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廖沙不是不想去收拾乌西,但却被莫厮科的高层给阻止了。
在莫厮科的高层看来,乌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毕竟,在十多万部队被派到莫厮科休整后,谢廖沙中将的手中只有不到20万部队了。
而他的对面,是近百万大军。
百万大军当然是虚的,但是70万军队和近200万预备役还是有的。
随着克拉夫裘克的真面目露出,乌西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70万以上的正规军,这些正规军都是前些年裁撤下来的。
这些裁撤的人又大多以乌裔组成,自然是克拉夫裘克最好拉拢的一帮人。
而乌西多达200万的预备役部队,更是能够为克拉夫裘克带来足够多的后备兵员,这也是他敢跟莫厮科翻脸的资本。
这些正规军加上预备役部队,都比谢廖沙手中的军队多十几倍了,莫厮科方面当然不放心谢廖沙去“以卵击石”。
虽然这些乌西军队的武器参差不齐,很多士兵也没有经历过正规战争的洗礼,但“实力”却也不容小觑。
再加上莫厮科的忍让,谢廖沙带兵进入乌西的提议并没有获得许可。
实际上,谢廖沙手中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虽然人数只有十多万,但是战斗力却要比那70多万号称正规军的杂牌强太多了,至于说那200万预备役,他们恐怕连武器都凑不齐。
因为在此之前,谢廖沙已经将二毛军方的武器都搜刮到了乌东储存,所有能搬迁的兵工厂也都迁到了乌东九州,这些都是军方的下属企业,就算是地方上有意见,谢廖沙又怎么会在意。
所以,至少在当前,双方要是真干起来,战事绝对会是摧枯拉朽的结果,胜利者当然会是谢廖沙手中的精锐。
万事俱备,只欠莫厮科一道手令。
但奈何莫厮科根本就不愿意去管二毛的去留,他们现在连大毛都要留不住了,那还顾得了其它,只是要求谢廖沙守好乌东,不得西进一步。
乌西投票的结果很快就出炉了,结果显而易见。
靠着乌西2784万人口和77%的二毛族人口比例,%的西乌人支持脱离。