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中不知福,小姑上赶着带她去城里她还推辞,她想去还去不成呢。
似乎是听到了二丫的心声,宁月冲着一群小萝卜头道:“你们都好好干活,多帮家里做事,好好学习,等到忙完秋收,地里没活计了,小姑就带着你们所有人去县城玩一回。”
厨房里立刻传出一阵欢呼声,四岁的三泉举着手,“小姑,那你能带我们去看电影吗?我听说城里的电影可好看了……”
宁月点头:“能,只要你们听话,我就带你们去看电影。”
厨房里又是一阵欢呼声。
李家人吃过午饭没多待就离开了。
李媒婆就是隔壁生产队的,没一会儿就和李家三口分开了,等她走后,李富贵骑着车子和后座上的亲妈说起了闲话,“妈,你看到杜家那个老闺女了吧?长得可比那个大丫好看多了。”
他妈忍不住撇嘴:“长得好看有什么用?我可是打听了,那丫头在他们生产队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又馋又懒,我可不想找个祖宗回来。
而且大丫的长相也不差,能干,人也老实,这样的人才不会那么多的小心思。”
像她儿子原来娶的那个不就是长得好吗?结果刚知道儿子不能生就和儿子离了。
李富贵心里也明白,毕竟这是他们一家三口早就商量好的,长得好的养不住,只能在乡下找个老实能干的,到时有人在家里照顾父母,就算知道他身体有问题也不敢起刺儿。
李父也开口道:“反正咱们一家两个正式工,你妈也不闲着,多添一口人也不至于养不起,大丫没工作正好,省得她见了世面心野了。
万一将来大丫知道你的身体不行,她也不敢提离婚。到时你们就干脆领养一个孩子,总得有人给你养老送终的。”
一提起自己的身体问题,李富贵就拉长了一张脸,事关男人尊严,每回提起这件事他就郁闷的不行。
李母知道这是儿子的心结,赶紧转移了话题,“你和大丫的亲事基本就定下来了,答应给她的一辆自行车得想办法买回来,可是这票不好弄啊。”
李富贵不屑的道:“家里本就有两辆自行车,还买什么买?结婚前把车子送过去就行了,到时她肯定骑回来。
还有家具,我们那屋的家具本就八成新,再买也没地方放,还浪费钱。”
李父听后有所迟疑:“这是不是有些不妥,彩礼是咱们这边答应给的,都用旧的不合适吧?”
李母哼道:“有什么不妥的?就那些泥腿,他们知道什么啊?
一个生产队都没几辆自行车,有的骑就不错了。
不行就让富贵买些漆把车子重新油一遍,还不跟新的一样。
还是我儿子聪明。”
说着她看了眼老伴骑的那辆车子,那就是给原来的儿媳妇买的,两人离婚后,这车子也就留了下来。
因为家里人骑的精心,车子还有八成新,再重新刷一遍油漆,还真能成。
第95章 七零福宝20
李父见老伴说的坚定,便没再开口,反正大丫不用上班,到时他照样骑着上下班。
这一家子算盘打得好,他们绝对没想到,很快他们家的家底就要被人扒干净了。
宁月在家里受宠,因此有一间独立的房间,明天进城是打着要卖松茸的借口,所以等教完侄子侄女们的功课后,她回屋关好门就进了空间。
', ' ')('这些日子采的松茸一直都被她放在空间里,这空间也是神奇,把植物放在有土的地方,它们就会自动扎根儿,放在与土隔绝的地方就能无限保鲜。
那天张大梅带着孙子孙女可是采了不少,加上她这些日子随手采的,足得有二十来斤,这个量绝对说不上少。
又到那新冒出来的河里看了看,里面的鱼貌似又长大了不少,而且还能看到不少的小鱼,这些鱼们繁殖的不错。
看来她还是要想个法子多增加一些河里的物种了,也不知道这条河能不能变得越来越大。
将松茸准备好,又看了眼黑土地里的作物,明明空间里的流速和外界是一样的,但植物就是长的超快,昨天种下去的种子,今天苗都长了半尺高了,估计长个十天八天的这庄稼就全能收了。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宁月让大丫去换衣服,她则回了房从空间中将松茸拿了出来。
张大梅悄悄把闺女叫去了一边,“你三嫂说李媒婆这张嘴不保险,你卖完蘑菇记得去打听打听李富贵的情况。
大丫怎么说也是我亲孙女儿,我可不想她掉进火坑里。”
宁月这才想起,三嫂和那李媒婆是一个生产队的,还提醒了张大梅李媒婆的人品可能不怎么样,这才是一家人的样子啊~
三嫂这人平时看着比大嫂二嫂精明一些,可对家里这些人是绝对没坏心的。
娘两个也就说了几句话,她们没想到这话,正好被大丫听了去。
张大梅提醒完闺女后就催她赶紧走,宁月拿好装松茸的布袋子,带上大丫就出了门。
这次两人没骑自行车,而是准备坐车去。
这会儿已经进入五月了,地里的活计不重,队长就会让耿老头赶着车赚些“外快”,这种事儿每个生产队都有,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宁月带着大丫到村头的时候,果然看到了队上的马车,赶车的正是耿老头。
耿老头和老伴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早年参军,失踪了,解放都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半点消息,小儿子后来也参了军,在边境自卫战中牺牲了,老伴儿听到噩耗一病不起没过俩月人就没了。
耿老头的左手受过一些伤,队上照顾军烈属,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赶马车的活计,这活计不累人,虽然工分不多,但也能养活他自己了。
“耿叔早哇。”宁月主动打呼。
耿老头板着张脸点头,眼中却是带着笑意:“你这是带着侄女进城啊?”
“去趟收购站,顺便给家里添些东西。”
瞎话宁月是张嘴就来,没办法,她总不能说带着侄女去考察未来的侄女婿,或是给侄女置办嫁妆吧?
这时车上已经坐了几个妇女,见宁月过来,其中有一个立刻转开了头,嘴巴还嫌弃的撇了撇,“宁月,大丫,快来嫂子这儿坐,要是知道你们姑侄俩也进城我就叫你们一声了。”
大丫哎了一声,然后拉着宁月坐上了马车。
喊她的是隔壁的孙家大儿媳妇儿,因为住的近,对杜家的事比较了解,以前她不喜欢原主,很少会主动和原主说话,但这一个来月的时间,她可是看到了宁月的变化,因此态度变了好多。
至于撇嘴的那个,正是杜桃花的亲二嫂,两家自来就不对付,更是多少年都不曾走动过,也就杜桃花为了表现自己,总是有事没事往原主面前蹦跶了。
又等了一会儿,村里又出来了一对母女,马车上就坐满了,耿老头赶着马车就朝着城里而去。
车上的妇女也聊起了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