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在未来的时间段里,他会遇到自己的妻子,组成他口中参杂感情的利益共同体,然后他们会生下孩子,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家人。
到那时“弟弟”这个身份会变得可有可无,孰轻孰重我分得清。
如果将来有一天我对谢君玉说“我不喜欢你老婆,你和她离婚”。谢君玉大概率是要把我扫地出门的。
“噢。”我居然有点想笑他这种无意义的行为,但忍住了,也不管谢君玉还有什麽话要说,沿着河岸往家走去。
寒假时间不长,剩下的假期里谢劲松提出要带全家去安吉度假。
谢琅没什麽病,只是年纪大了油尽灯枯,医生说让他去散散心有利于健康,所以琢漪记在冬天的尾巴上迎来了第一次全家出动的旅行。
谢劲松为此买了一辆在那个年代很新鲜的房车,为谢琅的出行做足了準备。
我找了个学习小组的借口拒绝了,而且谢淑梅这个疯子也需要人照顾。
在江浙一带长辈的心里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谢劲松拍着我的肩膀感慨我长大懂事了,顺便又塞给我几封红包,然后让我在家好好学习。
谢君玉本来也不想去,但谢劲松说他不陪着爷爷是为不孝,最终把他劝走了。
临行前,谢君玉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再说什麽难听的话。
谢淑梅则扒着琢漪记主屋连廊的柱子,仍是哼唱着她那几首不知名的曲子。
我站在古朴的黑色大门口目送房车开走,门前的两棵四季桂终于在寒假结束前彻底落了。
20
开学以后我在叶叔叔的陪同下正式搬进了学校,他放下行李后象征性地跟我说好好学习,又摸了摸我的头,离开了他习惯充当便宜爹的十中。
我简单地和另外三个同学打了招呼,然后和他们陷入了长久平静无波的相处。
十中基本都是本地的学生,能住宿的除了我这种特殊情况,大部分都是成绩优异的转校生或者外地人。
高中生涯没有小说描述的那样丰富多彩,重点的学生更是把高考当成这三年第一大要紧事,我的舍友们也一样。
他们不愿意在社交上浪费时间,在宿舍除了刷题就是看书,这里氛围安静地像是第二个图书馆。
好在我也是个孤僻的人,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模式正是我所需要的。
谢君玉偶尔会来看我,带着一些食物和换季新买的衣服路标似的站在我宿舍楼下,平静地接受周围学生的注目礼。
他每次想说什麽又会顿住,最后无外乎是和谢琅,谢劲松相似的一句“好好学习”。
我来者不拒,却连和他客套的欲望都没了。
寒假之后,我们关系如他所愿渐渐变成了普通的哥哥弟弟。
而潘沈榕在开学后一切如常,绝口不提寒假的事,我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触他霉头。
开学以后,似乎所有人都在努力回到正轨。
只有顾亚萍和我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她大大咧咧不记仇,知道我住校后经常带着校外的炸串奶茶来找我。
保安不让带她就穿着流行的oversize卫衣,然后把东西全部藏在大帽子里,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刚开始我担心和男生走得太近,会有对顾亚萍不好的流言传出来,结果所有人都没觉得我们俩玩在一起有什麽不对。
顾亚萍身上拥有我望尘莫及的社交技能和亲和力。
她对每个人都要好且仗义,带零食抄作业打掩护,能做的从不推辞。
以至于女孩把她当闺蜜,男孩把她当褒义的兄弟。
我衷心感谢顾亚萍在我最敏感的年纪收留了我,并把逗我这个无趣的家伙当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升上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她因为不想学物理去了史政文科班,而我如愿升入了艺术班,和鸵鸟老师正式说了再见。
虽然我学了画画,但对文学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学会了网购,用谢琅的身份证注册了账号并购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书籍。
只不过地址没法填在校内,只能寄给顾亚萍,再请求她转交给我。
而我为表感谢,主动包揽了她的课后零食和涨价到七块一杯的香芋奶茶。
我无数次用手机在互联网上搜索着“国色天香”“吴敬所”之类的关键词,企图找到琢漪记残本的结局,却总是失望而归。
直到我在旧书网找到了和谢琅那本几乎一样的83版藏书,几乎没有犹豫就花了六十块将其买下,然后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顾亚萍。
她带着书来找我,顺便给寒窗苦读的舍友们带了零嘴,听得“大姐头”声一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