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人经过详细谋划,决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动手。
正月十六白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会同群臣商议,决定一起上奏请複立沂王为太子。
衆人推举商辂主草奏疏,疏成后已经是日暮西山,来不及奏上朝廷。
于是群臣决定在次日清晨朱祁钰临朝时,再将奏疏递上去。
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淩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
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朱祁镇複登大位。
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朱祁镇高喊:“我是太上皇。”
东华门随声而开。
朱祁镇堂而皇之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
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複位了。”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队入宫拜贺。】
【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于谦耶?”
周围的人回答说:“太上皇帝。”
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好。”
然后在朱祁镇複辟当日,就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
听到这里的时候,嬴稷忍不住打断了陈曦:【等会儿,你说他把谁逮捕了?】
【昭襄王也觉得很不可思议是吧?】陈曦虽然说了两个人,但是一点也不难猜嬴稷要说的是谁,【对,他把于谦逮捕了。】
衆老祖宗:【……】
衆神志清醒的皇帝们:“……”
不是,这朱祁镇是傻逼吗?
大部分皇帝都是经历过良好的教育的,就算是再生气,也会保持基本的教养。
但是这个时候都忍不住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句。
这个时候他们心中的想法其实和在听靖康之耻的时候差不多了,这皇帝脑子有病吧?
如果单纯的是複辟的话,那其实成王败寇,没什麽好说的。
而且本来这个皇位就是朱祁镇的,就算是朱祁镇真的複辟其实也没什麽大不了的。
这就是属于人家的皇位,就算是一时丢了再找回来也算得上是名正言顺。
虽然会被人看不起骂一骂,但是无所谓了。
可是这于谦是什麽人啊?
刚刚陈曦说得清楚,虽然关键时刻是朱祁钰压住了衆人不能南迁,但是也是于谦站出来,指挥北京攻防战,才能保住京城不被陷落。
才让大明不至于成为第二个北宋!
就算是他效忠了朱祁钰一阵,也只能说于谦是个忠君爱国的人,而且还是挽狂澜于既倒的。
这样的人,就算是不重用,也应该给他一个安乐的晚年吧?
直接把人逮捕了是什麽操作哦?
【他脑子有病吧?】嬴稷直接开骂了,【这于谦是什麽人?
这不是大明的功臣吗?
直接拘禁了,什麽脑子能想出来这种昏招啊!】
【他们不光逮捕了于谦,还诬陷于谦等和黄竑制造不轨言论,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之子。
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
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
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
“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麽用处?”
奏疏上呈后,朱祁镇还装模作样说:“谦实有功。”
但是在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複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
然后朱祁镇就立马同意了。】
衆人:【……】
李昞无语道:【这人的底线还真是随时可以变换啊。】
刘煓:【不如说他是没有底线。】
朱祁钰看着一直赞成让他把朱祁镇接回来的于谦,问了一句:“于卿,你后悔吗?”
于谦神色複杂,但是长叹一声后道:“陛下,臣心情虽然複杂,但是并不后悔。
当时的臣也只是做了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我大明的皇帝,绝不能在瓦剌手中!”
朱祁钰得到这个答案也并不算太意外。
“但是,臣后悔的是……”于谦没说完,他意识到自己这个话说出来是有点大逆不道了。
“呵。”朱祁钰冷笑一声,“于卿放心,朕知道你的意思,朕不会让你失望的。”
【是的,朱祁镇的底线远远比人们想象的低。
他干的事还多着呢。
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镇下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后,
在正月二十三日,就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
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一一斩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