刚才摸了摸那麻衣,感觉十分剌手,很难想象这俩孩子那段时间是怎样把这样的衣服穿到身上。
如今这俩孩子觉得这段时间是财富,这就难能可贵了。
第二天,天子就有些后悔,昨天喝了两杯酒冲动了,只怕丞相不会同意,幸亏圣旨没有发出去,还有转圜的余地。
他没想到的是,雷明琨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夸赞了他的这个举动,又让人往里面多加了很多赏赐。
雷明琨想的是,郑章现在已然成事,能及早扼杀固然很好,可据他所知,兖州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劲敌。
可以暂时试一下,可不可以变敌为友,尽量不要战场上相见。
即便朝廷这边的地方更大,可还是不敢硬碰硬。
现在陛下赐下的金银珍品,就是将二人表面上的关系提上了一个新的阶梯。若是未来燕王撕破脸,与朝廷为敌那就失去了他本来拥有的正当性,会受到天下人的唾弃。
兖州这边,赏赐很快送到,郑葳翻了翻这十几箱的赏赐,感慨当了皇帝就是财大气粗。
她对于郑章送到建康那简陋的贺礼都要无语死了,怎么就那么抠,不舍得送贵重物品,只愿意在便宜的东西里面选。
郑章还特别念念有词,咱们的钱又不是白来的,凭什么给他。他当二叔的知道侄子侄女过得艰苦,又没给咱们一粒米一个兵。
奇珍异宝给他还不如给你买华衣美服、金簪步摇。
郑葳听郑章说要给她买漂亮衣服和首饰,她对于送贵重生日礼物的念头有些动摇。
可是这么丢人的礼物还不如不送,他们往建康送礼是为了表示臣服,表示自己如今接手兖州得到中央的支持,有正统性的。
把那个破麻布衣服送过去,这不是得罪人嘛,下一秒就得剥夺封号,说你这是造反,然后兵临兖州。
可任郑葳怎么说,郑章就是不愿意送点贵的礼物。
郑葳发现可能是刚到孙家村的时候比较穷,日子过得精打细算,即便是后面越来越富足,不太差钱。
而俩崽子深入骨髓地抠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
想到郑章的抠,她也有责任,郑葳只能放纵他这个举动。
为了不得罪人,她只能费劲脑筋,尽量把送出这堆破烂给夸出花,头发都要愁的掉光了。
作为一个好大侄儿,收到了叔叔的礼物,理应有所感激。
郑章嘛,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实诚孩子,一个不懂花言巧语的实干派。
他便先给建康那边去了一道奏折,大意是说。
感谢您送来的礼物,我跟姐姐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多好东西,我俩很感激,时刻想着报答您。
然而我身无长物,空有一身的忠心无处施展。
我的这个忠心让我发现一件事,这个青州刺史是在过分,您过生辰他一点表示都没有,既无贺礼也无奏表。
作为一个孝顺的好侄儿好臣子,实在无法忍受,所以我决定替您教训他。
地方上奏的折子先去雷明琨的丞相府,雷明琨整体批阅之后,重要的事情拿去跟皇帝说一下,顺便告诉他要如何处理。皇帝审阅雷明琨的处理措施,然后盖上他的大印。
不重要的,雷明琨便自己处理了,甚至连送到皇帝身边的机会都没有。
从兖州送来的信件很少,由于很朝廷跟兖州之间,似乎进入了一个蜜里调油的阶段,从兖州传来的一切消息,雷明琨都会最先审阅。
今天这信封上写的寄信人是郑章,雷明琨便更重视了两分。
这个奏章上通篇都是溢美之词,这些废话雷明琨都是匆匆掠过,跳过废话只看主干部分,越看这眉毛越皱。
直到通篇看完,雷明琨差点把桌子给掀了。
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啊!
真是养大了一只白眼狼,刚收了好处,就翻脸不认人。
他那是想替陛下教训青州刺史吗,他明显是想把青州占为己有。
偏偏还找了一个大义凌然的理由,青州对陛下不敬,他作为好侄儿好臣子要替陛下教训。
让手底下的人一听,这是多么忠诚的臣子啊,多么孝顺的侄儿。
在战场上还不得替他拼命?
替陛下教训完青州后,会不会顺便替陛下暂时管理一下青州呢?
暂时管理之后,朝廷这边还能从郑章手里接受青州吗?
雷明琨赶快带着郑章的信进宫找皇帝,看到郑章的书信之后,皇帝不但没有动怒,反而对于郑章这种知恩图报的举动十分感动。
把郑章大夸特夸了一番不说,还要给他赏赐。
也就是因为这是雷明琨自己选出来的主子,他蠢笨这方便自己大权在握。
曾经觉得他虽然蠢笨听话就行,现在就连这个好处都要消失了吗?
皇帝看到雷明琨阴沉的脸,有些小心的问,依丞相来看,应当如何呢?
依臣来看,燕王野心比我想象的还要大,本应该赶快除掉燕王。然而燕王如今征讨青州,打的旗号替陛下做主,如今我们若是行兵讨伐,师出无名。我们现在应该将兵力集结到兖州附近,若是燕王一旦占领青州,我们就攻击兖州。
虽然还是觉得侄儿是个好侄儿,可雷明琨的话又不能不听。
皇帝只能说,那就听丞相的。
刚从皇宫出来,雷明琨就收到了急报。
急报上几个大字:燕王带兵攻青州
急报从青州那边传过来,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
看来郑章是早有准备。
急报上一般只会报告情况,具体描述还要等后续传来消息。
收到这急报之后,雷明琨等不了了。
赶快叫三省会同兵部户部一起讨论,按照雷明琨的想法,应该及早做好战争准备。
屁股决定脑袋。
他站在大局考虑,希望士兵和粮草都能及早到位。
兵部和户部又有各自的考量。
兵部尚书是个年近古稀的老头,靠着捡漏混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只希望能在这位置上安稳退休,并不想给自己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